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秦印堂 《科技资讯》2014,(6):173-173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上给教师留出了可选择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身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来选择,树立"人本观念",激活课堂气氛,建立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情感交流的课堂,设计开放式的学习内容,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创新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
瞿松 《科技资讯》2010,(17):178-178
在职高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活泼轻松的气氛,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翻转课堂通过颠倒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学习置于课前,将作业、讨论和成果交流置于课上;通过对教学时空的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韶关学院公共教育学课初步建成的网络课程平台为翻转课堂的实现提供了学习支持系统,教师采取一定的流程控制手段重新组织教学实践,能解决学生学习自主性缺乏的困境。而公共教育学的翻转课堂开展还需要师生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各项能力,加大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建立新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适当缩小班级规模。  相似文献   

4.
莫小平 《科技信息》2009,(24):I0078-I0079
在数学课堂上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在初中、高中进行了“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验研究,两年来,经过理论学习、教师做课和对系列课例的探讨、交流,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如何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五步教学法,并把它应用于日常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通过教学案例谈我们的做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5.
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做“例行公事”,置学生于课堂以外,教学就成了演译、完成教案的过程。数学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基地。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耐心地等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教师以身作则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扩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目标方向 ;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信心 ;使语言课上得生动有趣 ;课后给学生适当地提出学习任务等方面 ,结合本人教学经验阐述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教员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员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学员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员,充分发挥学员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上,课堂中教和学的关系应体现在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因而课堂上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课堂教学无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又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重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回归教育的本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人性成长的需要,也是达成主体共识的桥梁·课堂中的教学互动是师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互动,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体。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教师引进、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前提,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我们的学生只有在具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圆满完成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提要求、引导学习之外还有—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课堂观察”。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感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作为语文教师,课堂观察不仅重要,而且因为它的学科特点有了它特别的内容。其在强调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大至内容有:一发现“疑点”;二关注“众点”;三重视“亮点”。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对各种活动的体验、感受、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捕捉,针对其有价值的“意外”,合理打乱教学节奏,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感悟,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教师的智慧去耐心引导学生,这样的课堂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你讲我听”、“你问我答”、“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要激发课堂的活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大体上可以分为以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第一课堂的教学实践和以科研训练计划、科研训练基地为依托的第二课堂的实践。第二课堂虽卓有成效,但不能满足本科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育人目标要求。在本科教学改革进入质量提升、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必须更多地将目光聚焦第一课堂,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走出教学被技术“绑架”、学习被“研究”裹挟、课堂放任自流的误区。因此,我们需要对研究性教学进行理性反思,警惕二元对立思维,明确研究性教学是具有“研究性”的知识教学的基本特征,不能脱离教师指导的基本方向。通过研究性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发生,需要重新确立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学习经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与时俱进的新课程培养目标,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因此“研究性”、“自主性”是课堂活动的基本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怎样设计课堂活动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国专 《科技信息》2009,(35):166-166,148
本文从“研究性学习”这个教学热点,分别从学生、教师与学科三个层面探讨了在本科数学教学中提倡“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给教师本人更多的个人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层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然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成为被动的课堂配角,难以达到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在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这一教改背景下,每位教师都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极大地提高大班授课的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素养,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给学生“自由”的音乐课堂,通过律动使四十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从而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由此,合作学习成了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成为每个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追求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从教材的设置、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参与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变“主角”为“配角”;而且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同时要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景,恰当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盈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提供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进入教与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