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多种色谱手段及重结晶方法对青天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常数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6,9,10-三羟基-7E-烯十八烷酸(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豆甾-22-烯-3β,6β,9β-三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6)、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7)、3β-羟基豆甾-5-烯-7-酮(8)、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9)、橙黄胡椒酰胺苯甲酸酯(10).其中化合物3、5~8、10为首次从青天葵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地下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对线纹香茶菜地下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与理化性质等手段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线纹香茶菜地下部分70%丙酮-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甾体类化合物和2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酮(1)、豆甾醇(2)、7α-羟基谷甾醇(3)、胡萝卜苷(4)、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5)、(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酰氨基]-8-十八烯-1,3,4-三醇(6)、(2S,3R,4E,8Z)-1-O-β-D-葡萄糖-2-[(2′R)-2′-羟基-二十四酰氨基]-4,8-十八二烯-1,3-二醇(7)。结论:化合物1、3、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地下部分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鹿心雪茶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6-二甲基-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2,4-二羟基-3-醛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2)、羊角衣酸(3)、3β-羟基-5α,8α-过氧桥麦角甾-6,22(E)-二烯(4)、3β-羟基-5α,8α-过氧桥麦角甾-6,9,22(E)-三烯(5)、3β-羟基-5α-豆甾烷-4-烯-3-酮(6)、8α,11-elemodiol(7)。其中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的到。  相似文献   

4.
利用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技术研究扁缩滨珊瑚(Porites compressa Dana)的化学成分,从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a-十八碳烷醇甘油醚(鲨肝酵)(I)、N-1-羟基甲基-2-羟基-(E,E)-3,7-十七碳二烯基十六酸酰胺(Ⅱ);同时经GC-MS鉴定6个甾醇:麦角甾烷酵、豆甾-22-烯-3β-醇、麦角甾-5-烯--3β酵、胆甾-5-烯-3β-醇、麦角甾-5,22-二烯-3β-醇和豆甾-5,22-二烯-3β-醇.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MCI凝胶及Sephadex LH-20等分离技术,对帝锦(Euphorbia lactea)70%丙酮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6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手段,分别鉴定为:Euphorantin I(1)、Jolkinolide E(2)、3β-羟基-25-甲氧基羊毛脂甾-8,23-二烯(3)、Inoterpene B(4)、3β-羟基豆甾-5-烯-7-酮(5)、6β-羟基豆甾-4-烯-3-酮(6).化合物1~6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利用溶剂提取和正、反相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泰国产东革阿里(Eurycoma longifolia)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泰国产东革阿里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铁屎米酮(1),铁屎米酮-N(3)-氧化物(2),9-羟基铁屎米酮(3),9-甲氧基铁屎米酮(4),9,10-二甲氧基铁屎米酮(5),东哥内酯(6),宽缨酮(7),豆甾-4,22-二烯-3-酮(8).化合物1~5为β-咔巴啉类生物碱,化合物6~7为苦木萜类成分,化合物8为甾体化合物,除化合物5和6外,其他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树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蝎子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甘肃天祝县的蝎子七全草中分离鉴定出了15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报道9个已知化合物:阿魏酸、4-豆甾烯-3-酮、紫丁香甙、5,8,2′-三羟基-5′—甲氧基双氢黄酮、异鼠李素、槲皮素-3-O-鼠李素、山奈素-3-O-β-D-葡萄糖甙、洋芥素-7-O-β-D-葡萄糖甙、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芸香甙。上述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研究药用植物双肾藤(Bauhinia glaucasubsp.hupehana)茎枝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药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技术,从双肾藤茎枝中分离甾体类单体化合物,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双肾藤茎枝分离获得6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R)-5α-豆甾烷-3,6-二酮(1)、(22E,24R)-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24R)-5α-豆甾-4-en-3,6-二酮(3)、豆甾烷-4-烯-3-酮(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结论】从双肾藤中分离获得的甾体类化合物包括甾醇、甾酮和甾体苷,其中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苦瓜皂甙的分离以及PTP1B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剂萃取、大孔树脂D-101去杂、正相硅胶柱粗分、ODS反相硅胶柱反复分离纯化、薄层色谱检测,从苦瓜中分离出5种化合物.借助于ESI-MS、IR、13C NMR、1H NMR、DEPT-NMR等波谱技术,对这5种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此5种化合物都属于皂甙类,其中化合物A是甾体皂甙,其余4种为四环三萜葫芦烷皂甙.这5个化合物分别为:A为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B为19(R)-羰基-25-二甲氧基-5β-葫芦烷-6,23-二烯-3β,25-羟基-5-19环氧酯-3-O-β-D-吡喃葡萄糖甙;C为葫芦烷-5-烯-3β,22,23,24,25-五基-3-O-3-β-D-吡喃葡萄糖(1→6)-D-吡喃葡萄糖甙(苦瓜素A);D为葫芦烷-5,23-二烯-3p,7,25-羟基-9-醛基-7-O-β-D-吡喃葡萄糖甙(苦瓜素L);E为葫芦烷-5,23-二烯-3β,7-二羟基-9-醛基-25-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甙(苦瓜素K).5种化合物进行PTP1B抑制活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皂甙单体中,化合物D和化合物E对PTP1B没有抑制活性,化合物A、B、C对PTP1B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抑制活性大小为化合物A>化合物C>化合物B.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用重铬酸吡啶盐(PDC)氧化豆甾醇,分别得到以豆甾-4,22-二烯-6β-羟基-3-酮或豆甾-4,22-二烯-3,6-二酮为主的产物。结果与有关文献的报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对产于云南香格里拉的革叶兔耳草(Lagotis alutacea W.W.Smith) 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硅胶柱层析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并用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10-O-(3,4-dimethoxy-(E)-cinnamoyl)catalpol(1),10-O-(3,4-dimethoxy-(Z)-cinnamoyl)catalpol(2),ehrenoside(3),lagotoside(4),木犀草素(luteolin,5),木犀草素-4-甲醚(luteolin-4-methyl ether,6),木犀草素-7-O--D-葡萄糖苷(luteolin-7-O--D-glucoside,7),茴香酸(anisic acid,8),香草醛(vanillin,9),-谷甾醇(-sitosterol,10) 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利用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从丽江产华丽牛肝菌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麦角甾-ergosta-7,22-二烯-3β,5α,6β-triol(1),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麦角甾-5,7,22-三烯醇-3β-醇(3),麦角甾-7,22-二烯-3β-醇(4),D-阿洛醇(5),大黄素(6),大黄素甲醚(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丽牛肝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角蒿中的环己乙醇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柱色谱技术从药用民族植物角蒿(Incarvillea dissectifoliolaQ.S. Zhao)的根茎中分离得到了11个环己乙醇类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rengyolone(1), (3aS, 6R) 2,3,3a,6,7,7a-hexahydrobenzofuran-3a,6-diol (2),(3aR)-hexahydro-3ahydroxybenzofuran-6(2H)-one(3),(3aR,6R)-octahydrobenzofuran-3a,6-diol (4),(3aR,6S)-octahydrobenzofuran-3a,6-diol (5),4-hydroxy-4-(2-hydroxyethyl) cyclohexanone (6),(3aS,4S)-hexahydro-3a,4-dihydroxybenzofuran-6(2H)-one (7),(3aR,4S)-hexahydro-3a,4-dihydroxy benzofuran-6(2H)-one (8),rengyol (9),isorengyol (10)和rengyoside B (11)。这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角蒿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6,7,8,9,10的细胞毒活性未见报道,对它们的细胞毒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HL-60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102,44.7,24.6,98.0,47.8,25.3,92.3和47.2 μmol/L。  相似文献   

14.
mRNA差异显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研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研究以15℃和30℃培养的深黄被孢霉M6-22菌体为材料,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两种培养条件下基因的表达差异.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共获得7条差异片段,相似性搜索结果表明它们是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单糖核苷酸转运蛋白、Ras1鸟苷酸转移因子、依赖于NAD的苹果酸脱氢酶、Δ12-脂肪酸脱氢酶、CLK4关联的丝氨酸/精氨酸丰富蛋白和假定蛋白,涉及糖酵解、蛋白质修饰、信号传导、脂肪酸合成和mRNA加工等生命过程,表明深黄被孢霉M6-22低温适应性是多种途径协同调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硅胶柱、TLC和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离舌橐吾Ligularia veitchiana(Hemsl.) Greenm根部分离得到了7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akkenolide A(1),phthalic acid isodibutyl ester(2),dibutyl phthalate(3),eremophila-7 (11),9-dien-8-one(4),6β,8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5),6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β-olide(6)和6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7).其中,化合物1、2、4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个从离舌橐吾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螺环骨架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6与化合物7为一对非对映异构体.采用MTT法对所有化合物针对人胃癌细胞株(HGC-27)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人胃癌细胞(HGC-27)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抑制活性,其IC50为31.10 μg·mL-1.  相似文献   

16.
小花姜花(Hedychium sinoaureum Stapf.)根茎部分风干粉碎后用甲醇浸提。浸提物溶于水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分离手段,包括正反相硅胶柱色谱、MCI、Sephadex LH-20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层析,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3个黄酮类,2个倍半萜类,1个二芳基庚烷类和2个芳香类化合物,分别为:pinocembrin (1)、3,5,7,4''-四甲氧基黄酮 (2)、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 (3)、3,7,11-trimethyldodeca-1,6,10-triene-3,9-diol (4)、3,7,11-trimethyldodeca-l,6,9-triene-3,11-diol (5)、letestuianin B (6)、5,6-dehydrokawain (7)、vanillin (8)。化合物1, 24 ~ 7为第一次从小花姜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对剑叶木姜子(Litsea lanc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3个为异喹啉生物碱:lit-seglutine A(1),phanostenine(2),juziphin(3);同时还得到(E)-6-hydroxy-4,6-dimethyl-3-heptene-2-one(4),香草醛(vanillin,5),香草酸(vanillic acid,6),β-谷甾醇(7)及β-胡萝卜苷(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对滇产红皮木姜子(Litsea pedunculata)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7个为异喹啉生物碱:actinodaphnine(1),cassythicine(2),litseglutine A(3),boldine(4),norboldine(5),juziphin(6),reticuline(7);同时还得到(+)-8,8′-epiaristo-ligone(8),山奈酚(kaempferol,9)及 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10).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对来自云南石林、德宏和西双版纳3个种植地薄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差异,为薄荷的种植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动态针捕集-气质联用法对3个种植地薄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探讨动态针捕集-气质联用法在天然植物挥发性成分分析中的适用性.从3个种植地的薄荷中共分离鉴定了44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发现石林和德宏种植薄荷的挥发性成分相似度很高,它们L-薄荷醇含量都达70%以上,西双版纳种植的薄荷与二者差别很大,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20.04%)、香芹酚(19.03%)和对伞花烃(12.19%)等.结果表明不同的生长环境对薄荷的化学组成有很大的影响,石林和德宏种植的薄荷中薄荷醇含量大,适合作为生产薄荷香型香精的香原料,可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烟草等产业中,而西双版纳种植的薄荷含有很多的药理活性成分,可能更适合应用于传统中草药领域.  相似文献   

20.
 对产自云南思茅银叶巴豆(Croton cascarill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结构,它们是3个二萜,2个芳香类化合物,1个黄酮苷和β-谷甾醇及β-胡萝卜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