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理问题,研究比较网络成瘾者与一般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问卷、人际关系量表、自尊量表、中学生生活压力量表、贝克忧郁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在校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结果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表现为人际关系不良、低自尊、生活压力大或抑郁感等,这些心理特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有较高的相关。结论要积极开展科学的网络心理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应激反应症状与生活事件、行为问题、自我效能、家庭父母因素关系。方法:应用事件影响量表(IE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等量表整群抽取广州某中学580名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所有调查学生应激反应临床症状检查率为38.7%;在年级、教养方式上分布差异明显的有:应激反应临床症状检查率、闯入亚症状群、IES总分、发生频率前7位主要事件应激量均值、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平均应激量及总应激量。应激反应症状与生活事件典型相关分析,创伤应激反应症状的闪入症状群主要与人际关系、健康与适应方面有关;回避症状群主要与学习压力、健康与适应方面有关。各量表因子分数的EARSON相关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反应症状的发生与个体心理行为特征和家庭父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350名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组,266名非贫困大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贫困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与丧失因子上,贫困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生活事件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并且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两个因子非常显著地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和教育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使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80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青少年网络成瘾比率为11.08%;(2)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在人口变量学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在网络成瘾的各因素得分均高于女生,大学阶段的青年网络成瘾率最高;(3)在SCL-90的得分上网络成瘾组和正常组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群体。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急需重视,作为引导主体的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人际关系和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人际关系和谐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网络成瘾测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人际关系和谐量表对560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高职生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年级、综合评定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高职生网络成瘾和人际关系和谐性存在显著的相关;研究结论:网络成瘾的程度越重,其人际关系越不和谐.  相似文献   

6.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ASLEC)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5 946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试,探析大学新生生活事件和防御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和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551(p0.01),0.462(p0.01);心理健康的前3个影响因素是人际关系、不成熟防御和学习压力,分别解释总变异的26.6%,12.2%和3.4%;生活事件、不成熟防御、中间型防御和掩饰因子对心理健康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9.297,244.978,57.052,64.501,p0.001;防御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23.4%.  相似文献   

7.
高职护理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职院校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SCL-90、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270名高职医学护理学生进行了调查和数理统计.研究表明: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是影响高职护理生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高职护理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显著相关;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因子与应对方式的幻想、自责、解决问题、健康适应因子对高职护理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应对方式是作为生活事件与心理困扰症状的中介变量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了解南京市某医学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探索其网络成瘾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网络成瘾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28名医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8.41%,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在上网目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网络成瘾及其倾向与家庭来源、与父母的沟通、缺课上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有关联.结论为医学生中网络成瘾状况值得重视,必须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理市高校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大理市某高校在校的一至四年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年龄、性别、上网目的、与同学的关系、初次上网年龄段和每次上网持续时间在正常组和成瘾组网络成瘾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上网持续时间、初次上网年龄段和参加课外活动情况是个体网络成瘾发生的危险因素,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是网络成瘾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中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用spss软件对济南市某中学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得出中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女生在心理健康某些因子上的差异有显著性,心理健康程度与网络成瘾之间有较高的相关,其中学习压力、焦虑两个因子能较好的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1.
大理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我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大理学院医学生测评。结果:我校医学生各因子得分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与青年常模比较,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均较高,且有显著性差别(P<0.05)。有、无心理问题的学生在生活事件各因子上存在差异。结论:我校医学生总体心理状况较好,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自我怜悯量表(SCS-C)、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三量表,对1 161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考察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以及自我怜悯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怜悯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怜悯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农村初中生的抑郁有显著正向直接预测效应,通过自我怜悯的中介作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农村初中生的抑郁也有间接预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达47.62%。该研究结果对预防农村初中生抑郁的发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357名高中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的生活事件主要来源于学习压力和受惩罚,大多数高中生能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但仍不是很成熟,加强应付方式的指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以727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青少年网络使用偏好量表》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考察青少年人格特征,其中主要考察谨慎性及情绪性2个维度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网络使用偏好在谨慎性/情绪性人格与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谨慎性、情绪性人格特征对网络使用的信息获取正向预测作用;谨慎性人格特征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情绪性人格特征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互联网使用信息获取偏好和娱乐偏好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网络使用偏好中信息获取使用偏好在青少年的情绪性、谨慎性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娱乐使用偏好在青少年情绪性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井冈山大学医学部学生抑郁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井冈山大学医学部学生690人,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学生抑郁检出率为23.4%,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人际关系之间抑郁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学生城乡分布以及不同学习成绩间抑郁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井冈山大学医学部学生抑郁情况较为严重,年级、专业、人际关系等因素对抑郁影响较大,应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对医学部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止或降低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16.
马景丽  郭丽光 《科技资讯》2012,(32):175+177-175,177
目的:通过对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高职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其网络使用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对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高职学生进行普查,调查其一般情况和网络使用状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到护理专业高职学生1171人,只有22人没有任何上网行为,上网率为98.1%。其中正常网络使用者828人,占总数的72.1%;被认定为网络使用过度者272人,占23.6%;判定为网络成瘾倾向者49人,占4.3%;研究中并未发现网络成瘾者。影响护理专业高职学生网络使用程度的相关因素包括民族、年级、经济水平等。结论:72.1%的护理专业高职学生能合理使用网络,但少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网络,出现网络使用过度现象或网络成瘾倾向,应根据其主要影响因素展开针对性措施,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但网络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文章从网络成瘾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个性心理特征,并提出了诊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网"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它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青少年学生,在带给他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网络成瘾.笔者在对潍坊市269名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并探讨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网络使用对在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WHOQOL-BREF量表对某高校在校的一至四年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网络成瘾阳性率为16.6%,男生网络成瘾率高于女生(P〈0.05);大学四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率高于其他3个年级(P〈0.05),一年级学生相对较低;网络成瘾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分别为12.23&#177;2.31、12.38&#177;2.30、12.99&#177;3.58和12.10&#177;2.58,均低于网络正常使用组;网络成瘾组和网络正常使用组在生理和心理两个领域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校大学生中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其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吉林某高校180名学生,采用CIAS和EMBU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父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显著;父母对应的教养方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与否认显著高于父亲,而父亲的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则显著高于母亲;父母对应的教养方式之间除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为低强度的正相关外,其余因子均为高强度的正相关.结论:传统的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不能有效抑制网络成瘾倾向;父亲过分干涉与保护会提高网络成瘾倾向;父母的教养方式侧重点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应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