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优良的种子对于保证丰收是极其重要的. 植物种子外观千变万化,但其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一般由种皮、胚乳、胚三部分组成.种皮是种子的外衣,负责保护种子安全;胚乳是种子营养的仓库,幼苗将从中吸取源源不断的营养物质;决定植株成长的是种子的胚,这是种子的命根子呀!是新生植株的雏体,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虽小却肩负重任.  相似文献   

2.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电子植物"。只需轻轻按一下键钮,电脑屏幕上便会出现一粒玉米种子的图像。这颗种子随即开始慢慢地发芽、生根、出土、生长、长叶、开花、结果……不必浇灌、侍理,大约经过15分钟,就可收获成熟的玉米棒  相似文献   

3.
草是个颇具“矛盾”的植物,有的受到优遇,有的却遭到灭顶之灾。为什么呢?请往下看。 非凡的生命力 在农业生产中,草被称为杂草,即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如油菜地里的看麦娘、水稻田里的稗草等。在我国,为害农业生产的杂草大约有1000多种。 在与自然界及人类漫长的抗争过程中,杂草逐渐形成了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传播方式多样等特点,这使它们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繁衍生息。 杂草种子的寿命极长。当杂草种子成熟后,如果外界条件不适于生长,种子便在土壤中长时间休眠而不损失其生命力。稗草的种子可保存15年,荠菜的种子可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4.
或许一粒来自太空的种子就是一颗对生命友好的行星所需要的一切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08,(12):154-154
美国天文学家近日发现了一颗好似被云层包裹着的行星,这颗年轻的星球大概诞生于1000万年-1600万年前。科学家通过分析其云层和离恒星的距离认为,它有可能像地球一样,拥有大气层,存在液态水,甚至多年后能孕育生命。  相似文献   

6.
“阴谋”     
正“不必了!我既已决定,就不会再回头!不过,星,我希望你记住,不论在什么时候,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保持一颗圣洁的心!”星默然,陷入沉思,仿佛掉入万丈深渊。而在一旁的默却嗤之以鼻,挥手示意飞船起飞,载着教授飞往那颗遥远的星星……源头默—新型人机共合体,人类通过组织细胞培养技术,诱发人的基因突变,合成适合新  相似文献   

7.
林花似锦、万紫千红的春天常常惹人心醉.然而,春在播种时,由于粗心而忘撒了-粒种子,却被冬捡去,种在了它的怀抱中.这颗种子就是清淡高雅的梅.  相似文献   

8.
最近,科学家让一颗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犹太枣椰树(棕榈植物科)种子发了芽,这颗种子也成为世界上能够发芽的最古老的种子。此前的记录保持者是在中国发现的—颗睡莲种子,距今1300年。  相似文献   

9.
数百年来,煤和石油一直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人们将它们美誉为“乌金”、“黑色金子”或“工业血液”。试想煤和石油的“祖宗”既然都是原古时代的植物,那么能不能种植些“石油树”,像收割庄稼一样来收获“石油”呢? 美国一位化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卡尔文,70年代初,他就发现了一种叫续随子的植物。这种植物是园林工人讨厌的杂草,但晒干粉碎后,竟得到了一种类似石油的黑乎乎油脂,用火一点便很快烧了起来。卡尔文继续努力,又找到了能出石油的“绿王树”灌木。这些“石油树”只种植七八个月即可收割,能轧制出含烃的乳液,再加工提炼出石油,每公亩可产油近2桶。照此测算,一个方圆40平方公里的能源农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32颗北斗导航卫星。近年来,北斗三号卫星已成为我国卫星导航舞台上的"主角"。不过此次任务,发射的却是一颗北斗二号卫星。北斗一号从无到有;北斗二号建设着区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在设计指标和定位精度上大幅提升,迈开了全球组网的步  相似文献   

11.
<正>成群的小卫星将提供地球大片实时图像——想象一下,通过谷歌地图或其他在线地图工具来放大几小时或几天前通过高分辨率卫星拍摄的地球图像——即一颗小型成像卫星捕捉到的地球上的任何变化,从农作物、森林、野生动物到城市扩张和自然灾害——这一切都将被定格在精确的时间范围之内。借助成群的小型成像卫星,位于加州旧金山的行星实验室公司计划发射28颗微卫星,每颗卫星大小如同一个烤面包机,重量约为5公斤,能够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气功科研已从实验室走向了生产应用领域。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新疆人体科学学会和新疆八一农学院合作,将人体信息能(俗称“外气”)用于农作物种子萌芽及幼苗成长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体信息能对农作物及牧草种子的萌发及幼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家最近通过电脑模拟发现.半人马阿尔法B星周围应该存在一颗和地球很相似的行星。半人马阿尔法B星是距离地球4.35光年的半人马三星系统中一颗跟太阳很相似的恒星。据推测,环绕半人马阿尔法B星运行的那颗类地行星的大小不到地球的两倍,而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大小都在地球的5倍以上。更特别的是,这颗类地行星上面很可能存在液态水,温度条件也很合适,这就意味着它跟地球一样是一颗生命可以居住的星球。  相似文献   

14.
<正>春天的苔藓,好似一把钥匙,趁着人们还没注意,便悄悄把春的“大门”打开,顺手再把冷飕飕的冬季关在门外。走进大自然,绿意盎然的苔藓映入眼帘。只要我们稍加关注,便能观察到它的孢蒴,那就进入了一个“花”的世界,这正是诗人袁枚眼中的“苔花”世界。“苔花如米小”是诗人袁枚所观察到的苔花的结构,植物学上把它叫作“孢蒴”。观察植物开花、结果的时间,属于物候学的内容,在农作物、种子植物领域开展较多。而苔藓植物的“苔花”的生长时间几乎没有观察记录。我根据多年野外观察的情况,分享一批春天里“开花”的苔藓,为大家观赏“花”的世界增添一类新成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植硅体分析与炭化植物种子形态分析, 对汉阳陵外藏坑DK15出土的距今2000多年前的农作物遗存进行了分析鉴定. 分析结果表明, 此外藏坑粮仓中的农作物包含了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稻(Oryza saliva)以及藜属(初步鉴定为杖藜Chenopodium giganteum)的大量种子. 这些农作物反映了当时西汉早中期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的农作物(谷物与蔬菜). 以前从考古遗址中获得的藜属种子都是零星的, 归为伴人杂草. 此次汉阳陵出土的大量藜属种子, 是考古中的首次发现, 也第一次用实物资料证明了藜属作为经济作物的悠久历史. 由于西汉从汉武帝时才开始在关中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所以外藏坑中缺少小麦遗存有可能至少反映了汉景帝离世(141 cal a BC)前, 小麦在关中地区民众日常生活与农业经济中的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木薯,全球8亿人把它当作主食;氰化物,半颗药片足以致死的毒药。可谁能想到,木薯中竟含有高剂量的氰化物。那么我们又是怎么把毒药变成美食的呢?搞笑的达尔文奖世界上有一个被称为达尔文奖的奖项,每年都会评奖,特别表彰那些为人类进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体。不过,与诺贝尔奖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17.
正长久以来,地球的自然卫星都少得可怜,从严格意义来说,只有月球一个。不过,地球似乎还有其他"小伙伴"。2016年4月27日,世界第一台全景式巡天望远镜和快速反应系统(PanSTARRS)中的PS1望远镜,发现了一颗特别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编号为2016 H03,它在环绕太阳公转时,似乎也在绕着地球转圈。虽然它距离地球很远,并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地球卫星,但却是有史以来最好、最稳定的近地伴侣。由于环绕着太阳的轨  相似文献   

18.
赵君亮 《科学》2006,58(5):9-9
在太阳系的大行星中,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就为人们所知,对于这5颗行星,就谈不上谁是哪一颗行星的最早发现者。1781年3月13日,英国人赫歇尔观测发现了天王星。1845—1846年.英国的亚当斯和法国的勒威耶经过计算发现海王星。1930年美国人汤博发现了冥王星。自此便有9大行星之说,并一直沿用至今。实际上,它们的正式天文学名是“行星”,只是在1801年及以后发现了谷神星等一批小天体.并冠以学名“小行星”之后.才对上述9个天体有了“大行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哪里?如果这些威胁真的发生,它们对人类的危害又会多大?当人类意识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本星系群都不能与宇宙之间划上等号时,就已经意识到,在茫茫空间中,地球就如同一粒尘埃。对人类来说,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家园,虽然地球极其珍贵,但对于宇宙来说,谁会关心一粒尘埃的死活呢?人生有时就是如此的艰难,觊觎地球的杀手并不少,无论哪一个,都能轻易结果了地球的生命,当然也包括人类。  相似文献   

20.
每年被专业或业余天文学家发现的彗星平均有十几颗,但这些彗星只有极少数能被肉眼所见。至于亮度能与大行星相媲美,又有较为壮观的彗尾的大彗星,则平均十几年才能遇到一次。正因为大彗星如此罕见,所以,每当预测有一颗光亮的大彗星即将来临时,不但在天文爱好者间掀起一阵热潮,甚至连普通市民也会希望一睹它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