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海量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繁琐,存储成果单一(纸质)、自动化程度低、全要素展示不完备等问题,文中主要探讨了核电厂建(构)筑物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预测算法模型、数据库建设与功能模块,通过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文档、图像、监测数据等资料进行管理,绘制出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随时间变化折线图,对建(构)筑物的变形进行二维可视化,绘制点位分布图、沉降等值线图等.利用获取的原始监测数据对各个建构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预警分析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输出各种变形监测数据报表.实现了核电厂建(构)筑物变形监测数据的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的管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2.
陈耀波 《广东科技》2014,(2):134-135
轨道交通建设中,盾构工法由于其优越性在国内应用越来越多。伴随地铁建设的沿线开发的增多,穿越障碍物或近距离通过既有建(构)筑物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盾构施工过程中穿越障碍物或近距离通过既有建(构)筑物的施工,经验相对较少。针对盾构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穿越别墅区施工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施工应对措施和施工方案,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般建(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着重阐述了核电站建(构)筑物的变形与监控,并结合实际事例阐明变形与监控在核电站建(构)筑物施工及使用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变形观测的重要内容,为今后解决核电站建(构)筑物变形观测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最大限度地开采地下资源并保证地表建构筑物的安全,运用MIDAS/GTS(岩土与隧道分析系统)建立三维模型,对新桥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诱发的地表沉降和移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露天转地下开采影响范围内最大变形值:地表倾斜i、曲率K及水平变形ε最大值分别为0.640mm/m、0.012×10-3/m和0.503mm/m,低于工程范围内建(构)筑物保护等级对应的允许变形值,露天转地下开采不会诱发危及民居等地面建(构)筑物稳定性的移动和变形,为矿山地表沉降预测和安全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模糊综合评判基本理论和评判技术为基础,将互联网技术和建(构)筑物可靠性分析评定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建(构)筑物可靠性评判系统,实现了既有建(构)筑物可靠性的日常管理及远程分析、诊断与管理.并通过在电力系统变电站建(构)筑物可靠性评定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评判过程和步骤,验证了评判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盾构施工对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市朝阳门护城河老桥和明城墙安全防护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参数,以确保其在地铁一号线盾构施工中的安全,特在该路段建立了建(构)筑物及其周边地表变形监测系统,跟踪测试了朝阳门护城河老桥和明城墙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形特征,并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了各建(构)筑物等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其整体变形状态和沉降的趋势。结果表明:护城河老桥最大累计沉降量为5.1 mm,最大差异沉降量为1.6 mm,最大累计桥拱沉降量为2.4 mm,最大累计桥拱收敛为1.8 mm;朝阳门城墙主体和周边地表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为4.5和5.2 mm;各监测项目最大累计沉降量均在控制值之内;现场无新增裂缝、无凹凸现象,隧道内无渗水情况,表明该路段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无不利突变现象;结合现场监测和巡视情况,可判定盾构机在穿越护城河和城墙期间,对该段建(构)筑物变形影响较小,老桥和明城墙处于安全可控状态。本次监测可为后期地铁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维修管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县级气象主管机构防雷图纸审核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完善县级防雷图纸审核工作,尽量减少建(构)筑物在施工初期留下防雷安全隐患,确保建(构)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为社会增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既要保证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深基坑工程一般都处在密集建筑群中,施工场地狭窄,紧邻已有建(构)筑物基础,因此,在深基坑的开挖和施工工程中,对紧邻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分析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计算与实际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规律,可供同类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隧道下穿建(构)筑物风险定量评估体系为研究对象,针对施工中存在随机和模糊不确定性问题,基于故障树、区间算法和模糊数学建立模糊故障树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在调查100多处城市隧道施工不当引起临近建(构)筑物安全事故的案例后,总结风险事故的影响因素和基本事件。其次,根据专家的经验和模拟试验确定基本事件的发生模糊概率,利用模糊区间算法计算顶事件的模糊发生概率和各影响因素的模糊重要度;采用模糊层次评价模型对临近桥梁损害风险发生的后果进行评估,根据顶事件的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程度确定风险等级。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下穿建(构)筑物城市隧道施工风险的定量评估体系,可为管理部门风险规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吉红梅  尚秀峰  卢雪玲 《科技信息》2010,(16):334-334,338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及其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3.
建(构)筑物建立在山区丘陵地带,因工程地质构造复杂,时常遇到特殊的地基,对这种特殊地基的现场处理。是设计人员常见的事情。其处理方法:首先查看工程地质勘探资料,进行现场观察分析、了解周围情况。进行必要局部详勘。再根据工程结构型式、荷载情况。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地基土的性质等因素,从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等方面进行比较,选择一种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从而保证了建(构)筑物建设的安全、经济、美观。  相似文献   

14.
对于铁路路基遇到不良地质的情况,多采取地基换填后采用强夯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固。为了探寻铁路路基强夯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本次试验通过在不同距离、不同深度的原位应力测试,得出了附加水平应力在空间的变化规律。该试验成果对于强夯施工影响区域内建(构)筑物稳定性分析提供了计算依据,也为合理确定安全距离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沉降观测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特别是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的必要性,浅谈了沉降观测技术实际应用方面的管窥之见,最后提出了对于高层建(构)筑物施工中沉降观测方面若干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基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苏州某大型基坑工程的监测资料及相关施工资料,研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建(构)筑、地下管线的沉降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周边环境的沉降变化与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化呈一致变化关系;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漏水漏砂现场极有可能导致周边管线的变形,增大管线的变形曲率,威胁基坑周边管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建(构)筑物整体平移施工技术。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通过对建(构)筑物的整体平移,能够使有价值的建(构)筑物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减少重建所造成的损失,对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根据楼房整体平移工程,按工序简单地介绍其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变电所构(建)筑物外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达到构(建)筑物外观质量精、细、平、直、顺、滑、美的标准,我们采取各种改进措施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包括对变电所外露基础、所内道路、电缆沟盖板、绝缘地面及操作小道、主变压器油坑、并联电抗器基础混凝土圆柱、主控楼地板砖、吊顶、大门及主控楼抹灰层等施工过程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地铁盾构施工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管线、建(构)筑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地铁建设者们提出了更苛刻的技术要求。通过对北京地铁十号线11标段双线盾构超近距离施工实例分析,探讨了施工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对施工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少孟 《工程与建设》2022,(1):212-214,220
邻近铁路桥梁修建新的建(构)筑物,会导致铁路桥梁墩台周边土体应力重分布并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墩台随之发生位移,软土地区的影响效应则更加明显.新建中山西路下穿杭绍台铁路椒江特大桥,杭绍台铁路椒江特大桥采用有砟轨道,为了保证新建市政道路施工及运营过程中杭绍台铁路桥梁的安全,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下穿方案施工和运营期间引起的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