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观与价值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意义上说,自然观是价值观的基础,价值观是自然观的前提.肯定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是生态伦理学和现代有机论自然观的特殊表达方式,它是人在特定价值观背景下对自然界的一种理解,是特定的解释模式与自然界可观察的经验现象的统一.这一分析对于正确理解事实与价值、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的客观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后现代解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人类面对着各种危机,其中价值危机是最根本的危机之一。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是一种挥霍性的消费价值观。这种消费价值观的根本特征是对人的基本需要和使用价值的背离,时尚为其提供了消费的价值尺度。时尚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是以对使用价值的贬低为前提的。广告是制造时尚的机器,是制造挥霍性消费的机器。这种消费价值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背离,也是对人类根本生存利益的背离。在这种消费观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与价值观转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文明本身蕴涵着价值观转向,要求实现从对自然单一的工具价值认识转换到对自然生态系统内在价值的认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技术实践价值观表现出其独特时空条件下的特征。整体主义思维方式决定了技术实践主体能从整体上把握技术价值而不至于"顾此失彼"。天人合一自然观使我国古代技术实践具有朴素生态价值取向;贵义贱利观、"黜奢崇俭"观等传统经济伦理思想使我国古代技术实践表现出过于浓厚的伦理化倾向,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技术发展的负向激励因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朴素统一使我国古代技术实践异质价值观之间能得以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发展伦理学的价值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发展模式是一种只有动力机制而缺少评价和规范机制的发展模式。它在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相当成功,而在解决“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的问题上却是失败的。发展伦理学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是对社会发展本身的价值关怀和伦理关怀,在对“自然价值”的理解上,发展伦理学克服了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的片面性,合理解决了自然界所具有的“工具性价值”与“环境价值”,“存在性价值”与“消费性价值”的内在冲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价值的,伦理的基础,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消费价值对使用价值的背离,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挥霍性的消费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消费方式和消费观的革命,把人类的利益,子孙后代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规范社会发展的提高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是发展伦理学的终极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非嵌入编码知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物理学到生物学,由科学技术到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非嵌入编码知识,所谓“大物理学主义”、“科学的皇冠”、“惟科学主义”,以度“经济学帝国主义”等等即说明了这一点。在本体论上,非嵌入编码知识的特点是“脱域”,固其共性而成为交往的共同平台,因其普遍性而成为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础。对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全面否定,实际上就是在动摇自己赖以在自然和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认识论上,经由主客体分离、“两蒂道路”的转折,以厦理性而获得非嵌入编码知识。因而非嵌入编码知识是认识过程的必由之路,是一种只存在于思维中的抽象或理想状况。在价值观上,非嵌入编码知识与特定的价值无涉.同时又是所有特定价值的基础,就此而言。非嵌入编码知识具有最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科技价值的人文学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代价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本文对科技代价的涵义,表现、合理性及实质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代科技代价的社会文化根源主要有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生活观上的享尔主义、方法论上的科学主义及发展观上的经济主义等;并进而指出,要实现科技代价的合理性,必须实行人与社会的变革,塑造的人与社会;更新价值观念,矫正价值导向;以及变更实践模式,寻求实践的合理性等。  相似文献   

8.
从价值论看"生态人"的合法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危机要求人类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生态人”的合法性从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关系三个层面的价值观论证表明:当今时代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价值观,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  相似文献   

9.
全球价值与技术价值观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和客观现实.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蕴涵着人类所追求的、主导性的全球价值取向,对全球化的驱动以及全球价值的实现与技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和逻辑的关联.技术价值观是全球价值的内在的社会历史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境哲学提出了若干颠覆性的命题,要求重新理解主体性以及主客体的关系,要求承认自然物的内在价值,要求消解事实与价值的截然二分,要求通过对自然的敬畏去体认人类的集体堕落。总之,要求现代哲学来一次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1.
生态价值观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生态危机日趋严峻,迫使人们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建立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的新的价值观。生态价值观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克服了工业时代自然观的机械论倾向,使人们从分析主义的思维方式转向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从功利型思维方式转向互利型思维方式。同时也使传统的伦理观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整体性技术实践价值观的理论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著名技术哲学家A.佩斯的技术实践价值观思想,简要分析了整体性技术实践价值观的理论特征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性化技术创新的价值本质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经济化技术创新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人文价值困境,人性化技术创新的提出恰恰体现了对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合理否定.人性化技术创新要求在技术创新中不应该出现人的异化,而是人应通过技术创新而获得存在和发展.应采取有效路径,将人文价值有机嵌入到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结果中去.  相似文献   

14.
"为数学而数学" --刘徽科学价值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为背景,着重论述了刘徽的科学研究动机、科学态度和认识论与方法论,揭示其“为数学而数学”的科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把自然因素列入价值体系将完善传统的价值观;把自然价值纳入环境教育体系不仅完善现行的道德体系,而且将引起办学模式和办学方向的转变,引起人类知识体系的转变。工业革命以前的价值观以损害自然的形式表现,具有“反自然”性质。在此价值观的误导下,环境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应该探讨如何有效地完善现行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6.
人工物研究中存在着三大关系问题: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关系的"过程黑箱"问题、人工物结构与功能对应关系的"逻辑鸿沟"问题、技术与经济结合关系的"两张皮"问题。而关系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价值问题的探讨。价值在哲学研究中被认为是主客体关系范畴的标志。人工物研究中三大关系问题的背后隐藏的是深刻的价值变化。由此,价值问题为解决人工物研究中三大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进路,成为值得继续深化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后人类主义技术价值观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人类主义的技术价值观企求通过利用生命技术、人工超智能等高技术来实现人性的改良,使人本身在健康、智能、寿命、幸福等方面实现没有限度的自由发展。由此产生了人的存在与技术发展关系的复杂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切实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环境价值:寻求公共的实践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多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15-19,,42,
“环境价值”是与“环境的价值”的不同的概念,西方近代理性的绝对理性观的主客体的分化奠定了逻辑基础,它使人们对环境关注的只是“环境的价值”,而未认识到“环境价值”。环境价值寻求的理性不再是那种抽象的绝对理性,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理性,理性的基础是人观实的生存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9.
绿色视界:生态思维与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思维是从生态哲学维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并以其协同进化与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思雏方式。它既有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存在关系的多元性和价值联系的多样性。有机开放性和有序循环性,资源有限性与认识无限性等特征;又有协调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的双重性,渗透人的思维与行为习惯的双向性以厘辐射人的环保与发展能量的双效性等功能。生态思雏的系统研究和全面培育,对于强化人们的资泺节约意识与和谐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叉。  相似文献   

20.
从可持续发展观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从可持续发展观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第一,要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有明确的认识。笔者将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概括和理解为以人为核心的系统价值观。第二,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把以人为核心的系统价值观渗透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的评价,战略方针的制定,战略目标的选择,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的等提出各个环节,使可持续发展观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