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数模转换器构成的可编程放大器。该放大器利用外接参考电源及无放大器类的DA转换器,以参考电压端为输入信号端,外加入大器反馈电阻产生较大的电压增益,从而完成了大的动态范围多级增益的可编程放大器。  相似文献   

2.
提出并构建了开关电容积分器Delta Sigma调制器非理想因素行为级模型,该模型基于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包含开关非线性、时钟抖动、量化器非线件和积分器非线性等调制器非理想囚素,能为电路模块的设计提供精确的设计指标.重点研究并实现一种运放非线性直流增益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它能更有效反映奇次谐波失真.同时综合考虑调制器其他非理想因素,例如采样噪声、开关非线性电阻以及运放参数(色化噪声.增益带宽,摆率,饱和电压),仿真得到其对调制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工作在连续导通情况下DC—DC开关转换器的快速建模的统一方法。首先论证了丘克电路建模理论的正确性和成立的条件,给出了丘克电路的新模型以及其余DC—DC开关转换器的新模型,同时指出了建模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因此,DC—DC开关转换器的建模问题可以把一个变结构系统(VSS)的分析问题转化为一个含复合受控源的电路分析问题。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比状态空间平均法更方使和优越。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新型积分非线性优化方法,即在电流源上分别并联两组控制信号与原电流源的控制信号相反的辅助伪差分共源共栅MOS管,其电流源产生一个与原共源共栅电流源相反的积分非线性偏差,极大减小数模转换器的积分非线性和开关毛刺现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积分非线性减少96%,数模转化器的有效转换位数增加了2.1bit,无杂散动态谐波范围增加了15dB;未优化前的积分非线性设计与Monte Carlo仿真结果有500%的偏差,而优化后的偏差仅为60%.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工作于不连续导通情况下DC-DC开关转换器快速建模的统一方法,导出了三种(Buck,Boost,Buck-Boost)开关转换器的DCM模型,对这一模型进行了直流分析、交流小信号分析和规范化模型参数的计算,所得结果与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所得结果完全一致,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优于流行的状态空间平均法,其概念清楚,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应用于直接变频超宽带接收机中的低压折叠开关混频器.给出了混频器电路拓扑结构,输入宽带匹配网络采用并联电阻的形式,跨导级采用电流复用技术的CMOS反相器,跨导级和开关级通过电容交流耦合,用LC谐振网络替代传统电流源.分析了改善混频器线性度、增益和噪声性能的方法.使用中芯国际0.13 μm CMOS工艺制造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为1 V,功耗为5.1 mW时,得到了非常好的线性度,输入三阶互调截点(IIP3)为10.20 dB(mW量级),同时功率增益为-4.2 dB,单边带噪声系数为12.8 dB.  相似文献   

7.
开关电容滤波器设计与仿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开关电容滤波器不能直接应用传统的电路分析程序和仿真方法的设计问题,提出了将开关电容网络的时变拓扑,变换为时不变拓扑,再对时不变网络进行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开关电容模拟电阻的z域模型,应用电阻替代方法,设计了二阶开关电容滤波器电路.将二阶开关电容滤波器级联,给出了8阶切比雪夫低通开关电容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实例,并给出了实现低Q值开关电容滤波器模型的SPICE程序.仿真结果显示,开关电容滤波器与有源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特性曲线相一致,满足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该滤波器设计方法原理简明,建立模型容易,给出的开关电容模拟电阻的SPICE模型也非常理想,适合于高通、带通、陷波等各种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以电阻为集电极负载的三值TTL输出级电路,根据开关模型,建立了含有四个状态输出的三值TTL输出级电路,并讨论了该电路中的晶体管开关元件与信号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补充了文献「2」提出的限幅电压开关理论。通过实例提出了基于限幅电压开关理论的三值四态门的TTL电路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铒镱共掺系统的能级结构和相关跃迁的基础上,根据速率方程和传输方程,建立了EY-CDWA的增益模型,给出了EY-CDWA的增益公式,对增益特性进行了模拟,并对影响放大器增益的波导长度及泵浦功率等相关条件进行了优化.模拟计算中建立了参数优化方案,实现了放大器泵浦波长、泵浦功率和增益的同步优化,得到最佳长度下的最大增益,该理论模型应用于实际制作的Yb-Er共掺Al2O3光波导放大器.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与夹持架的等效模型,将SOA、夹持夹、导线构成的系统看作一个由电阻、电感、电容和理想二极管D并联后3部分串联的一个电路,并对此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文中给出了基于此模型进行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的值,可以有效地将驱动电路的开关速度提高到纳秒级.  相似文献   

11.
王高华  孙鹏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4):1056-10571060
随着现代集成电路与可编程芯片的不断发展,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应用越来越广泛.提出了一种由并行模数转换器ADC0809、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XC9536与并行数模转换芯片AD558等构成数字化语音信号的采集与回放系统.  相似文献   

12.
DC-DC开关变换器的建模与分析的动态评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回顾了DC-DC开关变换器的建模和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综述了有关研究的动态及其应用情况,并展望了DC-DC开关变换器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矩阵式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矩阵式变换器输出电压误差和输出电流畸变,提出了一种输出电压补偿方案。针对不同的输出电压误差成因采用不同的补偿方法,直接脉宽补偿用于多步换流和器件开关延时,等效电压补偿用于器件导通压降。在矩阵式变换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当输出频率为5Hz时,采用该补偿方案使输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从6.32%降低至4.92%;当频率为15Hz时,输出电流THD从5.46%降低5.30%。结果表明:采用该补偿方案可以有效抑制输出电流THD,在低速运行下补偿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小矩阵式变换器输出电压误差和输出电流畸变,提出了一种输出电压补偿方案。针对不同的输出电压误差成因采用不同的补偿方法,直接脉宽补偿用于多步换流和器件开关延时,等效电压补偿用于器件导通压降。在矩阵式变换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当输出频率为5 Hz时,采用该补偿方案使输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从6.32%降低至4.92%;当频率为15 Hz时,输出电流THD从5.46%降低5.30%。结果表明:采用该补偿方案可以有效抑制输出电流THD,在低速运行下补偿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便携式通信设备对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和效率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步整流模式的BOOST型DC-DC变换器电路,以提高芯片的转换效率。该设计采用CSMC (Centr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0.5 μm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并利用0.5 μm双层多晶硅三层金属的CMOS工艺实现了电路的版图绘制。仿真结果证明,变换器能稳定输出电压,并具有较小的电压纹波和较高的转换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鉴于目前光网络整体成本较高,波长转换器利用率较低的缺点,在研究现有的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共享波长/波带转换器的方案。该方案的技术特点在于在波带交换矩阵和波长交换矩阵之间增加了一个共享转换池,光纤中需要进行转换的波带和波长都进入共享转换池,共享使用转换池中的波长/波带转换器进行转换。实例表明该方案能够使光网络中波长转换器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在降低了光网络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波长/波带转换器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溅渣护炉作为一项工艺简单、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新技术,正被国内外许多厂家推广、使用,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及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鉴于目前光网络整体成本较高,波长转换器利用率较低的缺点,在研究现有的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的基础 上!提出了一种共享波长/波带转换器的方案。该方案的技术特点在于:在波带交换矩阵和波长交换矩阵之间增加 了一个共享转换池,光纤中需要进行转换的波带和波长都进入共享转换池,共享使用转换池中的波长/波带转换器 进行转换。实例表明:该方案能够使光网络中波长转换器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在降低了光网络成本的同时提高了 波长/波带转换器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套应用于海底观测网的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将交流电通过换流站整流变成高压直流电,通过直流输电线路送往节点,经过高压直流转换器将高压直流电降压处理为可利用电源。解决了海底观测网的远距离长期供电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单相直接AC-AC变换器的实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AC-DC-AC交换存在的缺陷,采用高频调制直接AC-AC变换技术,实现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单相AC-AC直接变换器,对其特点和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