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采用形态学测量与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人工注射催产激素对半滑舌鳎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催产激素之后,半滑舌鳎的卵巢发育速度显著加快,性腺指数(GSI)迅速增大、肝脏指数(HSI)随卵巢发育不断降低、肥满度(CF)最高值出现在实验的48 h;组织切片显示,催产激素能够促进卵巢更快地发育到下个时期,Ⅳ期末的卵巢在激素首次注射后36 h发育到第Ⅴ期的卵子成熟期,60 h开始进入第Ⅵ期.人工注射催产激素有利于缩短亲鱼产卵周期,增加成熟卵子的数量,便于人工繁殖过程中集中大量采卵.本研究结果可为半滑舌鳎人工繁殖生产中高效催产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2016~2017年进行了人工养殖条件下马口鱼规模化人工繁殖试验,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对人工养殖的马口鱼亲本注射混合催产激素,可以促使成熟的雌鱼产卵,在水温17~24.5℃条件下,效应时间为17.5~20.5h,在孵化水温(23±1)℃条件下,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需52.17 h,孵化积温需要1 199.91 h·℃,胚胎发育过程经过卵裂-原肠、器官形成和出苗期等三个阶段。试验共获得受精卵44万粒,初孵仔鱼29万尾,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83.13%、80.23%和80.95%。马口鱼的卵为圆形,呈桔黄色或浅黄色。马口鱼规模化人工繁殖的成功可为该鱼的人工养殖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充足的苗种,也为其它溪流性鱼类规模化繁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去巢流水孵化等技术进行泥鳅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共计催产雌鳅67尾,获卵43.79万粒,平均催产率86.1%。平均受精率81.0%,平均孵化率78.4%,平均出苗率59.2%。另还描述了泥鳅胚胎发育主要阶段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4.
于 2004年 6月,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不同激素配伍和产卵环境对翘嘴红鲌产卵效果的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 :在大型孵化环道条件下,使用 HCG、 LRH-A、 DOM 3种激素组合的 4种配伍的催产激素催产,都可获得排卵和产卵,排卵率为 81.9 %~ 100 %,催产率为 54 %~ 100 %,但在早期催产中, HCG LRH-A DOM的配伍其排卵率和催产率分别比对照组 HCG LRH-A低 29.7 %和 14.5 %.小型孵化环道条件下,亲鱼能排卵,但不能自然产卵.产卵池条件下,亲鱼能获得较高的排卵率和催产率,其值均在 97.9 %以上.  相似文献   

5.
驯养条件下黄缘盒龟的产卵特点与孵化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驯养条件下,黄缘盒龟5月中下旬进入产卵期,6月中旬为产卵旺期,产卵期为46~54d,产卵时间集中在傍晚18:00~21:00.年产卵1次,年均产卵量2.5~2.6枚,卵的受精率为64.0%~64.6%.受精卵在常温与控温条件下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76.7d、75.8d,孵化积温分别为47491.2~57741.1℃.h、45460.8~56088.0℃.h,最短孵化期为66d,最长孵化期为82d;常温孵化比控温孵化的平均孵化积温高1803.8℃.h,孵化率降低7.6%.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桑天牛成虫性比、扩散、补充营养、交尾、产卵等习性,初步研究了60Cor射线对雄虫寿命、卵孵化及幼虫死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雄虫占60%,1次飞行60米,至少活37天,雌雄虫交尾均不止1次,雌虫能产47粒卵;随着照射剂量增加,处理雄虫死亡率、孵化幼虫死亡率和卵孵化率降低.雄虫径10O0—7000拉德照射,卵孵化率70.2%,而对照试验卵化率84.4%,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斯坦尼小体提液对垂体体外跌卵和催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对蟾蜍进行体外跌卵和对团头鲂进行人工催产的试验方法,探讨了鲫鱼(♀)斯坦尼小体提取液对脑垂体提取液体外跌卵和人工催产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春季鲫鱼(♀)斯坦尼小体提取液对脑垂体提取液的体外跌卵和人工催产均有协同作用,主要表现为使跌卵率和产卵量明显提高.但这两方面的协同作用都必须在其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翘嘴红鲌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翘嘴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的技术。结果表明:天然水域捕捞的翘嘴红鲌鱼种在池塘条件下,通过人工培育能够达到性成熟,其成熟系数为14.46,相对繁殖力为30.28。亲鱼采用一次性注射组合催产剂,自然产卵的方式,受精卵在孵化环道中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苗,LRH-A2 1.2μg DOM 5 mg和LRH-A2 1.2μg HCG 1 000 IU PG 0.8 mg催产剂组合具有较高的催产率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9.
斑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闽南地区 4月底 ,试验雌斑鳢体重为 (375 .8± 118.6 0 )g ,性腺发育已进入Ⅳ期 ,其卵巢重为 (2 0 .4± 9.4 9)g、成熟系数为 (5 .2 3± 1.17) %、绝对怀卵量为 (116 4 3.33± 6 2 36 .98)粒、相对怀卵量为 (2 9.0 7± 7.37)粒 ,成熟卵粒卵径 1.4~ 1.5mm .在水温2 4℃~ 2 7℃条件下 ,采用LRH -A3+HCG二次注射催熟催产 ,效应时间 2 2~ 6 8h ,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 ,获卵量 2 90 0 0粒 ,受精率 32 %~ 98% ,静水或充气孵化 ,孵化时间 38~ 4 2h ,孵化率 0 .4 %~ 13.18% ,孵出仔鱼 2 4 5 8尾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了翘嘴红铂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的技术。结果表明:天然水域捕捞的翘嘴红铂鱼种在池塘条件下,通过人工培育能够达到性成熟,其成熟系数为14.46,相对繁殖力为30.28。亲鱼采用一次性注射组合催产剂,自然产卵的方式,受精卵在孵化环道中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苗,LRH-A2 1.2μg+DOM5mg和LRH-A21.2μg+HCG 1000 IU+PG 0.8mg催产剂组合具有较高的催产率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鳜鱼的食性驯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采用抛投活饵建立鳜鱼上水面摄食的条件反射,再改投死鱼、鱼块和配合饲料的方法,对鳜鱼进行驯化,经15d的驯化,5~7.5g、110~145g、205~245g的鳜鱼苗种驯化率分别达74%、71.5%、和70.5%。试验鱼的规格和饥饿时间对驯化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不用活饵建立摄食反射的鳜鱼.直接投喂鱼块和配合饲料,驯化率为零:直接投喂整尾死鱼.驯化率为13%。  相似文献   

12.
Nine steels with different deoxidizing degrees and two comparative steels were selected. Their pitting initiation susceptibility was compared by means of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tests in 3wt% NaCl solution. The pit propagation rate was evaluated in artificial sea water and 3wt% sea salt solution by simulating occluded corrosion cell (SOCC) test and hanging plate test, respectively. The composition of inclusions and corrosive feature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and optical microscopy (O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lfide inclusions in steel are the sites for pit nucleation. The sulphide inclusions vary in shape from short spindle-like to long strip-like with increasing deoxidizing degre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lower the deoxidizing degree gets, the lower the pitting initiation susceptibility becomes, and the stronger the resistance to pit propagation exhibits. For steels with different deoxidizing degrees, their pitting initiation susceptibility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while the pit propagation rate is primarily subjec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sions in steel.  相似文献   

13.
对长白山区5种鸢尾属(Iris)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并开展迁地保护、引种驯化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区5种鸢尾属植物资源分布特征明显,其中,玉蝉花(I.ensata)、燕子花(I.laevigata)生长于湿地;溪荪(I.sanguinea)生长于海拔1 500 m以上,种群优势明显;马蔺(I.laevigata var.chinensis)生于海拔500 m以下;山鸢尾(I.setosa)散生于林缘.玉婵花贮量少,山鸢尾、燕子花、马蔺野外资源储量多.通过驯化及迁地保护栽培,5种鸢尾属植物混合栽培时群花期长达77 d.  相似文献   

14.
黄鲷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黄鲷的形态、生态、生长及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报道了黄鲷亲鱼选择培养及人工促熟催产技术,胚胎发育、仔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苗种培育等有关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注射LHRH-A,和LHRH-A2+DOM催产后,经营养强化培育的野生黄鲷可有规律地连续产卵.产卵一般在10:00~16:00时进行,产卵期长达45~57 d.在培育水温20~22 ℃、盐度28~30时,受精卵经35~37 h完成胚胎发育,孵出仔鱼,孵化率为89%,孵出的仔鱼活泼健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粗糙海面和粗糙海面上刃形峰对海岸雷达波传播的影响,在粗糙海面和刃形峰衍射损耗公式中引入了更符合实验结论的粗糙海面反射系数,并用来计算雷达波在粗糙海面(含刃形峰)的传播衍射损耗。结果表明来自粗糙海面的反射是计算雷达波沿粗糙海面传播损耗和刃形峰对雷达波衍射损耗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粗糙海面和粗糙海面上刃形峰对海岸雷达波传播的影响,在粗糙海面和刃形峰衍射损耗公式中引入了更符合实验结论的粗糙海面反射系数,并用来计算雷达波在粗糙海面(含刃形峰)的传播衍射损耗。结果表明来自粗糙海面的反射是计算雷达波沿粗糙海面传播损耗和刃形峰对雷达波衍射损耗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大肥菇的生态习性及人工驯化培种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该菇菌丝易成活,生长快、抗逆性强,适于我国北方地区人工大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18.
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与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以来,通过对乌贼人工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解决了乌贼胚胎发育、苗种繁育、成体快速养殖和当年生乌贼秋季育苗的关键技术,以期为乌贼的产业化发展及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2006年利用乌贼仔三代和野生受精卵共6 810粒;孵出稚乌贼5 855头,孵化率为86.0%;获胴长20 mm的幼乌贼4 182头,培育成活率为71.4%;获胴长92~130 mm,体质量106~219 g的乌贼2 885头,养殖成活率为69.0%;通过乌贼的快速养殖与生殖调控,1 000头当年生乌贼秋季产卵151.6 kg,合97.02万粒.  相似文献   

19.
对2002年和2003年的6~7月先后4次从朝鲜某滩涂养殖场引进的规格为8.3~12.5 g泥螺1 299 kg,以及采集自江苏启东当地自然海区规格为3.3~2.7 g的优质泥螺675 kg,进行亲贝育肥蓄养、人工催产、杂交繁育、浮游幼虫培育、附苗和利用土池进行稚贝大规模苗种中间培育试验。2年间除受灾损失稚贝1.045亿粒外,共对5.555亿粒经中间培育的幼贝进行滩涂围网及池塘养殖。至2003年10月31日,共捕获规格为6.3~7.1 g的商品螺1 147 t,,产值931.7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是适宜在江苏沿海滩涂作为产业化规模贝类增养殖的优良品种,此技术在国内尚未开展。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泥方池内 ,采用多种饲料对黄颡鱼进行小规模饲养 ,对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食性、生长与繁殖等进行研究 ,并对其进行了人工催情试验。结果表明 :黄颡鱼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动物 ,食谱广泛。人工条件下 ,黄颡鱼的繁殖习性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