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长江口向南至浙闽的东海近岸海域展布一条连续的细粒沉积物带,该带对现代河口海岸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在阐述长江口、杭州湾、浙中沿岸和温州湾的区域背景以及重矿物、粘土矿物组份的基础上,运用 Q 型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上述四个区域和苏北废黄河口的矿物组份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与粗粒物质伴生的重矿物分布除紧邻的长江口与杭州湾外均显示突出的区域个性,反映区域地质背景的烙印,沿岸输移作用很弱。但是主要与细粒物质伴生的粘土矿物分布呈现极佳的相似性,存在泥沙补给的同源联系。产生这种物质联系的主要因素是长江入海悬沙以南下沿岸流为载体向浙闽海岸的扩散输移。  相似文献   

2.
3.
冲绳海槽中部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含量变化、物源、成因、地貌和沉积特征划分出东海陆坡、琉球岛坡和海槽槽底三个矿物组合区以及六个矿物组合亚区,并对其物质来源和影响范围作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边缘海陆源沉积物粒度与矿物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尝试建立了中国边缘海陆源沉积物粒度和矿物成分的关系.对东海内陆架EC2005孔和南海ODP1146站沉积物进行了陆源物质粒度以及矿物分析,EC2005孔矿物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ODP1146站则采用化学分离单矿物方法.二者主要矿物成分均为石英、长石以及黏土矿物,黏土矿物主要赋存于细粒组分,而石英、长石矿物则主要赋存于较粗粒级中,石英+长石含量与陆源物质粒度的大小均表现出正相关,EC2005孔较之南海ODP1146站平均粒径与石英+长石含量相关性偏低,体现了在不同海区二者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中国边缘海陆源物质平均粒径与主要矿物成分含量大小的函数模型,提出在邻近研究区可以据此对后者进行预测,也可以为今后的世界其他海区沉积学、矿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伶仃洋表层沉积物中业经鉴定的重矿物共有近30种(类)根据重矿物种类和含量的分布特点,可将海区划为4个重矿物组合类型及相应的4个矿物区,浅海残留砂矿物区主要受陆架水入侵控制;河口湾矿物区主要受陆架水入侵的顶托影响;混合矿物区处于陆架水入侵控制一项托影响的过渡地段伶仃洋由于受下汇径流和陆架水入侵的夹击作用,致使其底质沉积物的粒度及重矿物的含量,由陆向海分别呈现“粗-细-组”和“高-低-高”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于2006—2007年间,分4个季节对天津近岸10,m等深线以内水域进行了沉积物中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的调查研究工作,旨在了解该海域的沉积物叶绿素分布情况,为环境评价、生物资源研究提供背景资料.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分布存在站位和季节差异,脱镁叶绿酸a含量一般要高于叶绿素a含量.与已有研究结果比较,本研究海域的叶绿素a含量处于中等水平,而脱镁叶绿酸a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7.
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组成,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探讨泥沙的来源及重矿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碎屑矿物共有46种,其中轻矿物12种,重矿物34种,矿物组份的种类示出闽江口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闽江流域的基岩风化,侵蚀产物,而重矿物的含量分布则与其所处的水力学条件和地形地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南海东沙群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南海东沙群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二类粒级(0.063~0.125mm和0.125~0.25mm)的碎屑矿物。结果表明,碎屑矿物共有52种,其中轻矿物15种,重矿物37种;前者平均含量为98.83%,后者仅为0.52%。依据主要矿物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将该海域划分为三个矿物组合带.从海岸向陆架、陆坡,陆源碎屑逐渐减少,生物源物质不断增多;水深670~740m的陆坡内褐铁矿含量较高,表明该区处于水体交换频繁的高能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EDEX方法分析了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及磷在各提取相的含量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为432.2~846.1 mg/kg,平均为(533.2±90.1) mg/kg;弱吸附态磷(Ads-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灰石及钙结合态磷(Ca-P)、碎屑态磷(De-P)和有机磷(OP)平均含量分别为6.2,93.2,12.4,295.0和66.5 mg/kg,分别占TP的1.2%,17.7%,2.4%,56.7%,和12.7%.沉积物的Ads-P、Ca-P和OP与其粒度和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De-P则呈负相关.各站位沉积物中磷在不同提取相中的含量差异较大,与沉积物的陆源输入、沉积物粒径及沉积海域的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东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集散特征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重金属集散特征及在海洋沉积物中的变化规律,采用π定理建立准则,分别对表征重金属集散特征多因子中的中值粒径、细粒平均粒径及其含量、有机质和粘土含量做了数理统计与分析,建立多元集散控制方程,并运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中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该方程能够很好地表征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富集规律及其在海底环境中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AMS14C dating and analysis of grain size, major elements and clay minerals were applied to Core MZ01 from the mud area on the inn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grain size, clay mineral and major element assemblages, the history of the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 since the mid-Holocene could be reconstructed. These three proxies, mean grain size (>9.71 μm),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CIA) and ratio of smectite to kaolinite in particular, show similar fluctuation patterns. Furthermore, 10 extreme values corresponding to the contemporary cooling events could be recognized since the mid-Holocene; these extreme values are likely to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 The cooling event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δ18O curves of the Dunde ice core and GISP2, which therefore revealed a regional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Four stages of the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 were identified, i.e. 8300–6300 a BP, strong and unstable; 6300–3800 a BP, strong but stable; 3800–1400 a BP, weak and unstable; after 1400 a BP, weak but stable.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东海秋季(2012年10月)18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空间分布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东海海域18个站位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89±221)inds·10cm-2和(914.4±441.8)μgdwt.10cm-2,其分布从北向南,由近岸向外海呈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东海海域共分选出12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按其丰度以自由生活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其优势度可达89.5%.生物量上多毛类则是最优势类群(44.7%)、其次为线虫(30.9%)、介形类(9.7%)和桡足类(4.7%)等.聚类分析显示18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可归为个群落垂直分布上,占总量57.7%的小型底栖动物及56.4%的线虫位于沉积物0-2cm的表层.东海海域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310种,隶属于133属,29科,4目,其中建立了1个新属,发表了7个新种和14个新纪录,主要优势种是Sabatieria paradoxa.De Man,1888、Dorylaimopsis rabalasis Zhang,1992、Parodontophora marina Zhang,1991等.在摄食类型上,沉积食性者(1A+1B)占优势(物种数占58.8%,个体数占56.0%);幼龄个体占线虫群落个体总数的29.0%,雌雄比例平均为1.5∶1.线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及丰度的分布趋势与小型底栖生物的分布的分布规律相似,即由近岸向外海先降低,至约124°E附近达到最低值,继而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南海东部地区语音电话系统现状,阐述了语音电话系统设计思路及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东海区块在钻井作业中钻井液对储层造成严重伤害的问题,开展了东海某区块致密砂岩钻井液侵入深度实验研究,研究中采用了电阻测试法和体积法两种方法,通过测量钻井液侵入过程中岩样电阻和钻井液滤液最大侵入量,并根据电阻、侵入量与时间的关系拟合出侵入深度和时间的关系从而计算钻井液侵入深度。获得了花港组下段致密砂岩基块岩样钻井液侵入深度,电阻测试法计算的钻井液侵入深度主要分布在34~49 cm,体积法计算结果为30~56 cm,钻井液侵入储层后伤害程度为78.2%~97.9%,伤害程度均为强。实验研究为东海区块在钻井和完井作业中控制滤失,减小损害程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2011年9-11月和2012年3-5月在舟山渔场捕获的496尾龙头鱼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龙头鱼矢耳石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龙头鱼矢耳石呈不规则卵圆形,其基叶较长,翼叶不发达;后端具波纹状叶形晶状突,无后基叶和侧基叶。龙头鱼矢耳石形态指标AD(L)、CE(H)、OA(L1)、OD(L3)、AH(b1)、BG(b2)、AB(c1)和AG(c2)可代表龙头鱼矢耳石主要形态特征。8个指标均与体长及纯重呈显著正相关,其中L与体长及纯重相关性最强。龙头鱼矢耳石各指标值对长轴长的比值与其体长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其耳石形态在生长过程中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于尝试从东海内陆架上建立全新世高分辨率的东亚冬季风替代性序列.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中部的PC-6孔(740 cm)进行AMS14C年龄测试和粒度分析,综合沉积构造、沉积层序与海平面变化讨论该孔的沉积环境,其上(0~450 cm)、中(450~540 cm)、下(540~740 cm)段分别对应于前滨、近滨和与现今环境基本一致的浅海沉积环境,其中上段的沉积作用主要受控于东海冬季沿岸流.通过计算该孔的粒级-标准偏差,提取了环境敏感粒度组分,该孔沉积物粒度由以28μm为界的2个粒度子体构成,它们的峰值即约5~6μm与102~125μm分别为对应于冬季沿岸流和波浪的敏感粒级;细粒组分(<28μm)对应于沿岸流,为沿岸流所携带,表现为平行于海岸的横向迁移,粗粒组分对应于波浪,沉积物以垂直于海岸的纵向迁移为主.PC-6孔上段细粒组分的含量一般在85%以上,利用其平均粒径序列建立了研究东亚冬季风演化的替代性序列.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8~1999年东海拖虾作业渔获的武士鲟同年逐月生物学测定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士(虫寻)年间渔获个体大小变化不显著,优势甲宽组为50~75mm,雄蟹个体平均明显大于雌蟹,年间雌雄性比为1:1.08,繁殖期长,几乎周年都有性成熟个体,繁殖盛期在6~9月,不同个体怀卵量在92 850~381 167粒之间,最小抱卵个体甲长为35 mm,甲宽为50 rmm,体重为25g.周年摄食强烈,雌蟹要比雄蟹更甚,没有明显的季节差距.同时,根据1998~1999年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武士(虫寻)资料,以渔获率表示调查海域武士(虫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定量分析了武士鲟在东海的数量分布情况,武士鲟主要分布在31°00 N以南的40~100 m水深海区,资源数量分布均匀,但总体资源密度较低,难以形成明显的中心渔场.  相似文献   

19.
东海武士040301.gif (339 bytes)生物学特性及资源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8~1999年东海拖虾作业渔获的武士鲟同年逐月生物学测定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士(虫寻)年间渔获个体大小变化不显著,优势甲宽组为50~75mm,雄蟹个体平均明显大于雌蟹,年间雌雄性比为11.08,繁殖期长,几乎周年都有性成熟个体,繁殖盛期在6~9月,不同个体怀卵量在92 850~381 167粒之间,最小抱卵个体甲长为35 mm,甲宽为50 rmm,体重为25g.周年摄食强烈,雌蟹要比雄蟹更甚,没有明显的季节差距.同时,根据1998~1999年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武士(虫寻)资料,以渔获率表示调查海域武士(虫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定量分析了武士鲟在东海的数量分布情况,武士鲟主要分布在31°00 N以南的40~100 m水深海区,资源数量分布均匀,但总体资源密度较低,难以形成明显的中心渔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