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合二而一”論者为了論証他們的矛盾調和論与阶級調和論的世界观,硬說氫和氧化合成水就是“合二而一”,說“原子的化合和分解‘合二而一’构成化学运动。”这是完全违背化学运动的客观事实的。 (一)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内部的原子核与电子之間吸引和排斥的矛盾决定的。根据现代物质結构的原子分子学說,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的結构和特性取决于原子內部的矛盾性,即原子核与电子之間吸引和排斥的矛盾运动。因此,正确分析原子內部的矛盾,是闡明一切物质化学性质的基础,例如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就是由这个矛盾决定的。实驗証明,原子序数Z不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是很不相同的,而当把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Z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来时,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却又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例如第二周期的元素(鋰Li~3、鈹Be~4、硼B~5、  相似文献   

2.
很久以来,对实物的性质及其轉变的研究,就已显著地离开了研究自然的一种方法,那种方法的特征,在于力图在时空概念和因果概念的基础上描述我們周围各物体的行为;这可以称为物理的方法。实在,这样的企图曾是牛頓力学和以奧斯特及法拉第的发现为根据的电磁理論这一整个建筑的基础;电磁理論的技术应用,已經如此强烈地改变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关于物质原子結构的古代想法,在上一世紀中得到了发展;这一发展曾经促使人們去寻求化学和物理学之間的更加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化学元素概念的闡明,有助于理解决定着这些元素在化合物組成中所占比例的那种规律性。另一方面,对气体的极其簡单的性质的研究导致了热的力学理論的发展;这一理論,给在物理化学中也已得到有效应用的热力学普遍定律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3.
非平衡等离子体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概述了高气压下电场电离气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着重研究了高气压下强电离放电的理论与方法。采用极端的物理方法和特殊的工艺手段 ,在放电间隙中形成折合电场强度E/n >3 5 0Td、电子平均能量Te >10eV的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 ,足以使大部分的气体分子分解、电离成电子、光子、离子、自由基以及活性原子、激发态原子和活性分子碎片等 ,为单分子化学提供活性粒子 ;再在分子层次上按预先设计模型加工新物质、新材料 ,为其在化学工业、环境工程和材料工业等方面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物机体的理論,对于解决现代生物学的主要任务,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恩格斯曾指出,有机体是把力学、物理学和化学结合为一个整体的高度的統一,生命——这是自动进行的化学过程,而生物組織具有主动的特性。在研究生物机体理論时,碰到了許多困难。辯証唯物主义者提出“生命”这个概念来克服这些困难。他們认为,在生命过程中,較簡单的运动形态(物理的、化学的)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被保留在較高级的、生物的物质运动形态当中。唯物辯証法在强調注意生物运动形态的特点、以及它同其他运动形态的继承性的联系时,克服了把生命特性簡单归結为个别原子或分手规律性的“机械论”,和把生物学本身的规律同在有机体内进行的物理、化学过程絕对割裂的“活力论”这两个极端。所有现代生物学証明:研究生命同物理的、化学的物质运动形态的联系是必要的。现代生物学为生物机体这个辯証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驗和理論的資料。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化学成分和细微的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是由于生物机体和外  相似文献   

5.
近来,科学界正在討論关于科学分类的系統問題。由于科学的分类是由科学的客体,即它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知識的分类原則当然也就涉及自然界的分类。各个时代中自然界的分类与科学的分类自然界的分类是一个重要的、或許还是一个最困难的問題,在各个不同的时代,它的解决方式都是不同的,这反映着各个时代对世界的认識水平。大家知道,亚里士多德曾經把世界划分为两类现象:“物理学”——物质世界,“形而上学”——非物质世界(思維)。这就是反映当时知識水平的思辨图景,那时还沒有现代意义下的科学。在經驗知識的发展时期,在搜集事实、描述现象、并把它們系統化、把自然界划分为各个不同領域的时期,就已建立了自己的分类法。这时,自然界被分为三大界:矿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而能量則被赋与形而上学的本质:燃素、热质、电液、活力。这种分类法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的前二十五年。到十九世紀中叶,各門基础科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不仅已从哲学分化出来,而且相互分离为独立的、互不依賴的知識部門。每門科学都有其特定的对象和研究自然界的客体,它的特殊规律、結构特征和范畴就是在这个客体中被揭示出来的。因此,在认識的这个水平上,自然就要求按照物质运动形态对自然界作新的分类,从而闡明各种运动形态本身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6.
考察化学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在清末民初的传播可知:在1868年至1898年期间,中文的化学著作中只介绍了化学原子论,直到19世纪末年,才开始介绍分子学说;进入20世纪后,大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把新的化学知识传入中国,原子-分子学说也随之广泛传播开来.这一传播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化学在清末民初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化学动力学     
19世纪,科学家更多地从原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20世纪科学家则更多地从分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入21世纪,化学会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难题?什么是未来化学的新生长点?化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什么地位?这些都是对化学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意义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的专业是化学,我从学化学,教化学,到研究化学已有几十年了,可是现在我却有点搞不清楚化学的定义了。我深深感到科学的发展太快了,需要对本门科学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这是我进入21世纪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在新的世纪如何定位和审视化学,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世界科学前沿发展态势分析》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探讨。课题组首先选定了化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20种期刊,对这些期刊1999—2003年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出了化学领域这几年的热点词,并通过与有关专家进行讨论,进一步整合出了下面13个重要研究方向:催化不对称合成、单分子、多孔材料、分子器件、光子晶体、化学动力学、活性自由基聚合、密度泛函理论、烯烃复分解反应、组合化学、酶催化、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燃料电池。课题组针对这些研究方向,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就这些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同  相似文献   

8.
“合二而一”論者企图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过程都說成是“合二而一”的。本文把近年来天文学的一些研究結果拿来說明,在宇宙的发展、天体的演化中自始至終貫串着矛盾双方的斗爭和互相轉化,天体演化过程是一分为二,而不是“合二而一”的。虽然康德于二百年前即已指出太阳系有它的发生发展的历史,是由一群小质点凝聚形成的,但在十九世紀,仍有天文工作者认为天体是不变的、是創造出来的。天体演化的概念为每一个天文工作者所接受,这仅仅是几十年来的事情。今天天体的演化已作为科学問題被研究着,这一点本身就說明了辯証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正确的。同无机界其他的物质过程一样,在天体演化过程中主要的矛盾是吸引和排斥之間的矛盾。吸引和排斥这两种对立的趋势、傾向、作用的互相斗爭和互相統一,促使了各类天体和各类天体系統的产生和发展。下面举出三个例子来說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学所固有的新的特征是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运用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与方法,以及教学和控制論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不断增长。这些新的特征又产生了一些問題,从中引出的一个最明显的哲学結論是关于机械論活跃起来的結論。“近年来机械論在生物学中复活”等議論频繁起来。許多作者还竭力“警告把有机体和控制論的自动机等同起来的机械論錯誤”,說现代机械論給“自然科学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損失”。关于现代生物学中的机械论問題远不是簡单的。应該注意到两种可能的极端:第一,对机械论的复活估計不足;第二,没有根据地使用“机械論”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组合化学     
19世纪,科学家更多地从原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20世纪科学家则更多地从分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入21世纪,化学会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难题?什么是未来化学的新生长点?化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什么地位?这些都是对化学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意义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的专业是化学,我从学化学、教化学、到研究化学已有几十年了,可是现在我却有点搞不清楚化学的定义了。我深深感到科学的发展太快了,需要对本门科学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这是我进入21世纪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在新的世纪如何定位和审视化学,《世界科学前沿发展态势分析》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探讨。课题组首先选定了化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20种期刊,对这些期刊1999—2003年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出了化学领域这几年的热点词,并通过与有关专家进行研讨,进一步整合出了下面13个重要研究方向催化不对称合成、单分子、多孔材料、分子器件、光子晶体、化学动力学、活性自由基聚合、密度泛函理论、酶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组合化学、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燃料电池。课题组针对这些研究方向,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就这些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佐以文献计量学分析。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课题组注意到,中国科学家对于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但是在科学问题的选择上还普遍缺乏具有挑战性的切入点。在目前已经具有论文数量基础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上,中国科学家需要更密切关注国际同行的研究进展,高度重视科学问题的选择,同时也需要注意在第一时间发表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问题。本刊上期已对催化不对称合成、单分子、多孔材料、分子器件、光子晶体、化学动力学、活性自由基聚合和密度泛函理论8个方向进行了介绍,本期将对酶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组合化学、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燃料电池等后5个方向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μ子原子是最早发现的一种奇异原子,它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教授于1948年在实验中发现,并于1949年初发表的。它的发现不但突破了传统的电子绕原子核运转的原子结构,而且开拓了物质组成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奇异原子物理。在高能物理、固体物理和化学以及医疗上有重要价值,因而在近二、三十年,奇异原子物理得到迅速的发展。μ子原子的发现,早在1949年得到像惠勒这样国际闻名的物理学家的承认。但是,由于张文裕教授五十年代前期在美国的爱国行动和回归祖国,受到当时美国当局的歧视和迫害,  相似文献   

12.
绿色化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对物质加工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生物催化和化学催化的交叉整合可以实现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原子效率,减轻环境压力,降低生产成本,在精细(手性)化学品合成新工艺的开发和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催化和化学催化的交叉需要生物学家和化学家的紧密合作,着重解决生物催化和化学催化反应的相容性,生物催化反应类型的拓展及其分子催化机理的认识,及生物催化剂的快速商品化、工具化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高催化反应的选择性,是精细化工行业从源头上实现零排放的根本策略,也是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精细化工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广泛应用于各类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金属纳米催化材料的表面结构特征丰富,表界面原子配位结构复杂,导致其表界面化学过程常存在着多个反应通道,易产生副产物。如何使金属纳米催化剂在具备高化学反应活性的同时拥有高的催化选择性,以确保其参与化工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减少污染和副产物,成为精细化工催化领域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精细化工绿色过程的纳米界面化学"提出在分子水平上解析纳米催化材料的活性基元结构(含几何和电子结构),并理解其参与界面化学过程。同时,在实际应用体系中,实现对复杂纳米催化材料的活性中心和性能的精准调控,从根源上减少其参与精细化工过程的污染排放。本文简要介绍了在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项目研究团队近两年来在纳米界面化学的分子催化机制和催化应用工业示范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引言本文目的是要分析建立引力论所依据的原理,換言之,是要分析这一理論的邏輯結构。今天看来,相对论和引力論都成了經典的东西了,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对于它們——尤其是对引力論——有时还有些不正确的观念,因而也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术语。反之,已经建立起来的不正确术语又使不正确的观念得以保存。因此,术語問题不是一个簡单的形式上的問题,而必須对它加以注意。从这观点出发,下面首先要考察“广义的相对性”和“广义相对論”这两个术語。后者一般是指爱因斯坦的引力論而言。这些术語是爱因斯坦本人引进的,它們反映着他对自己創立的理論的观点。下面簡单介紹一下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
结构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的微观结构及其与宏观性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基础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建立在现代物理研究手段(包括量子化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现代结构化学,不仅成为揭示、认识宏观世界中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化学现象、物理性能和生物活性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向自然界索取自由的重要利器。本文拟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研究手段与思维方法、精确与毛估、局域与离域以及模型方法等几个侧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刘少炽先生在争鸣(西北师范学院院刊)1957年7月号第5期上发表了“在化学中引入‘基子'概念的建议”一文.其中作者首先指出自从波以尔1661年把“元素”这一名词使用到化学中以来,学者们把“元素”与“单质”这两个概念都看成是一样的.此后1801年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也是建筑在波以尔关于‘元素'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把分子看成是原子的机械累积体”.这种见解是错误的,虽经门捷列夫和布特列洛夫的指出,然而把“元素”与“单质”等同以及把分子看成是由  相似文献   

17.
化学生物学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化学与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化学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合成的、结构的和分析的,被用于研究生物和医学问题;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民被用来解决化学问题。其主要策略是采用天然的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小分子作为探讨,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探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分子识别和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得到的知识不仅有助于阐明细胞过程的细节和调节机制、增进在分子水平上对生命的认识,而且对于创制和发展新颖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世紀末所发现的放射现象(一种原子的核轉化为他种原子的核,同时释放出高能射綫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內部的矛盾,說明原子核也是一分为二的。一、原子核内部存在着諸核子(质子、中子)之間吸引和排斥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科学家更多地从原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20世纪科学家则更多地从分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入21世纪,化学会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难题?什么是未来化学的新生长点?化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什么地位?这些都是对化学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意义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的专业是化学,我从学化学,教化学,到研究化学已有几十年了,可是现在我却有点搞不清楚化学的定义了。我深深感到科学的发展太快了,需要对本门科学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这是我进入21世纪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在新的世纪如何定位和审视化学,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世界科学前沿发展态势分析》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探讨。课题组首先选定了化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20种期刊,对这些期刊1999—2003年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出了化学领域这几年的热点词,并通过与有关专家进行讨论,进一步整合出了下面13个重要研究方向:催化不对称合成、单分子、多孔材料、分子器件、光子晶体、化学动力学、活性自由基聚合、密度泛函理论、烯烃复分解反应、组合化学、酶催化、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燃料电池。课题组针对这些研究方向,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就这些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同  相似文献   

20.
在苏联“哲学问题”1958年第5期上刊登了艾·阿拉布——奥格雪写的关于“社会学和控制論”一文,文章指出,直到現在,控制論的成就应用到社会科学方面不但要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而且还由于种种偏見而受到阻碍。文章就控制論对社会科学有怎样的实用意义作了探討。該文对“控制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