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8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界面粘结性能进行研究,探讨再生骨料取代率及再生混凝土强度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荷载-滑移曲线大致经历无滑移阶段、应力上升段、应力下降段等3个阶段,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钢管再生混凝土荷载-滑移曲线具有类似的特征;再生骨料的取代率对钢管与再生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影响显著,再生骨料取代率越高,界面粘结强度越低;再生混凝土强度对钢管再生混凝土强度有一定影响,随着再生混凝土强度提升,粘结强度逐渐增加,但增幅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赵耀灿  刘佳 《科技信息》2011,(5):312-313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试验所得结论的概括总结,介绍了方钢管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和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得出了了钢管内部应力状况并依据试验推导了方钢管混凝土中粘结强度的线性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3.
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的研究对于完善钢管混凝土设计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推出和推离两种试验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采用两种方法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成果,总结比较了混凝土强度、钢管截面形状、钢管内表面状况及钢管混凝土构件受力状态对粘结强度的影响。针对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了混凝土强度、收缩徐变、温度及构件受力状态等影响,并提出了钢管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力的组成、构件复杂受力状态下粘结性能、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等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界面粘结滑移性能,利用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粗骨料制作了10根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试件,并对其进行推出试验研究,试验中考虑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埋置长度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3个变化参数的影响,获取了方钢管和再生混凝土界面之间的荷载—滑移曲线,分析了各变化参数对起滑粘结强度和极限粘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荷载—滑移曲线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无滑移阶段、应力上升阶段、应力突变阶段及应力下降阶段;取代率对起滑粘结强度和极限粘结强度的影响较小,但埋置长度较小试件的起滑和极限粘结强度比埋置长度较大试件的大;混凝土强度对其二者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与钢管的局部屈曲有关,柱端设置约束拉杆可以提高钢管的局部稳定,从而增强方形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方钢管混凝土柱在竖向及水平荷载联合作用下的抗侧力一位移关系,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得到试验结果验证.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轴压比、钢板宽厚比,以及内填混凝土抗压强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完成柱端设置约束拉杆的方形钢管混凝土柱在竖向及水平荷载联合作用下三维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相比较并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郗亚军 《科技资讯》2010,(31):23-23
在大量节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该节点模型在单调和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研究表明:该节点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好,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付敏 《甘肃科技》2009,25(5):97-99
对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以及钢筋混凝土梁连接的4种节点形式分析了其构造形式、受力特点、工程应用等,主要对内加强板式节点进行了受力机理及破坏特点的分析,最后,提出应加强新型节点形式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维实体单元,对“带内隔板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建立了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高强螺栓连接的面-面接触非线性、各种材料非线性等因素的有限元理论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单调加栽和低周反复加载时节点的受力性能,较为精确地分析了节点区应力分布和混凝土开裂情况,以弥补试验中无法直观地了解各细部受力情况和改变各种参数进行对比的缺陷;考察了轴压比大小、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根据理论与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了设计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无粘结预应力框架梁钢管混凝土柱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物水平结构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框架梁,竖向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的新型结构,可减少梁(柱)截面,提高梁(柱)的承载力,将二者有机结合,则更具有结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方钢管混凝土柱)钢管与混凝土柱的接触模型和固结模型,并进行了加载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相差不大,模型是合理的.分析了固结模型和接触模型模拟结果的差别,对比发现二者在构件的某些局部上差别大,但对整体承载力影响不大,可用固结模型简化代替接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结构破坏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叠加原理,假定钢桁架与钢管混凝土柱的变形互不耦合,提出针对这种框架的节点子结构受力机理简化分析模型并采用试验验证.其中,钢桁架的荷载-位移曲线由铰接机制、刚接机制叠加得到;钢管混凝土柱的荷载-位移曲线则基于弯矩-曲率方程与等效剪切刚度计算得到.通过对钢桁架、方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的分析,可判断结构的破坏模式与承载力.简化模型预测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承载力与试验值接近.针对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结构的不同破坏模式,还对其与抗震性能的相关性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平板节点的基本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约束混凝土的原理,提出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板节点型式.该节点保持了混凝土平板楼盖的连续性,节点区柱钢管不连通,各层楼盖在板柱交接处的板面和板底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通过试验论证了该节点在工程应用上的可行性,并对其传力机理和力学性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受到原有不完善节点形式的制约,因此需要提出新型的承载力高、传力合理、构造简单和施工方便的节点形式。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柱钢管在梁柱节点区不连通、梁纵筋在节点区可连续直通,非连通柱钢管通过环梁节点加大节点区截面并配置环形钢筋加强,以达到节点更强目的。同时还介绍了关于该新型节点的部分前期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方钢管混凝土柱隔板贯通节点静力拉伸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方铜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受拉翼缘连接的结构性能,基于隔板贯通节点承载力理论,对11个十字形节点试件选行了静力拉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圆弧倒角型隔板贯通节点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延性,影响节点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隔板的厚度与浇注孔直径,其次是钢管的宽厚比和隔板外伸长度;在铜管中填充混凝土有利于提高节点的屈服承载力和刚度,但混凝土的强度对节点承载力影响不大.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分析表明,隔板贯通节点局部抗拉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对于填充混凝土的试件偏于保守,但过高估计了空铜管试件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平板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选择合理的材料本构、破坏准则和裂缝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进一步分析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平板节点在轴压情况下的裂缝形态和受力性能等.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内外有关型钢混凝土黏结滑移的试验研究资料,建立型钢混凝土工字钢柱的拉拔力学模型,引入能量法求解了型钢混凝土界面的相对滑移. 将型钢混凝土工字钢柱截面分为3部分,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建立沿锚固长度方向的型钢与混凝土界面的相对滑移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构件中型钢与混凝土界面的相对滑移具有二次曲线分布的基本特征,与相关试验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某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为工程背景,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了该桥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文章结论可为该桥的设计、施工以及使用阶段的健康检测和维护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三种方钢管混凝土承载力计算的设计理论,即统一理论、叠加理论及拟钢理论,通过试验数据比较了基于三种理论的我国规范(规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各自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隔板贯通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方铜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的隔板贯通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并对节点的承栽力、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隔板贯通节点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铜梁翼缘与隔板的连接构造对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影响较大,倒角放坡型节点比侧板加强型节点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隔板的厚度、浇筑孔径和铜管的宽厚比对梁端破坏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但在试件中浇筑混凝土可以显著提高节点刚度,减小核心区的剪切变形,改善隔板贯通节点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