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碳酸钙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不同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比较法和主曲线法在求算热分解动力学"三因子"时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不同,为此而探讨了2种方法处理的结果是否一致.利用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了碳酸钙热分解过程,通过这2种方法分别求算了碳酸钙热分解反应动力学"三因子".比较法结果:活化能Ea为174.00kJ·mol-1,指前因子A为9.63×106s-1,机理函数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分别为f(α)=2(1-α)1/2和g(α)=1-(1-α)1/2;主曲线法结果:活化能Eα=169.81 kJ/mol,指前因子A=3.84×106s-1,机理函数微分表达式为f(α)=2(1-α)1/1.57,积分表达式为g(α)=1-(1-α)1/1.57,2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这2种方法判定动力学"三因子"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热分析动力学的多升温速率等温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多升温速率等温法确定热分析动力学可能的机理函数g(α);用迭代的等转化率法求出较为可靠的活化能Ea;在Ea和g(α)的基础上计算出指前因子A.用该法对二水草酸镍(NiC2O4·2H2O)脱水反应的热分析动力学三因子进行了研究,得出Ea为96.55 kJ/mol;A为7.746×107~9.415×107s-1;其对应的机理函数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Avrami-Erofeer),调节函数Am,其积分形式g(α)=[-ln(1-α)]1/m和微分形式f(α)=m(1-α)[-ln(1-α)]1-1/m,调节因子m=1.55~1.70.用该法求算动力学三因子,结果可靠,重现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用等温热重法和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Co(CH3COO)2.4H2O的脱水反应.在51.4℃、55.9℃、59.6℃、61.4℃下的等温热重数据由等转化率下的lnt=E/RT ln[g(α)/A]进行拟合确定了活化能的大小;升温速率为10℃/min的非等温热重曲线显示Co(CH3COO)2.4H2O的脱水反应发生在55.1~100.2℃,其数据通过Doyle-Zsako法进行拟合,以线性相关系数为判据并结合等温热分析拟合结果,得到该脱水反应的非等温积分动力学模式函数g()α=1-(1-α)1/2,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是dα/dt=Aexp(-E/RT).2.(1-α)1/2,活化能E=74.16 kJ.mol-1,指前因子lg[A/s-1]=11.48.  相似文献   

4.
用等温热重法和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Co(CH3COO)2.4H2O的脱水反应.在51.4℃、55.9℃、59.6℃、61.4℃下的等温热重数据由等转化率下的lnt=E/RT+ln[g(α)/A]进行拟合确定了活化能的大小;升温速率为10℃/min的非等温热重曲线显示Co(CH3COO)2.4H2O的脱水反应发生在55.1~100.2℃,其数据通过Doyle-Zsako法进行拟合,以线性相关系数为判据并结合等温热分析拟合结果,得到该脱水反应的非等温积分动力学模式函数g()α=1-(1-α)1/2,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是dα/dt=Aexp(-E/RT).2.(1-α)1/2,活化能E=74.16 kJ.mol-1,指前因子lg[A/s-1]=11.48.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普适积分法、微分法来拟合求解50nm和500nm铁粉在10K?min-1、20K?min-1、30K?min-1和40K?min-1升温速率下的燃烧动力学参数,并确定纳米铁粉燃烧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和最概然机理函数。30种机理函数的计算结果表明,50nm铁粉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数值范围分别为90~130KJ?mol-1和103~108s-1,500nm铁粉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数值范围分别为160~220KJ?mol-1和106~1011s-1,纳米铁粉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最概然机理积分函数为G(α)=[-ln(1-α)]3,微分函数为f(α)= (1-a)[-ln(1-a)]-2/3。  相似文献   

6.
在水溶液中用硫酸铜和邻苯二甲酸氢钾反应合成了Cu(C8H5O4)2·2H2O,并得到了该配合物的单晶体,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TG-DTA对产物进行鉴定.以Achar法、Coats-Redfern法对TG曲线数据进行非等温动力学拟合,得到第一步脱水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2(1-α)[-1n(1-α)]1/2,活化能E=135.0kJ/mol,指前因子lg(A/s-1)=14.89;第二步热分解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ln(1-α)]-1,活化能E=289.7kJ/mol,指前因子lg(A/s-1)=26.86.  相似文献   

7.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Ni(CH3COO)2*4H2O脱水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和动力学参数,实验数据以Achar法、Coats-Redfern法、MKN法处理得到脱水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1-α),活化能为E=91.30 kJ/mol,指前因子lg(A/S-1)=10.37,对反应的动力学补偿效应方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CTS)、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静置热聚合法合成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CTS/AMPS/AM.通过FT-IR和SEM对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TG-DTG技术研究了树脂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CTS/AMPS/AM的热分解平均活化能及指前因子分别为:E=125.00 kJ/mol,lg(A/s-1)=9.77;其分解反应微分函数为:f(α)=6(1-α)2/3[1-(1-α)1/3]1/2;积分函数为:g(α)=[1-(1-α)1/3]1/2,对应的热分解反应方程为:dα/dT=6(1-α)2/3[1-(1-α)1/3]1/2(5.89×109/β)(-125.00×103exp/RT).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酸钠的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G/DTA联用技术,在10、15、202、5 K.min-1不同线性升温条件下,研究了聚丙烯酸钠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聚丙烯酸钠的热分解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应用非等温多重扫描速率法对热分解过程的第一阶段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计算得到了聚丙烯酸钠热分解的动力学3因子,分别是热分解活化能E=132.88 KJ.mol-1,指前因子lg(A)=9.103,以及相边界反应型的机理函数,其积分形式G(α)=1-(1-α)12和微分形式f(α)=2(1-α)12.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西山无烟煤(XSA)在氧气气氛下的燃烧特性,分析燃烧反应动力学三因子:活化能、机理函数和指前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XSA的燃烧特性有显著影响,升温速率越大,XSA的着火指数(Ii)、燃尽指数(If)、火焰燃烧稳定指数(Fith)、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增加越明显。采用等转化率的FWO(Flynn-Wall-Ozawa)和KAS(Kissinger-Akahira-Sunose)方法得到XSA纯氧燃烧反应的平均活化能为138.006 kJ/mol,主曲线法确定的反应最概然机理函数为G(α)=[-ln(1-α)]1/2,反应遵循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模型,指前因子ln A为20.248 min-1,为无烟煤在各应用领域的纯氧燃烧技术开发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 pyrazole-base ligands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since the poly(pyrazole)borate was invented by Trofimenko in 1966[1―4]. A variety of bidentate or multidentate pyrazole-derived ligands have been employed in coordination chemis…  相似文献   

12.
FCC废催化剂吸附溶液中微量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化裂化废催化剂经活化处理后,对水溶液中微量镍离子有良好的吸附作用。研究了初始镍离子浓度,溶液pH值 ,吸附剂用量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温度25℃,pH=7.0条件下,FCC废催化剂对镍离子的饱和吸附容量为3.20mg·g-1,镍离子除去率可达95%以上,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1~1.5h。镍离子在FCC废催化剂上的吸附等温方程可用Langmuir关系式 c/q =0.55 +0.31c描述,吸附动力学曲线服从一级速率方程log(1-qt/q)=0.021t。  相似文献   

13.
cAMP 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s,CREB)是一个哺乳动物转录因子家族,通过cAMP 反应元件(cAMP response element,CRE)调节cAMP和钙离子依赖性基因的表达.CREB4是CREB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员.经酵母双杂交筛选人胎脑文库发现CREB4215-279aa可能与核转运因子kayopherinα2相互作用,提示karyopherinα2可能参与CREB4的跨膜转运过程.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REB4全长定位于细胞质,而缺失C端假定转膜结构域的CREB41-279aa蛋白则转移至细胞核内.荧光共定位进一步显示,CREB4和karyopherinα2共定位于细胞质中,CREB41-279aa和karyopherinα2共定位于细胞核中.结果提示C端被切除之后,CREB4被karyopherinα2转运到核内发挥转录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盐酸介质中油酸钠在钢表面的吸附及缓蚀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SO)对冷轧钢在1.0mol/LHCl介质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油酸钠对冷轧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缓蚀率随油酸钠的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油酸钠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校正的Langmuir吸附模型.通过吸附理论和动力学Arrhenius公式分别求出了相应的吸附热力学参数(吸附自由能ΔG0,吸附热ΔH0,吸附熵ΔS0)和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a,并根据这些参数详细讨论了缓蚀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SBS选择性催化加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环戊二烯二氯化钛(Cp2TiCl2)为主催化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助催化剂研究了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选择性催化加氢动力学。在76℃、适宜的氢气压力以及主、助催化剂浓度下进行SBS加氢动力学研究得到动力学方程为-d[c(C=C) ]/dt =kc1 (C=C )p1.12 (H2 )c1 (Ti )c-2 (DMP),相应的在70~84℃范围内加氢反应活化能为83.48kJ/mol。对加氢产物微观结构分析表明该催化体系加氢效率高,选择性高,且对SBS中PB链段1,2-结构和反式1,4-结构先加氢,并且达到完全饱和.  相似文献   

16.
Keggin型铬取代磷钨杂多阴离子在D301R树脂上的吸附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研究了Keggin型铬取代杂多阴离子PW 11O 39Cr(III)(H 2O) 4- (PW 11 Cr)在D301R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考察了不同pH和温度对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的影响,根据测定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提出了吸附所遵从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相应的吸附热力学函数和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在PW 11 Cr稳定存在的pH范围内,PW 11 Cr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动力学符合表面过程控制的准二级吸附模型,吸附速率常数k2在298 K时为154×10 -3 g·mg -1·min -1,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吸附热约为-37 kJ·mol -1,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传统氧化铬工艺所产生的含铬副产物对环境的污染,本文提出了用淀粉水热还原铬酸钠生产氧化铬的新工艺。在对水热还原过程的反应规律及反应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淀粉水热还原铬酸钠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调查了影响六价铬还原转化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是主要因素。选择等温、恒容、不可逆反应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其反应过程,其动力学方程为:r=-d[Cr(Ⅵ)]/dt=1.367×1013e-100.566×1000/RT[Cr(Ⅵ)][St],即指前因子、表观活化能和总反应级数分别为1.367×1013L/(mol·h)、100.566kJ/mol和二级或拟二级。该反应属化学反应控制,对Cr(Ⅵ)和淀粉均表现为一级或拟一级。  相似文献   

18.
 基于Gaussian03计算软件,选用高角动量基函数6-311++g(df,pd),分别使用密度泛函理论UB3LYP和UB3P86,以及组态相互作用方法UCCSD-FC和UQCISD-FC,对PCl分子和PCl+,PCl-离子基态进行了几何优化,进一步对其进行了频率计算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PCl<em>n(n=-1,0,+1)分子离子基态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与实验及理论结果比较表明,对PCl,PCl+分子离子基态光谱常数 (Beeeexe)的计算结果达到了很高的精度.文章还首次给出PCl-分子离子基态光谱参数(Beeeexe)和PCln(n=-1,0,+1)力常数(f2,f3,f4)的理论数据,为PCln(n=-1,0,+1)分子离子的更深层次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四氯苯醌(CA)与N-甲基咪唑(NMIm)在CH2Cl2中的基态作用 ,结果表明二者反应形成CA与NMIm的摩尔比为1∶1的电荷转移络合物(CTC) ,并采用UV-Vis、IR、及NMR进行了表征。应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计算得到该CTC的平衡常数KCT=6.234× 10-2 L·mol-1,及摩尔消光系数εCT=8.442× 103(L·mol-1·cm-1)。  相似文献   

20.
来源于Penicillium chrysongenum的碱溶性 (1→3)-α-D葡聚糖与缩水甘油基三甲基季铵盐酸盐(glycidyl 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GTMAC)反应,生成葡聚糖季铵盐。IR图谱中季铵基团上的甲基的变角振动峰1480cm-1、伸缩振动峰2872cm-1变化明显,1H-NMR表征确定季铵基团在糖环2、4位连接。该葡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对大肠杆菌为1.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0mg/mL。细胞质释放检测结果显示,葡聚糖季铵盐通过作用于细菌细胞膜而发挥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