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明确等行距密植机采模式下滴水量对耐旱性不同棉花品种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的调节效应,以耐旱性品种新陆早22号(P22)和敏旱性品种新陆早17号(P17)为试材,设亏缺滴灌(W1)、限量滴灌(W2)、常规滴灌(W3)处理,研究滴水量对棉花叶片SPAD值、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SPAD值和RWC随滴水量减少呈降低趋势,但P22在W2和W3处理下各生育时期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滴水量的减少,P17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显著性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显著增加,但滴水量从W3减少至W2时,P22的Pn、Gs、Ci、Y(II)、qP和NPQ无显著变化;在干物质积累方面,W2条件下,P17吐絮期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分别比W3下降16.7%和15.1%,P22仅下降7.6%和3.3%;相关性分析表明生殖器官生物量和SPAD、RWC、Pn、Tr、Gs、Ci、Y(II)、qP均呈显著正相关,与NP...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棉花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北疆棉花主栽品种(品系)为试材,对其进行5℃的低温处理,25℃为对照,研究其幼苗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棉花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比对照低,而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变化在不同品种中表现差异,新陆早13、297-5和4723下降,而81-3、新陆早36和134-1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此外,结果还显示,低温处理对棉花幼苗叶片光合参数(Pn、Ci、Gs、Tr)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Pn、Ci、Gs、Tr可以作为鉴定棉花抗寒性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全光照和透光率50%、30%、10%的4种光照条件下,对‘黄金叶’和‘金鹰’两种彩叶玉簪的生长及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光照条件下,两种彩叶玉簪Pn、Gs、Tr及Ci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不同程度的遮阴均能增加两种彩叶玉簪的叶片长度、宽度、植株高度及叶面积,并使植株的地上部及地下部的生物量也增加,其中‘黄金叶’玉簪植株在透光率30%条件下生长最好,透光率50%条件下更有利于‘金鹰’玉簪的干物质积累,这两种处理均与全光照处理呈显著差异(p<0.05)。可见,30%和50%透光条件是两种彩叶玉簪生长发育较好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其光合效率的提高及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春玉米叶片生长动态变化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郑单18和中间型玉米品种中单9409、农大108,对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叶片的形态特征、出叶速度和功能期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植株不同叶组的出叶速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存在差异,且受种植密度的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植株中下部叶片伸出时间延长,而上部叶组表现为先缩短后延长;下部叶片的长度呈增大趋势,但宽度呈下降趋势,中部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均表现为降低,上部叶片在较低密度时,长度和宽度降低,较高密度时出现部分回升现象。春玉米叶片的长度、宽度与叶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植株中部叶片的宽度和长度最大,其次为下部叶片和上部叶片,基部叶片最小。春玉米植株基部叶片的非功能期较短,其次为上部叶片,中部叶片和下部叶片的非功能期较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春玉米中部叶组的非功能期时间长度呈下降趋势。植株不同部位叶组的功能期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基本表现为基部叶组的功能期长度〈上部叶组的〈下部叶组的〈中部叶组的。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不同部位叶组的功能期均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聚丙烯酰胺用量下较短时间内CO2浓度升高对1年生胡杨叶片光合和水分和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聚丙烯酰胺用量的减少,土壤水吸力上升,干旱胁迫加重。叶片水势、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而降低,胞间CO2浓度(Ci)则呈上升趋势。(2)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各处理的胡杨叶片Pn、WUE、Ci上升,Tr、Gs下降。由此说明:CO2浓度升高对胡杨叶片Pn和WUE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干旱胁迫作用;聚丙烯酰胺用量大时,CO2浓度升高对胡杨Pn的促进作用较好;随着外界CO2浓度的升高,气孔关闭,蒸腾速率降低,从而增加了胡杨WUE,这将加强胡杨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营养液栽培方式,以'细叶苦苣'为实验材料,研究了5个不同供氮水平处理对苦苣干物质积累、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个不同处理的苦苣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均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不同处理中,供氮水平(8和11 mmol/L)通过提高苦苣叶片光合色素含量、CO2传导能力和PSII光化学反应活性,从而提高了Pn,有效促进了干物质积累。而过低(2 mmol/L)和过高(14 mmol/L)供氮水平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光合色素含量,抑制了光化学反应活性、从而降低了苦苣叶片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7.
以云烟87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烟叶烘烤中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总色差ΔE与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各部位烟叶烘烤中颜色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叶片颜色值均在42℃前增长,且在38℃前增幅最明显,主脉颜色值显著变化的时期滞后于叶片,总体在54℃之后,上部叶颜色值的变化慢于中、下部叶。(2)烘烤中叶片、整叶总水含量在42~54℃期间失水幅度逐渐增大,主脉失水较难,中、下部叶在48℃之后明显降低,上部叶在54℃之后。叶片、主脉自由水含量分别在38℃之前和48℃之后快速降低;叶片束缚水在38℃前呈增长趋势,主脉束缚水含量增长时期较长,但均在54℃之后急剧降低。(3)主脉颜色值与含水量指标的相关性最好,各部位烟叶主脉L*值与主脉束缚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脉a*、b*、ΔE值与总水、自由水及叶片束缚水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上部叶叶片a*值与叶片、整叶总水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中、下部叶叶片颜色值与叶片自由水含量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对枣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枣为试材,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采取控水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枣树光合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规律一致:Tr呈双峰曲线,Gs先上升后下降,Ci先下降后上升;对照(CK)和轻度水分胁迫(Ⅰ)的净光合速率(Pn)和Tr呈双峰曲线,重度水分胁迫(Ⅱ)下"双峰"和"午休"现象消失;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枣树叶片的Pn、Tr、Gs和Ci均下降,枣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升高,在重度水分胁迫下,活性降低。综合各项指标测定,轻度胁迫处理的灌溉周期为不影响枣生长及生产的节水灌溉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24个不同地理种源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种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等参数,为评价不同雷公藤种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选择优良种源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雷公藤的Pn、Tr、Gs、Ci、WUE、SPAD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浙江武义种源在24个种源中具有最高光合特性,是光合性能最强的种源;聚类分析表明,24个种源雷公藤可分为4类:17个种源为高光合特性型,3个种源为较高光合特性型,3个种源为中等光合特性型,1个种源为低光合特性型.综合分析得出,大部分种源雷公藤的光合能力较好,尤以浙江武义和福建永安2个种源较优,为具有较高光能生产潜力的雷公藤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不同基因型斑兰叶(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光合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采用LI-6400XT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斑兰叶植株的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斑兰叶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中大叶斑兰的Pn、Tr和Gs值均高于斑兰叶的Pn、Tr和Gs值,大叶斑兰的Pn与Gs值均在13:00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2.98μmol·m~(-2)·s~(-1)与0.41μmol·m~(-2)·s~(-1),而斑兰叶则在11:00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55μmol·m~(-2)·s~(-1)与0.11μmol·m~(-2)·s~(-1),两者的Tr值在13:00时均达到最高值,大叶斑兰为3.37μmol·m~(-2)·s~(-1),斑兰叶为1.47μmol·m~(-2)·s~(-1),并且两者的Pn与Tr、Gs呈极显著正相关;大叶斑兰的水分利用率(WUE)日变化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斑兰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斑兰叶WUE值继续上升,在15:00时达到最高值4.96μmol·m~(-2)·s~(-1),并高于大叶斑兰,斑兰叶的WUE与Pn显著正相关,大叶斑兰无相关性;大叶斑兰的胞间隙CO_2含量(Ci)日变化呈不断上升趋势,斑兰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在19:00时两者都上升到最高值,斑兰叶为561.04μmol·m~(-2)·s~(-1),大叶斑兰为378.15μmol·m~(-2)·s~(-1);大叶斑兰的气孔阻止值(SLR)日变化呈不断下降趋势,斑兰叶呈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至15:00时达最高值0.37μmol·m~(-2)·s~(-1),13:00至17:00期间斑兰叶的SLR值都高于大叶斑兰的SLR值.另外,环境因子中的空气相对湿度(RH-H)与Pn极显著正相关,大气CO_2浓度(Ca)与Pn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大叶斑兰和斑兰叶均适宜种植在阴暗湿润的环境下,虽然大叶斑兰具有比斑兰叶更强的光合能力,但斑兰叶的水分利用率要强于大叶斑兰的水分利用率,并具有更强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对桂林岩溶石山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不同季节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龙须藤Pn日变化曲线春季和冬季呈"单峰"型;夏季和秋季呈"双峰"型,都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夏季龙须藤Pn中午降低主要为非气孔限制,而秋季则主要为气孔限制;龙须藤夏季和秋季节有较高生长势,Pn季节变化趋势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建立了Pn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模型,回归方程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春季,龙须藤Pn主要受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夏季,Pn受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较明显;秋季时,Gs是Pn主要的影响因子;而冬季则由Gs转为Ci和蒸腾速率Tr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短叶金边虎尾兰近轴面、远轴面叶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通过测定供试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短叶金边虎尾兰叶面积大和比叶面积高,同时它的Chla/b值小于3,LSP和LCP均比较低,说明短叶金边虎尾兰利用弱光能力强,具有很强的耐荫性.另外它的近轴面、远轴面叶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光合能力差异不大,近轴面稍强于远轴面.因此,在生产上应注意光强的管理,在中午和夏季进行适当遮荫,以确保品质;在园林配置时应避免种在全光照的地方,可以配置在疏林中或林缘边.相关分析表明短叶金边虎尾兰的Pn与Ci极显著负相关,与PAR呈显著正相关;Tr与Gs、PAR呈极显著相关;VpdL与PAR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参数间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对雷公鹅耳枥(Viminea wall)、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木荷(Schima superba)、褐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stewardiana)、温州冬青(Ilex wenchowensis)、水丝梨(Sycopsis)等树种的光合蒸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上述植物各生理生态因子对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n日变化中,仅温州冬青呈现双峰值,雷公鹅耳枥、云锦杜鹃和温州冬青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尤以云锦杜鹃最强;Tr日变化主要受气孔导度(Gs)和叶片水压亏缺(Dvp)两个因子影响,云锦杜鹃与木荷Tr日均值较小且Pn日均值较大,能更为有效地积累碳同化量;影响植物Pn的主要因子有Gs、水分利用效率(EWU)和光合有效辐射(RPA),而影响植物Tr的主要因子包括Gs与RPA;云锦杜鹃对生境的适应性与抗逆性相对较强,而水丝梨适应该地区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4.
大米草对CO2浓度的光合和蒸腾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Hubbard)为材料,研究在不同CO2浓度下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Vpdt)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表明,CO2浓度从50μmol·mol^-1增至1000μmol·mol^-1的过程中,大米草Pn、Ci、Vpdl和WUE逐渐增大,Gs和Tr逐渐下降。低于环境CO2浓度范围内时,大米草对CO2浓度的升高比较敏感,反之则不明显。WUE和Tr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极显著(P〈0.01)。CO2浓度升高能够明显降低单位面积叶片的蒸腾失水,提高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强大米草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外源Ca2+对南林895杨扦插苗 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南林895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叶面喷施处理20 d后,研究扦插苗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外源Ca2+处理下扦插 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Ci)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Ca2+浓度的升高,20 mg/L Ca2+处理下Ci值最大;但Pn、Tr、Gs在200 mg/L Ca2+处理下才达到最大值,且与对照差异性显著,分别比对照高22.34 %、57.76 %、105 %。(2)外源Ca2+处理可显著提高扦插苗株高和地径的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其差异性达 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200 mg/L Ca2+处理对株高、地径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高25.74 %和70.15 %。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Ca2+可以改善杨树扦插苗光合作用状况, 从而有效地促进扦插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不同部位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和主脉的颜色变化规律,采用色差仪分别测量叶片正面、背面及主脉的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计算出总色差值ΔE,并分析叶片正、背面之间及主脉与叶片之间颜色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鲜烟叶叶片正、背面亮度值和红度值以上部叶最高,下部叶最低,黄度值则以下部叶最高,中部叶最低;烘烤过程中叶片正面亮度值低于叶背,红度值和黄度值为叶片正面高于叶背,叶片各项颜色参数均在38℃之前显著增长,并在42℃之后数值逐渐稳定;从总色差值来看,叶片正面颜色变化速率略快于背面。鲜烟叶主脉各颜色参数均随烟叶部位提升而增大;烘烤过程中主脉颜色参数变化较为明显的阶段明显滞后于叶片,至定色末期时变化幅度开始加剧。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片正、背面颜色参数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主脉与叶片各颜色参数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师范大学昆仑校区校园内夏橡单株作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自然条件下秋季夏橡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过程,并通过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其Pn与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夏橡Pn日变化呈"Λ"型的单峰曲线,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叶片温度(Tl)、空气温度(Ta)和叶片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相关关系,与大气CO_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和胞间CO_2浓度(Ci)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递减;Pn与各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Pn=-4.660+3.102Tr+0.099RH+11.320Ls(R=0.997);影响秋季夏橡Pn的决定生理生态因子为Tr和Ls,其中Tr为主要决定因子,而RH为限制因子。研究发现,秋季时节夏橡仍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探究秋季夏橡净光合速率与其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为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植被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沙柳、黄柳和杞柳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i-6400光合仪对沙柳、黄柳和杞柳3种杨柳科植物的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柳树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点,12:00点左右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但不同柳树Pn,Tr,Gs的高峰和谷底的高低不同.(2)3种柳树的WUE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8:00达到第一峰,之后逐渐降低,黄柳、杞柳在12:00点降到谷底,14:00达到第二峰,沙柳在14:00点降到谷底,16:00达到第二峰,峰值不明显.(3)根据Pn,Ci,Ls的变化方向,推测3种柳树的光合"午休"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Pn影响最显著的因子是PAR,其次是Gs,Ci,Ta,RH;对Tr影响最显著的因子是PAR,其次是Ci,Ta,RH,Gs.  相似文献   

19.
陈开伟 《科技资讯》2012,(12):208-209
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自然条件下2年生中华红叶杨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CO2浓度(Ci)下,中华红叶杨在雨量充沛、气温较高的8月份光饱和点(LSP)值最高;随着Ci的增加,红叶杨的Pn也快速增加;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增大,Tr也随着增大;在相同的PAR条件下,红叶杨叶片在不同月份的水分利用率(WUE)排序为:8月〉7月〉6月。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源青钱柳苗期光合特征及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i Cor-6400型光合仪对青钱柳12个种源进行光合指标测定。结果发现:净光合速率(Pn)及蒸腾速率(Tr)日变化表现出双峰("M"形)现象,其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及14:00;胞间CO2浓度(Ci)则呈现相反趋势,大致呈"W"形,峰值出现时间与Pn、Tr一致;气孔导度(Gs)在6:00时有最大值,随后下降,8:00之后表现出与净光合速率变化一致趋势;瞬时水分利用率(WUE)在8:00之前及12:00之后呈上升趋势,8:00—12:00之间WUE呈下降趋势。通过对种源间光合指标差异进行分析,不同种源青钱柳光合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用差异显著的光合相关指标对各种源进行模糊数学隶属值比较,昆明、安吉、庐山、资源及舒城种源相关指标的隶属值位居前五,可初步认定江苏栽种区为光合、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