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变电站微机五防接地桩安装位置不合理,操作人员在装设接地线的接地端时,容易发生人身触电及高空摔跌事故。通过改变接地桩的安装位置,使操作人员在装设接地线的接地端时,能够保证与设备的导体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操作人员站在地面上就可以完成操作任务,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对接地桩进行改造,还可以大大缩短操作人员进行倒闸操作的时间,从而增加了设备的有效检修、调试时间,设备的检修调试质量也相应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2.
罗应文 《科技资讯》2013,(28):80-80,83
装设接地线是保障电力作业人员在作业位置预防突然有电的稳妥安全举措,也是生命与设备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就装设接地线需接地并三相短路、可能产生的感应电压均需装设接地线、母线及线路出口外侧作业装设接地线的方法、分段母线装设接地线应注意的几种情况、室内配电装置上装设接地线的要求等十项装设接地线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电焊作业过程中的主要危害有触电、电焊烟尘、有害气体和电弧光等。可采取下列措施加以防范: 1、所有电焊机必须有可接地或接零保护。在三相三线制或单相制供电系统中应装设保护接地线,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中,应装设保护接零线。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且应定期检测。多台电焊机的接地线不得串联,接地(零)线必须整根无接头。  相似文献   

4.
220 kV高压电缆一点接地侧接地线电流偏大,是水电厂220 kV高压电缆少发的异常情况.220 kV高压电缆是水电厂主设备,出现高压电缆一点接地侧接地线电流偏大异常会在铅包内造成护层损耗发热,将降低电缆的输送客量约30%~40%左右.一旦由于另一处发生接地,就伴随产生大的环流和损耗发热,将使电缆温升过高,危及电缆安全.本文根据索风营水电厂220 kV高压电缆一点接地侧接地线电流偏大分析与处理情况,探讨进行220 kV高压电缆一点接地侧接地线电流偏大分析与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1 漏电保护器的保护方式1.1 目前常见的保护方式及存在问题 目前装设漏电保护器最常见的有两种保护方式:一种是在变压器低压侧装设总保护,另一种是在线路末端装设末端保护。这两种保护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总保护的缺点是当线路末端发生接地故障时,保护器动作,整个供电范围全部停电。总保护  相似文献   

6.
铁芯多点接地为变压器运行常见问题,给变压器运行带来重要影响。通过一起500 k V变压器铁芯多点接地故障,介绍了通过变压器油的色谱分析、三比值法、产气速率、接地电流等来判断电力变压器的故障性质,进入变压器本体对故障点进行查找,故障原因为铁轭地屏接地线破损与夹件短接,并对故障点进行了有效的处理,消除了铁芯多点接地问题。  相似文献   

7.
毛强 《广东科技》2011,20(22):89-90
介绍了双母代旁路接线中旁路代线路开关、变压器开关的倒闸操作,分析了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列举了旁路操作的其它应用,为变电站倒闸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庆森  梁小娇  许行  李凯  张国栋 《科技资讯》2013,(35):117-118,120
电力变压器的铁芯若发生多点接地,会导致环流的产生,进而引起铁芯发热,使绝缘油分解,甚至会烧损铁芯,造成变压器的损坏,影响正常运行.本文中的装置可以实现实时监测铁芯接地电流的功能,并进行数据存储、当接地线电流大于标准值时,进行报警,同时自动投切限流电阻,实现接地电流的限制,另外利用GSM无线射频收发芯片进行无线通讯,实现了下位机与上位机的无线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9.
浅谈接地     
在电工学和物理教学中常涉及接地,接地又和我们工作及生活的安全紧密联系。那么为什么要接地呢?接地的种类有哪些呢?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呢?这是有必要总结和归纳的。接地是电力系统为了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和保护设备或人身安全而常用的一种技术。接地的目的一是为设备的操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二是防止设备损坏和提高设备工作的稳定性。接地靠接地装置来实现。接地装置主要由下列两部分组成:(1)接地体。接地体又叫做接地极,是指埋入地中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2)接地线。接地线是指电力设备与接地体相连接的金属导线。接地体又分为人工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讲的带接地点合闸是指操作人员操作复役送电过程中在线路上所装的接地线未拆除或者未拉开接地闸刀的情况下盲目合开关、闸刀而导致对地放电的恶性误操作行为。目前我国高压电气设备的"五防"防误装置在防止带接地点合闸尤其是带接地线合闸功能方面还不完善。带接地线合闸的恶性误操作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危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先分析发生带接地点合闸的常见的共性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一些设想,供大家参考,旨在通过建立和完善合闸前接地线检测制度和技术措施,达到防止和减少带接地线合闸的目的,确保操作人员人生安全和设备安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配电网中重要用户不间断供电,两路电源“并路倒闸”操作越来越被广泛使用。介绍了铁路运行规程对各种负荷停电时间的要求,讨论了两路电源合环应满足的技术条件,分析了不满足合环条件下强行合环可能会产生短路故障,造成保护跳闸甚至越级跳闸的严重后果,此外论文还研究了并路倒闸时保护装置设置方案,给出微机保护装置设置检同期时所设置的压差门槛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对10 kV合环倒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若采取用户两路电源的变压器低压侧400 V短时并列将会减小对整个供电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倒闸操作是指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由一种运行状态变换到另一种运行状态,由一种运行方式转变为另一种运行方式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有序操作。它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要特别防止误断合断路器、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电挂接地线,带地线合闸和误入带电间隔以及非同合闸和错停负荷事故发生,要使用合格的安全工具,严格按倒闸操作的程序操作。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时常需要进行倒闸操作,而倒闸操作涉及较多专业知识,稍有疏忽就会因操作失误而引发电力系统故障,严重酿成重大安全事故。为防止倒闸操作误操作情况的发生,本文认真分析倒闸时误操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为杜绝误操作,提高倒闸操作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零序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红 《科技资讯》2008,(30):106-107
电力系统中性点是指发电机、变压器的中性点且指变压器Y形接线,运行方式共三种: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以及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方式。中性点的不同运行方式,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特别是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将影响系统二次侧的继电保护及监测仪表的选择与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中性点三种接地方式的特点及其在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常见零序保护方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林海 《科技资讯》2010,(32):121-121
为了确保变电站倒闸操作的正确,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满足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在操作二次回路上设置电气闭锁、操作设备把手上设置机械程序闭锁或装设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已成为防止人为误操作事故发生的有效而可行的手段。本文就变电站防误闭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发电厂中6/0.4 k V变压器作为电源的三相四线制低压系统,低压侧负荷发生接地故障及三相负荷不平衡是大几率事件,所以低压侧零序电流保护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护。该文从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引申,分析了低压侧零序电流互感器安装在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3个不同位置上,一旦发生接地故障或负荷不平衡时低压侧零序电流互感器所能反映电流的不同,论证了低压侧零序电流互感器必须安装在正确位置上才能确保低压零序电流保护各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在轨道交通接触网检修过程中,传统挂接地线的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和工作效率较低的现状,提出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方案中涉及一种接地操作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微机防误理念,实现对接触网接地的安全操作的同时,提升了管理水平。通过分析目前接触网接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研究接地作业中,如何在保证安全操作的前提下,提升管理水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电力负荷的快速增长给电力建设的高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电网规模越来越大,倒闸操作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如何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如何提高倒闸操作工作效率,是当前电力生产中的一个新课题。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倒闸操作将是未来电力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杜湘江  李静 《科技资讯》2014,(31):90-90
变电站倒闸操作技术是一项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建设的关键性工作,也是变电运行工作中的核心业务,那么,对于能否正确地进行倒闸操作技术这也就成为变电站中的最为重要的工作流程。本文逐一分析了变电站倒闸操作相关的运行准备工作,并探讨了在对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控制过程,希望能够促进变电站的倒闸操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倒闸技术操作水平,有效地防止操作事故的发生,确保变电站的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管晓阳 《广东科技》2013,(20):78-79
电力变电运行涉及的电气设备和操作过程较大,变压器操作、母线倒闸操作、直流回路操作等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多发事故点。详细分析了电力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多发事故点,并从不同的时候段、工作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电力变电运行过程中的事故多发点的控制措施,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