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小凉山彝族宗法性婚姻形态,是整个彝族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宗性法性婚姻的典型代表之一。建国前、大小凉山彝族的宗法性婚姻形态主要包括聘娶婚、姑舅表优先婚、转房、赘婿及重婚五种形式,从其婚姻缔结原则和内容上看,都充分体现了夫权、父权与族权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个人层面看,婚姻是个体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层面上看,婚姻又是形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基本途径。文章以东山彝族乡为个案,运用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东山彝族配偶的选择、订婚仪式和举行婚礼等方面的探讨,揭示出彝族婚姻仪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和成立之后的喀什农村维吾尔族的婚姻习俗进行比较和分析,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喀什农村维吾尔族婚姻习俗的变化和进步.  相似文献   

4.
等级内婚制的婚姻关系决定了凉山彝族婚姻不是一种买卖关系,而传统的习惯法是维护等级婚姻的,等级婚姻与习惯法两形成互为条件的依存关系,从而自然构架成一种政治联姻结构。无论是等级婚姻或是习惯法,只要一种条件存在,它们整体存在的情况一时便不会消失,所以应从社会学角度审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5.
法学界对事实婚姻理解不尽相同,由此导致了婚姻理论和实践上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根据各国立法实例和我国实践,事实婚的构成不应当以双方当事人有没有配偶为成立要件,且鉴于其客观存在.不宜作为非法同居看待;事实婚姻的成立只要满足法定成立要件即可,效力如何在所不问;事实婚和法律婚都应属于可以构成重婚的婚姻。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将婚姻视为大事,非常重视婚姻礼制.从现有史料分析,晋国的婚礼是对当时社会礼制的遵从与适当简化,男女双方订婚之后,纳聘礼,迎送都按礼制进行,最后经亲迎而完成,婚礼是婚姻成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将婚姻视为大事,非常重视婚姻礼制。从现有史料分析,晋国的婚礼是对当时社会礼制的遵从与适当简化,男女双方订婚之后,纳聘礼,迎送都按礼制进行,最后经亲迎而完成,婚礼是婚姻成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婚姻是法律所认可并保护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但这种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的前提是婚姻的成立符合法律所规定的要求。我国《婚姻法》在2001年新修改的时候增设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保护合法婚姻,处理违法婚姻,维护婚姻家庭制度的严肃性和一致性,保证结婚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国家对婚姻的监督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效婚姻是指已缔结的婚姻由于欠缺婚姻成立的有效要件,因而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我国《婚姻法》规定了无效婚姻制度,虽对无效婚姻的事由、申请程序、宣告机关、宣告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进行了规定,但对婚姻宣告无效后对善意方的保护微弱。善意方,又称"诚信方"、"无过错方""无过失方",是指当事人在缔结婚姻关系时对婚姻无效的原因不知情。  相似文献   

10.
婚姻契约论     
婚姻的本质是契约,决定了婚姻的缔结、存续和解除均应由契约法来调整,也决定了同居现象的合理性。同时夫妻分别财产制、婚内强奸罪的成立,以及分居和协议离婚制度的确立应是婚姻契约论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过程中,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在的服饰、场地、乐器、结婚时间、双方花费、婚礼持续时间和婚礼程序等方面发生了变迁。究其原因,有政治、经济、思想等多种因素影响。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是吐鲁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增加资金投入、进行保护性开发、保障当地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数据库建设、建立婚俗博物馆等措施,对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彝族土司凤氏与邪氏一脉相承,在明清时期云南社会的急剧变革中,其联姻特点在保持传统的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的同时,逐渐跨出原来的界限,出现族际联姻和跨等级联姻,这种传统与变异的矛盾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 ,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 ,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 ,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台湾与福建仅一海相隔,两岸自古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婚姻关系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闽台婚姻虽然也有着漫长的历史,但进入清代之后,这种婚姻随着闽籍移民的不断增加才从真正意义上逐渐兴盛起来。文章将对关于影响清代闽台婚姻的因素做出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海南黎族"不落夫家"婚俗是黎族母系社会族外群婚的一种残留。这种婚俗在黎族地区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婚以后仍得以保留并长久地沿袭下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早婚传统、"放寮"习俗、传统的婚姻缔结形式以及当地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力量的压力等。这种婚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黎族地区一夫一妻制的实行,但这极具爱情色彩的黎族传统风俗,对民族文化的丰富和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的近亲结婚,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的纯合率,从而大大提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因此近亲结婚是降低民族遗传素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的地方性彝族史诗中鹿形象的呈现,揭示彝族的多样性。尽管这些形象和名称对于局外人可能具有完备的意思,但是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彝族对其却有着独特的理解。正是就这种意义而言,彝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互之中建立了自身的民族认同。因此,通过对口述文学中动物形象的分析以理解这个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伤逝》是从男性角度写感情蜕变的故事,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写的是同样的主题,但是却写出了不一样的结局。这种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男女作家对婚姻的不同诠释,以及女性在新时代中的不同选择和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