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威立足于生存论的思维视域,借助于自然科学,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对知识的旁观者理论进行了批判与解构,创立了实用社会知识论,其知识论渗透着强烈的批判性。透过这种批判性,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两种风格的杜威。在两个杜威之间呈现着张力和矛盾,表征着现代性的杜威高扬科学和民主,其理论走向了科学主义和自由主义;表征着后现代的杜威竖起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大旗,批判与消解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表象主义,其理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和偶然性。通过实用社会知识论的视域,杜威由现代性走向了后现代性,它向我们展示了实用主义的转向趋势。  相似文献   

2.
生物公民权作为后现代哲学中一个新的研究内容,源于国家意图赋予受到非主观伤害群体新的特殊权利作为弥补其生物利益受损的政治理念,其目的在于对该群体社会利益进行保障与完善。政治意义上的生物公民权在具体实践中也有支撑自身的哲学理念,并且它的建构与发展都是以自身哲学理念为导向的。不可否认,生物公民权建构的实践过程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并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但对生物公民权本身实践困境和由生物公民权引起的社会变革的分析和探究可以帮助生物公民权更好地完善与实践,从而带动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这也是后现代哲学研究生物公民权的核心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呼唤教育转型,培养新型人才。为此,教育可引入建设性后现代生态思想,形成"关系性"、"共在性"、"过程性"的建设性后现代生态教育观。这种生态教育观具体体现为三种相互关联的路向:培养地方归属感的"热土教育"、培养文化认同感的"有根教育"、培养公民道德感的"成人(仁)教育",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格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背逆传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格价值塑造;张扬人性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格价值意蕴;持续发展全球战略与人格价值实现三方面的论述,指出可持续发展理念旨在实现人格价值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趋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科学哲学意指的是科学哲学发展中的后现代趋向,而不是任何确定的“组织形态”或贴有标签的“理论模式”。事实上,它是一种“无形的”思想倾向或方法论趋向,它的存在性恰恰就在于这些倾向或趋向之中。本文将从对后现代科学哲学的现存性、趋向特征及其未来走向的分析和阐释中,揭示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历史地位、发展趋向和本质。  相似文献   

6.
真理问题是哲学上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本文从后现代反实在论的视角,揭示了范·弗拉森的真理观在对传统真理观特别是科学实在论的“真理符合论”的反叛以及“朝向语言而生长”的过程中,以“经验适当性”代替传统的真理概念,并且经历了由句法到语义,进而向语用的转变,最终达到了语形、语义和语用相结合基础上的后现代“语境化”的解释学真理观,而这一过程又始终贯穿着怀疑论、概率论以及后现代整体论观念的渗透,从而实现了其反实在论真理观的后现代转向,同时也为真理观的发展开创了新的视角。因此,具体分析范·弗拉森真理观的发展及其特征和趋向,对于把握整个后现代反实在论的真理观,并站在这个层面去看待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真理观具有深远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与环境保护--从建设性的后现代角度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激进的后现代主义通过否定作为中心的理性主体 ,解构二元对立的主客关系对此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为此 ,需要我们结合科学的发展 ,从建设性的后现代视角出发 ,建构新的主客体之间的不可分离性。如此 ,才能真正支持环境伦理学的完善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广义超元论与后现代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跃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6):11-13,23
广义超元论是融通、整合东方式不二论,西方式二元论和禅宗式狭义超元论后形成的新型思维模式;后现代整体观是融通、整合东方式有机整体观和西方现代整体观后形成的新型整体观;本文认为广义超元论是后现代整体观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的科学哲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不同“定位”,强调研究范式的转变与惟一注重新论题的引进相比是更为恰当的。对于“现代科学”,特别是相关世界观的自觉反思被看成“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后现代科学”的建设而言,又不应集中于某一种具体的观点,而应更加强调它的开放性,变化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0.
自后现代思潮染指科学界以后,有关“现代性科学”和“后现代科学”的争论从未间断过。本文在驻足历史、解读经典的基础上,除了对“现代性科学”和“后现代科学”加以正名外,指认了“现代性科学”产生的真正缘由及其形上基础,因而科学朝向有机论、建构论、价值论和返魅化等后现代疆域布展,已成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立足于20世纪科学实在论发展演变的基点,通过揭示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实在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来具体地展示后现代性在科学实在论研究中的渗入,本质地分析后现代理论对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形成的影响,从而在元理论探究的基础上为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趋向及其特征给出一种描述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网络人际关系的内在伦理矛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人际关系中存在两个内在伦理矛盾,一是信息的二元属性决定网络与现实伦理理念存在差异,同时指导网络交往行为时,相冲突部分使交往主体难以两全;二是互联网体现了后现代无中心、自由的思想,但现实社会的发展不可能允许网络完全自由,因此,网络控制与网络自由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论后现代科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科学有三大趋势,沿量子阶梯上行与下行,以及探索不确定性,这三大趋势构成了后现代科学的主要内容。后现代科学正在深刻影响着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动摇着二千年来关于“真”和“规律”的认识,对于“认识”的认识,以及对于“科学”本身的认识。文章在经过一系列分析后指出现代科学与后现代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并从21世纪科学发展的趋势入手,逐步揭示出后现代科学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后现代科学与当代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科学观: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儒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看来,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和儒家科学观有着一致性,但实质上这种一致性背后所隐藏的是两种科学观的理论差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两类科学观在生态论、认识论和创造观等方面具有的通约性是有限的,不可通约性是明显的。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和儒家科学观差异性的明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5):35-35,77
过程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是当今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为了使中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能较系统了解当代西方过程哲学以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由广西师范大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主办,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协办的“中美过程(后现代)哲学暑期高级研讨班”将于今年7月18日在桂林举办。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5):111-111
科学、人文两种文化之争是2 0世纪以来全球文化争论的焦点,特别是2 0世纪末,爆发了史无前例、席卷全球的“科学大战”。这场争论的核心是后现代科学观和正统科学观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很多国际著名科学家和人文学者都卷入激烈的论战之中,因而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势必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产生影响。为了认真检讨后现代科学观的本质和科学大战的意义,深化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理解,从而为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南京大学哲学系、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决定于2 0 0 4年11月5 - 7日在南京大学举办“后现代科学…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运用系统思想、过程哲学和方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在世界范围研究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由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英国赫尔大学系统中心、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和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中环境教育协会联合举办的"系统思想,过程哲学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保卫实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观存在是自然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后现代哲学和后现代科学哲学否定客观实在的认识论纲领,引起站在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立场上的科学家的愤怒,也使一些科学哲学家重新思考实在在认识论上的基础地位。本文主张,否认科学认识的基础是实在,必钭导致以主观的文化取向取代科学独立地位的严重后果。这是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城乡建设速度空前、规模空前,资源与环境态势严峻。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城乡建设和建筑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今后城乡建设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书写行为的后现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书写作为在网络空间(cyberspace)这一后现代社会时一空架构中展开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发生在主客体边界及主体间边界上的书写活动,具有临界性、非物质性、非个人化、实时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非线性、碎片化等后现代特征。这种以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二元交织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书写行为,对网络空间的知识主体与知识状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