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应泉 《长春大学学报》2014,(5):660-662,666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社会主义也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充满了争议,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本文从经典作家笔下的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使社会主义中国化。这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立足于这一基本结论,本文围绕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根据、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等三个问题作些粗浅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动对社会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思想家,李达在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上的贡献,不在于他提出了某些具体的行动计划纲领和政策方针,而在于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较早地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一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上,李达首先注意的是研究这一问题所需具备的思想方法问题。在他看来,摸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关键,是要从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入手,而了解和认识这一规律的前提又在于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这便是马克思主义的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伦理学角度探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本质在道德实践中的根本要求,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关键。只有坚持和维护这一核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才能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5.
十五大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本文探讨了十五大为何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这一理论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有哪些新发展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紧紧围绕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一问题形成和发展的。围绕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思想,对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当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需要市场经济之时,却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克服传统观念的过程中,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形成史,就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在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小平同志立足于实践,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的实践。他总是站在时代和改革开放的最前列,及时发现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理论探索的新成果,从而解决了社会主义变什么可以搞、为什么要搞、以及如何搞市场经济等一系列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这一思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一个搞社会主义的科学公式。本文拟就人类基于社会主义实践寻找这一真理的过程及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内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建构之中,并在其规范和指引之下,在多个领域和层面凸显和实践了这一社会主义所应有的鲜明的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是几十年来实践和理论双重选择的结果。这一新的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从而要求新时期共产党员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把握其主要特点,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一、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几年来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理论积极探索的成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思想,深刻体现了江泽民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把握历史和不断探索实践之中总结出来的,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量变到质变这一转化的过程,同时也对在今后的历史发展中,如何实践社会主义事业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可以说,“三个代表”思想的产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交点,因此,从历史高度来分析“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时代课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未曾对这一课题作出正确的解答;我们过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如邓小平同志说的“是不完全清醒的”。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正确地解答了这一时代课题,他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就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集中解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体现了深刻的辩证哲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中,资本和资本家是从理论的角度上被区分开的。列宁不仅是在理论层面上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而且更是在实践层面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明确而清晰地把政治的资本主义与经济的资本主义区分开来,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这一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资本继续存在的社会主义,对于认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理论到实践,从再实践到再认识的不断深化的曲折历史过程.邓小平理论就是这一历史认识过程的理论结晶,它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发展的新水平.社会主义在中国正日益显示其蓬勃生机和活力,也正在日益展示其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重要经验总结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这一理论成果源于并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践论视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活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其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之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前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对这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回答。一为什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这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正确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已经和正在证明我们党的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结合结出的硕果。只有推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的改革,才能赋予我国现代化建设以生机和活力,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因而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在反对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主张市场也可为社会主义服务等方面是理论上的盟友,共同完成了对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理论的突围。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只是和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一道完成了这一任务,而且还在总结和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超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而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正>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阐述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1875年完成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这一原则,并对这一原则作出了全面的,系统的、详尽的论述,对当时国际工人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这一原则也曾有过不同的理解,实践上还出现了许多失误.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仍然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但是,今天的社会主义现实经济条件与马克思所构想的实行这一原则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很大不同,因而对按劳分配原则不能作教条主义的理解和套用,应当对它进行再认识,本文只是就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谈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