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创新体系主要是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三部分构成,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系统”的执行主体,在“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仅仅依靠加大对高校各种创新要素的投入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2.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赵玉海在由联想研究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企业研究高峰论坛”上指出,我国以企业为格局的研究开发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企业研究院已经成为国家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的主体。这种发展使得我国科技事业的总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赵玉海透露,科技部最近正在研究重新构筑新的国家创新体系中。传统的创新体系基本上以独立的研究院所和大学  相似文献   

3.
实行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是发达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制度建设,是实现科技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我国的科技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主要经历了中国科学技术统计、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和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三个阶段。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主要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评价5个方面,搭建了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议应当增加和强化“国家财政科研经费投入占研究与发展经费比重和使用效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整体实施效果专家系统评价评估”、“国家科技政策实施效果专家系统评价评估”、“重要科技创新领域科技创新水平国际比较与创新潜力评价评估”、“科技创新人员创新环境和创新条件建设问卷调查与评价评估”、“科技创新人员获得国际学术头衔与国际科技奖励的数量和比例”等方面的评价评估测算指标。  相似文献   

4.
加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正处于所谓“知识爆炸”的新技术革命时代,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我国已加入WTO,正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经济的竞争已转化为科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中央下决心加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而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为知识创新及企业的技术创新贡献力量.国家创新体系呼唤优质的高等教育,这种教育的特征是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能够积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在科学研究与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将产学研结合并不断服务社会,培育并发展校园创新文化、创设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五大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之间有一个桥梁,即“技术转移体系”.这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所以针对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急需创建“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源头,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纽带,结合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有文章提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存在误区,不能把创新变成只是科技创新,要变成科学院的知识创新、教委的211工程、经贸委的技术创新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社会科学院的知识创新等。 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很有道理,误区就在于把政府排除了。而政府恰恰是制度创新的主体。对创新的内涵要全方位、高层次、系统地理解,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部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把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战略目标。加拿大通过努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部门创新体系,制定“创新战略”并采取相应行动,在知识竞争、人才竞争这一全球性进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加拿大在构建创新体系和落实创新战略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创新战略、人才战略和教育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具有很好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居于核心位置。分析了中国现有创新理论学科体系建设滞后、组织体系被边缘化、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战略性和自主性等现状;指出了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发起的科技战影响了全球技术链条和产业链条的安全,说明科技创新不仅事关新知识创造和新产品开发,还涉及后发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现有创新理论对此认识不足;提出了要高度重视建立和发展中国创新战略学学科,对创新战略学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建议创新战略学聚焦“国家创新能力”理论研究、重视学科交叉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建议在中国学科体系中新增一门一级学科“创新战略学”。  相似文献   

11.
李刈 《甘肃科技》2001,17(3):2-2,4
1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它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且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建设精神文明的物质保证。因此,江泽民的创新思想体系中,科技创新思想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离不开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科技创新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处于主导性地位。江泽民的科技创新思想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创新,二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指…  相似文献   

12.
本溪市科技局把加快推进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本溪作为重点任务,局党组经过研究和论证,把本溪科技创新的环境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定“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年”为本溪市2007年科技工作的主题。通过主题的确立,积极围绕“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落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突出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正在迈入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正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转型、建设,构建新的治理思路。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转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未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要求,从统筹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科学共同体的自治作用3方面探讨了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治理思路,从强化基础研究、重视应用示范、激励制度创新、提高开放水平4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秀洲区积极贯彻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秀洲国家高新区更名为嘉兴国家高新区为契机,力争2023年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3.4%。聚焦平台建设,全方位夯实“创新基石”。推动研究院科技成果当地转化,提升研究院引领产业发展、企业创新的服务功能。建立研究院与企业对接活动常态化机制,探索实施研究院专家与秀洲企业“一对一”的“首席技术顾问”机制。加快科创湖区建设,引进聚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与科技创新谈校企合作的意义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科技工作既面临着许多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抓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高等教育不仅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科技、知识创新的重要源头.所以,从宏观上讲,高等教育创新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从微观上讲,高等院校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能较好推动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给国家、企业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创新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我国创新体系中,营造创新环境、树立创新意识、推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开展创新活动等,都与企业息息相关。一个企业走向成功,最关键的是企业的领导、企业家,企业家最重要的工作是把他的才智、管理理念、创新精神与企业的资本、技术资源整合成一个富有活力的创造财富的价值增值体系。1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基本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应具备三种精神:经济学家熊彼得的“创新精神”、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的“合作精神”、管理学家韦伯的“敬…  相似文献   

17.
 2012年7月6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大势,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这是1999年8月23日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确立“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战略目标,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之后,加快推进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桐城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一个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科技服务体系平台为支撑的市域经济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建立。2008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达到47.5%以上。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殊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桐城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一个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科技服务体系平台为支撑的市域经济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建立。2008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达到47.5%以上。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殊荣。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信息服务体系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正日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