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世冬 《科学之友》2009,(8):141-142
移动通信中链路的计算和设计对于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及网络通信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论文针对一般的移动通信网络,对通信链路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链路的自适应策略,给出了详细的方案分析,对于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中链路的设计规划和网络的复合式发展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三网融合”已是必然趋势,HFC网络的双向改造工程为三网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介绍了太原理工大学校园HFC双向有线电视网光链路部分设计及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三网融合已是必然趋势,HFC网络的双向改造工程为三网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介绍了太原理工大学校园HFC双向有线电视网光链路部分设计及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4.
对移动网络通信实施系统监控一直是移动通信领域着力解决的重点课题.本文结合移动通信里网络的特点,设计了智能监控系统,给出了系统的层次架构和结构设计,并对监控系统的具体软硬件设计方案展开了探讨,对于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监控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有C波段卫星网内的各类业务逐步向民航Ku卫星通信网转移,利用Ku波段卫星网建立各类传输业务链路,已成为当前卫星建设的重点.依据民航Ku卫星通信网络的特点,以及雷达数据传输的技术要点,结合太原民航Ku卫星雷达信号链路搭建实例,对雷达信号链路的组建、配置、接入方案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6.
浅析我国移动通信网络频段的划分及复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3G通信的建设现已全面铺开,现有移动GSM、联通GSM、电信CDMA、移动TD-SCDMA、联通WCDMA、电信CDMA2000共6张移动通信网络同时运营.每张网络都需要占用相应的频谱资源,频谱资源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资源,而通信网络频段是有限资源,极其宝贵.因此移动通信网络频段的划分、兼容及复用非常重要.笔者试图分析我国移动通信网络频谱划分及复用的现状,并介绍相关网络频段的兼容及复用技术,对我国移动通信网络频段的划分、兼容及复用,乃至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做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经纬 《科学之友》2009,(8):144-145
对移动网络通信实施系统监控一直是移动通信领域着力解决的重点课题,本文结合移动通信里网络的特点,设计了智能监控系统,给出了系统的层次架构和结构设计,并对监控系统的具体软硬件设计方案展开了探讨,对于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监控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下一代移动通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逐渐成为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4G通信系统力图克服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局限性,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带宽、更好的服务质量以及更低的资费.本文讨论了4G网络中的关键技术,并且着重调研了国内学者所开展的4G技术研究.所调研的4G技术涉及多载波传输技术、多天线技术、载波聚合技术、中继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分布式天线系统、网络融合技术以及网络自优化技术.上述4G关键技术为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高级全球移动通信标准(IMT-Advanced)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将详细介绍每一种技术的作用、研究内容和现有解决方案.最后,探讨了4G系统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双向转发探测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BFD)技术是一种用于快速检测、监控网络中链路或者IP路由的转发连接状态,保证邻居之间能够快速检测到链路连通性故障,从而快速建立起备用通道恢复通信,因而作为提高IP承载网络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周彬 《科学之友》2010,(6):174-175
我国3G通信的建设现已全面铺开,现有移动GSM、联通GSM、电信CDMA、移动TD-SCDMA、联通WCDMA、电信CDMA2000共6张移动通信网络同时运营。每张网络都需要占用相应的频谱资源,频谱资源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资源,而通信网络频段是有限资源,极其宝贵。因此移动通信网络频段的划分、兼容及复用非常重要。笔者试图分析我国移动通信网络频谱划分及复用的现状,并介绍相关网络频段的兼容及复用技术,对我国移动通信网络频段的划分、兼容及复用,乃至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做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