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辉东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3):21-25
转型时期洞庭湖的治理开发面临着新形势。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建设进行项层设计,具有前提条件、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建设要坚持把洞庭湖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边发展边治理,山水同治、江湖同治,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等几个主要方向。在防洪排涝、生态环境建设、血吸虫病防治、从枝城到松滋的长江大拐弯处兴建无坝引水工程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重大举措,以建成国际上有影响的淡水湖生态经济图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整合旅游资源 构建武陵山区旅游经济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分散开发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协调与合作,构建武陵山区旅游经济圈的对策,以确保区城内各种旅游资源的传承性保护和整体性开发利用,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余宣政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0,(Z2):106-10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主要分析了构建福建海西体育旅游经济圈的优势以及价值,体育旅游经济圈建设对培育福建省社会投资新热点,推动福建海西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大友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4(5)
旅游经济圈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将特定区域的旅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探索区域旅游开发的合理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实现区域旅游要素的最优配置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三峡大坝旅游经济圈旅游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景观层次丰富、主导景区突出,它的成功开发对实现三峡工程的预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其资源条件和旅游发展现状,应采取大型景区主导、"点-环-圈"开发、区域旅游一体化和文化致胜四种不同层次的组合战略来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合肥经济圈五个城市的国内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收入作为基础数据,探索2009—2015年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国内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增大,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减小,但入境旅游是相对差异形成的主导力量;国内旅游经济的差异贡献率显著高于入境旅游。(2)合肥经济圈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核心城市是合肥市;国内旅游经济规模呈首位分布,入境旅游经济规模趋于从首位型向集中型的转变。(3)合肥市旅游经济发展速率最快,远高于滁州市和淮南市。(4)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当城市增加一个星级旅游景区、城市GDP增加1亿元、城市公路里程增加1公里时,总体旅游收入分别增加2.07亿元、2.04亿元、3.89亿元。 相似文献
6.
湖南拥有以张家界、韶山为代表的国内外著名旅游品牌,但由于区域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零散,加之缺乏必要的品牌营销战略,知名品牌效应未能有效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充分利用区域核心旅游资源优势,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打造旅游精品,从而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对构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可行性、发展前景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证和探索,提出了建设性的构建设想和工作路线,为秦皇岛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东洞庭湖湿地及其旅游健身功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和文献调研,提出了东洞庭湖湿地资源丰富,有环境调节、资源再生等功能,现代人们积极参加湿地旅游,能有效地缓解心身压力,拮抗亚健康. 相似文献
9.
柳思维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3):26-29,40
湖南省环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包括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人文历史资源、水乡特色旅游景观、产业观光旅游资源等。目前环洞庭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系统开发环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发展环洞庭湖旅游产业圈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加快发展环洞庭湖区域旅游产业应采取系统对策,从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竞争与合作是旅游地区域空间关系的重要体现,为实现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旅游地之间进行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分析合肥经济圈旅游合作的现状及旅游竞合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竞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51个国家级、省(直辖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全局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缓冲区分析、地理联系率等方法揭示重点村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 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呈现集聚型分布,且集聚程度逐渐增强;在集聚尺度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重点村集聚强度的峰值由83 km变化至100 km;2) 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各个城市之间分布不均匀、分层明显,数量上川多渝少,等级上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中心点的高密度区居多;3) 乡村旅游重点村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集群效应,核密度分布以成都市、重庆市中心城区为双核心点,向外延伸形成多个密集区和次密集轴带;4) 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社会经济、资源禀赋和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其中政策和高A级景区是影响重点村分布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福建温泉旅游品牌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的温泉资源丰富,但是其品牌效应尚未凸显,从长远利益着眼,温泉旅游的开发不应该只停留在简单的产品开发上,而是应该以建立鲜明的品牌个性为终极目标。深度规划、精心打造,从全局出发,促进福建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解说系统已经成为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国内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系统的视角构建旅游解说系统,并阐述了旅游解说系统及其要素结构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Ucinet 6.0)探索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相互关系及结构形态,继而运用QAP相关分析(二次指派程序)与地理探测器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逐渐增强,旅游经济联系整体网络逐步完善;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弱化,区域内旅游经济联系两极化现象明显改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发展受旅游资源丰度、邮电业务总量、空间邻接关系、固定资产投资、专利授权数以及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等多种驱动因素的综合影响;各驱动因子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在不同时间节点上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域旅游经济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光岳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4):26-27
洞庭湖区历史文化悠久,物产丰富,经济与交通发达,名胜古迹遍布全境。发展洞庭湖区域旅游,必须做好长远规划,从改善交通、培训人才和开发旅游产品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洪涝灾害成因和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的南岸.荆江两岸是长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荆江北岸大堤形成于明朝张居正当政时代,为荆北平原的重要保障.因而长江洪水向南溃决,泛滥成灾.近几十年来,由于长江泥沙在湖区淤积,洲滩成群,湖盆淤浅.加之过量围垦,致使湖泊容积减少.且长江湖口以下干流河床淤积抬高,湖口排水受托,洪水渲泄不畅.因此,湖区的洪涝渍灾害日趋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在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洪涝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和减轻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提出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9.
聂钠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29(3):19-23,75
洞庭湖区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大部分集中于以岳阳为中心的东洞庭湖风景区,而以益阳为中心的南洞庭湖和以常德为中心的东洞庭湖区域的旅游资源的开发非常有限。故从“大洞庭湖”的角度出发,应以整个洞庭湖区旅游资源为对象,综合考虑湖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整个洞庭湖区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同时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