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习语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展示出英语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归纳并分析了与冠帽、外套、鞋靴、衣袖、手套等与服饰相关英语习语的文化意义,学习这些英语习语的文化意义对加深了解西方文化以及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3.
电视节目主持人服饰是自主持人职业产生以来新兴出现的一种舞台服饰,它既有所有舞台服饰的共通特点,也有有别于其他类型舞台服饰的显著特征。在了解这些表现在服饰的造型设计、色彩设计及装饰设计上相同与差异后,我们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服饰的特点就更加会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4.
楚服饰在先秦时代的存在不仅仅是先秦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以它鲜明的楚地特色与创造的精神影响到秦汉服饰。楚国服饰对后世的影响与贡献是其余列国所不及的。在具体的服饰形制上,楚式衣裳、楚式冠制和楚式衣袍都表现出对周代正统的变通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面料、图案、色彩、服饰佩件、美感神韵等元素着手,论述了《红楼梦》服饰对现代服饰的深远影响,指出:现代服装设计师在传承传统时,需融入自己的创作思想,用现代生活的理念和时代精神重塑传统,使其既展现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神韵,又别具现代风尚。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为了苗条而绞尽了脑汁,冬季的臃肿衣装更令人烦恼。各种保暖内衣如“金阳绒”、“生态绒”、“南极棉”等相继问世,将有助于推动传统冬装的“春秋化”,从而为现代人冬季“减肥”带来了福音。到目前为此,特种半  相似文献   

7.
仝允彩 《当代地方科技》2010,(1):179-179,97
流行性是服饰固有的文化属性,服饰的流行性是服饰的款式、花色和颜色以及风格在一时期内的迅速传播和盛行一时,成为社会上人们服饰的主导潮流,从而形成特殊的服饰景观。那么本文就从服饰流行的原因、服饰流行的具体内容、服饰流行的周期,服饰流行趋势的研究和预测方面来探究服饰的流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翔实典型的材料,充分阐述瑶族服饰款式的多样性、色彩的丰富性以及使用的整体性特征,指出瑶族服饰由头饰、服饰、装饰品三部分构成,它是中国瑶族传统系列性服饰文化不可分割的整体,每部分各具功能与特色又体现和谐统一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9.
首次提出了墨子、韩非子的服饰理论问题,并抓住其以物质性界定服饰本质、以功利性评判服饰价值的总体特征,从服饰文化的角度展开了定性定位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藏族服饰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服饰艺术独特而瑰丽,显示了藏民族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水平。通过对衣与饰两个层面的考察研究,文章概括了藏族服饰的艺术表现力,包括服饰结构形态、色彩、图案及配饰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美学原则和审美观念。在此基础上,揭示藏族服饰蕴藏的丰富的审美涵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理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多姿多彩,自古至今沿袭下来的白族服饰文化更以其独特性和审美鉴赏价值,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白族服饰的文化意蕴,无疑是了解白族、认识白族文化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中国历代各个时期服饰的等级制度,并对跟服饰等级制度相关的哲学思想与经济、技术状况作了分析,为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张静 《科技信息》2010,(12):259-260
本文通过服饰图案的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角度,对服饰图案的设计方法从素材启发法、心理启发法、定位主题法、文化移植法和逆向构思法五个方面进行总结。不仅针对直接性图案设计方法,也涵盖了图案面料的选择与运用,关键是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灵活掌握和综合应用不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服饰是图书馆员外在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在介绍服饰的语言学意义和首因效应概念基础上,阐述了图书馆员的服饰语言及图书馆员的服饰语言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服饰设计属于设计艺术的范畴,像其他种类的设计艺术一样,是精神与物质、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服饰又以其灵动多变的态势区别于其他种类的设计艺术。服饰突出特点表现在它的动态感上,动态特征成就服饰的艺术表现性。蒙古族服饰的动态特征体现了在游牧文化影响下的独特的面料、款式、色彩、图案及变迁中。  相似文献   

16.
广洲富域派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学生校服、工装工服的现代化制衣企业。公司生产设备先进、经济实力雄厚,拥有一批高素质、技术精湛的员工,具备了服装开发、服饰设计的技术能力,其产品涵纳西服、衬衫、工作服、夹克、酒店服、医院服、校服、防辐射服、防静电服等。公司在广州、上海设立工厂,不但配置了服装CAD设计系统,还从日本、德国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六条生产线,包括“百福”、“重机”、“兄弟”等西服以及衬衫、夹克衫、西裤、工装等生产线。拥有技工1800多人,先进设备1000多台(套),  相似文献   

17.
对襟服饰作为中国传统的服饰形制之一,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目前的文物资料来看,早在商代就有对襟服饰,另外,在楚墓也发现了对襟服饰的实物.商楚时期可看作是对襟服饰的萌芽期.随后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对襟服饰得到进一步发展.到唐宋时期,在各类绘画作品上,可发现大量穿着对襟服饰的人物形象,穿着对象广泛,款式多样,对襟服饰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18.
有关魏晋风度 ,过去或从诗词、或从宗教、或从文士言行等加以论及。但鲜有从服饰方面进行考虑。本文试从魏晋士人着装这一角度 ,分三个不同层面来论述魏晋风度 ,通过魏晋文士们的不同着装 ,体现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9.
对林语堂文集中的服饰观进行梳理,探讨林语堂矛盾服饰观的文化原因.林语堂钟情中装的表层原因在于从伦理、美感、卫生方面中装符合人性,随意平和、衣人合一;厌恶西服的深层因素源于西服作为象征符号所包含的殖民主义文化逻辑,这种态度与林语堂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息息相通.通过分析得出中西合璧的服饰文化观,支撑林语堂服饰观的核心内容是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