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商务英语翻译愈显重要,但简单的对等翻译无法解决由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流障碍,而"零对等"作为一种新型的翻译处理手段,切合翻译功能目的论原则,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和效果上的对等,以实现和谐的商务交流。但目前国内对"零对等"翻译的研究还不多,文章着重以功能目的论为视角,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商务翻译"零对等"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奈达翻译定义的中文译文有严重的错误。奈达不主张"等值"、"等效"翻译。"等值"、"等效"、"对等"、"对等语"、"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术语是错误的术语,它们错误很多,错误之一是用一个"等"字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将奈达翻译理论曲解成求等的翻译理论,然而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是求似不求等。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理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心议题之一,理论从产生至今备受关注。"equivalent/equivalence"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一方面作为数学和形式逻辑里的专业术语,表示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被当作一般语言词汇中的模糊词语,表示"具有相似性"或"基本相同",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即相似或贴近。  相似文献   

3.
陈莹 《科技信息》2010,(35):J0313-J0314,J0325
本文尝试建立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包含两个评价标准。一是在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动态互动对等"标准,它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主要基于读者反应。另一个是基于文本的并以"得体"为最高标准并包含诸多参数的实用标准。两个标准构成一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  相似文献   

4.
罗婧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3):105-106
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也随之突出。在各种翻译策略中,尤金.A.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尽可能完美再现源文意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词法对等、句法对等和文化对等三方面探讨了商务文本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5.
首次发表奈达与张经浩破解Dynamic Equivalence的信函。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是中国翻译理论经典,教科书中的金科玉律。研究发现理论经典和金科玉律-Dynamic Equivalence被译成“动态对等”是一大错误。“动态对等”四个字严重曲解了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作为翻译标准的“动态对等”谁也不理解;译文与原文能“对等”?“动态”是什么东西?“动态对等”又是什么意思?张经浩在笔者的请求下给奈达写信求教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奈达回信完全同意笔者和张经浩的理解:Dynamic不是static(静态)的反义词(动态),Equivalence是贴近,不是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不能翻译成“动态对等”。奈达的信详细破解了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对被严重误读曲解的奈达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的译文进行了评析。笔者抛砖引玉,提供Dynamic Equivalence试译译文。  相似文献   

6.
动态对等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既指出翻译的相对性和灵活性,更成为评判翻译效果的一个终极目标.本文以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的对比入手,探讨了形式对等的本质、必要性,最后阐述了它在翻译时代的进一步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动态对等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既指出翻译的相对性和灵活性,更成为评判翻译效果的一个终极目标。本文以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的对比入手,探讨了形式对等的本质、必要性,最后阐述了它在翻译时代的进一步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昕白 《科技资讯》2010,(17):200-201
本文从翻译对等层面出发,提出翻译中应追求"语篇对等",分析了语篇的多功能性,给出具体实例说明要在占主导性的语境聚焦点上保持语篇对等。最后通过一个课堂汉英翻译练习说明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谋篇布局,力争达到语篇对等。  相似文献   

9.
陈雯 《科技信息》2009,(11):175-176
这篇文章是建立在奈达的动态对等的理论基础之上,分析了中文与英文的隐喻翻译的文化相似之处和差异,由此进一步探求了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保持翻译对等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符号学理论从语言符号的语义关系、句法关系和语用关系三方面来考察其相对应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将符号学的三维思维方式应用到诗歌翻译,力求达到翻译的动态或功能对等。用符号学的翻译观解释翻译思路,用诗歌文本体现符号学的翻译模式,以期言与意的表达得以理解,达到文化交流、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现代英语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概念及其层次性,进而探讨了翻译不对等的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实现最大程度翻译对等的方法.显然,这对英语翻译而言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今.奈达(1964)认为,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是中介作用,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实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的动态对等.本文认为,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译者首先是被动的读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必须深入理解原文;在表达译文的过程中,译者又是主动的再创作者,拥有表达方式的主动权,处于主动创作的地位.理解和表达的有机统一,是译者的中介作用的体现,力求取得翻译的"动态对等":即文体对等、语言对等和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提的现实对等是指文学作品中原文中的第二现实和译文中的第三现实的对等,并从文学翻译的本质出发,提出了实现“功能对等”的条件——“现实对等”,同时从语用学观点的角度讨论了作者意图与“意义对等”、“风格对等”和“现实对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意群—动态对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长句翻译是翻译的难点之一,改变以语法和学科分类为基础的传统长句翻译法,以"动态对等"为理论依据,以"意义"划分为中心,以"意群"间逻辑关系为落脚点,建立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英语长句新译法——意群—动态对等法。  相似文献   

15.
功能对等问题是翻译史上翻译理论家们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就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Nida提出的观点,阐述了功能对等论的衡量标准;并从语义上和文体上分析了功能对等是否可以取得,指出,奈达的功能对等论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汪宁 《科技信息》2008,(3):166-166
本文主要对卡特福德,尤金·奈达和苏珊·巴斯奈特的翻译对等理论进行简要阐释,并将三种对等理论从学派、对等的实质、译者主体性以及文化因素的作用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借此总结出翻译中追求对等的实质以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各方面功能对等的一个平衡。  相似文献   

17.
对等原则因受不同因素的制约实际上在翻译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建立动态的翻译观,以有效原则来代替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翻译等值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翻译理论的核心议题。本文拟从等值定义本身的模糊性、对等翻译的相对性等方面说明等值翻译论的局限性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历史中最悠久的文化交流活动之一。自从进行了翻译实践以来,议界对于"对等"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其中,最著的对等理论就是Nida提出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学说。几十年来从未受到质疑的"等效原则",在Newmark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后,引发了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重新思考。本文将探讨这两种交际法的关系和利弊,从而分析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采取何种翻译原则,希望能为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金同 《科技信息》2012,(12):171-171,17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翻译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框架,对词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找适合的翻译技巧来处理词的文化差异,从而使翻译达到对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