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张乐 《科技信息》2010,(31):I0393-I0393,I0398
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颁布,突破了受贿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限制,新增加了5种受贿罪主体,完善了受贿罪主体的范围。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受贿罪的范围仍有一定的困难,原因在于立法者并没有对"从事公务"、"国家机关"等概念作出具体的立法解释,也没有明确"近亲属"、"关系密切人"的具体范围,导致对受贿罪主体的认定不统一。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结合现行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对影响受贿罪主体认定的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剖析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相关制度的立法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于各类身份犯罪,研究犯罪主体具有特殊的意义。受贿是一种身份犯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其特殊的犯罪形态,研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对于把握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沿革过程,揭示沿革过程中发生的争议问题,探讨并提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完善方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沿革过程中,对其犯罪主体认识的不断深化促进着罪名的沿革与演进,国家工作人员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关系密切人”及“离职国家工作人员”获得独立成为受贿犯罪主体的资格,是我国刑事立法理念的一大突破,能够更有效的控制和制裁手段愈加隐蔽的受贿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3.
对亲手犯概念、表现形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亲手犯的本质体现为刑法规范确认下的主体身份与犯罪行为的牵连性,二者缺一不可,如同一线相牵。受贿罪以及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都属于亲手犯类型。亲手犯可分为真正亲手犯和不真正亲手犯,受贿罪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即属于不真正亲手犯,且并不排斥间接正犯的存在。亲手犯与身份关系密切,亲手犯与身份犯存在交叉关系,对二者关系的认定应结合身份犯罪的内在特性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4.
受贿罪主体地位差别包括受贿罪主体特征在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刑罚的差别,它是由主体的职务性质、级别地位、身份以及对廉洁性的侵害方式,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的。我国刑法应科学地根据受贿罪不同主体的特征,从犯罪构成、刑罚的轻重及刑衙方面来体现主体地位的差别性。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将斡旋受贿犯罪的主体从"国家工作人员"延伸至五类非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将《刑法》第388条之规定从受贿罪中独立出来单立罪名十分必要,成为独立的罪名不但有助于消除立法目标与刑法基本理论的冲突,而且有利于打击和预防犯罪。为了使立法简约,不会使司法实践中陷于被动,应将《刑法》第388条统一为斡旋受贿罪。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将《刑法修正案(六)》第七条所规定的罪名确定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有哪些?是否包括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非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主体能否成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农村基层干部)人员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中处于何种地位?这些问题困扰着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在本文中,笔者欲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方面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受贿罪构成要件为视角,认为撰稿记者以批评报道要挟取财不宜以受贿罪论处,应构成敲诈勒索罪;临床医生收受红包或回扣的行为不符合受贿罪特征,如果情节严重,宜以偷税罪论处;执业律师在正常费用之外收受他人财物,也不能构成受贿罪,视情节当以诈骗或偷税罪论处。  相似文献   

8.
足球"黑哨"是当下体育探讨的热门话题,裁判在比赛过程中的黑哨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众多学者有多种看法。本文对各种看法进行逐一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黑哨"符合受贿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可以定为受贿罪。  相似文献   

9.
李羽欣  古耀达 《广东科技》2010,19(16):27-27
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受贿罪的规定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下打击受贿犯罪的需要,对于受贿罪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很有必要。本文对受贿罪的主体不完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范晨 《当代地方科技》2011,(1):15-15,18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自2009年2月28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设立以来,其犯罪主体中对"近亲属"及"关系密切的人"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中笔者认为"近亲属"的界定应以《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为准,而"关系密切的人"应参照"特定关系人"的规定加以确定但并不止于其内涵,且其应在日后的司法解释中加以明确的界定才可在司法中严密适用。  相似文献   

11.
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对律师义务和职业责任的规定非常严格,但目前学界对律师职业责任的研究视角仅仅局限于法律责任层面,已经与律师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实际上,在律师执业过程中,存在更多的是律师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情形,而且关于律师纪律方面的处分规定比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内容范围更广,如果仅研究律师的法律责任则不能概括律师职业责任之全貌,应将律师职业责任的研究视角拓宽至:律师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有关律师的职业道德、纪律规范和法律法规所应承担的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12.
从讼师到律师--兼论中国近代律师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讼师是中国古代以帮人写状词、打官司为职业的人,历代为官方所禁止.律师则产生于西方,虽表面上都是帮人打官司,但无论是制度的设置、理念的支撑还是社会的期望、终极价值目标等都不可同日而语.从讼师到律师是中国司法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司法独立的保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律师是近现代法治文明的产物。心理,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一般说来,如果个体能够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就具有正常的心理。但有少数人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与常人格格不入或不协调,给人一种脾气古怪的感觉,心理学上称此为心理障碍。客观地找出目前律师所面临的心理障碍,是我们梳理和处理律师心理障碍的前提条件。律师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有七方面:一是自卑心理,二是自傲心理,三是嫉妒心理,四是焦虑心理,五是偏执心理,六是急功近利心理,七是攻击心理。  相似文献   

14.
入世后,我国律师制度的建设将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我国律师能否在国际法律服务贸易中占有较大的份额,除了律师自身素质外,律师制度的健全与否也决定着律师法律服务职业化的水准,影响着我国律师队伍整体参与国际法律服务竞争的实力。因此,加强律师业的制度建设不仅是入世对我国律师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入世后我国律师业加快发展的必然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日显其供给的多样化。人们在习惯了接受一种终结式的职业教育之后,开始面对多样化,面对选择。由于选择的存在,必然会存在风险、收益、成本,必然会存在选择的合理性。本文站在接受职业教育主体的角度,试图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视点,从人才需求变化的视点,从人的适应性、个体特性的视点,对职业教育选择策略作一些基础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律师文化建设是2000年我国律师行业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考察了律师文化的内涵及其本质,并从律师职业的定位和律师的职业使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律师行业的现状等方面论述了律师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最后分析了我国律师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诗言志"是古典诗歌理论的奠基之石,考察这个命题,就会发现它是从作为文学接受理论的"诗以言志"发展而来."诗言志"首先是一个文学接受理论,其次是文学创作理论."诗"的概念也经历了文献<诗>向文体诗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宗宝本《坛经·行由第一》记录了惠能应对惠明夺衣拜师、印宗请衣拜师两事,人物叙事对比有情节,有转机。惠明是由惠能的反对者转化为帮助者,接受的指令先后发生改变,印宗始终是惠能的帮助者,接受的还不能称为指令,接受的是信息。前事惠明与惠能有对比,后事惠能与印宗有对比。两事人物叙事也可以作对比,有异有同,如惠能与衣、法就构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两事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9.
现行<律师法>存在对律师的管理和保护的不对等问题.律师协会的性质应是保护律师合法权益的独立的自治性组织而不仅是自律性组织.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应偏重于管理,而律师协会的核心职责应该是保护和发展律师行业.律师协会在律师遭到行政处罚时,应对律师起保护作用,而不是对司法行政机关起协助作用.在修订<律师法>时,要强调律师协会的独立地位,并增加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律师一直是个边缘化的角色,是末流的知识分子.受到中国封建传统思维惯性的影响,刑事辩护律师一直得不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与赞赏,甚至长期以来被大多数人视为罪犯的帮凶和犯罪的摇篮,是泯灭良心和助纣为虐的坏人.一方面,刑辩律师的工作得不到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理解,反而受到他们的误解与打击;另一方面,刑辩律师的固有权利在法律上得不到应有的声张和保护.因此,刑辩律师也常常被外界称为“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