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运用进化稳定策略为核心的进化博弈方法,对目前困扰高等院校的学费收缴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学校和学生之间在学费问题中的进化博弈解.  相似文献   

2.
运用进化博弈理论研究交通安全问题,构建交通出行者群体之间以及交通出行者群体与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及其复制动态方程,并对复制动态方程做了分析与讨论,得到了博弈模型中各博弈方的进化稳定策略,并根据所提出的博弈模型,提出了减少我国交通安全事故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传统博弈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指出完全理性是传统博弈论均衡选择的最基本假设和完全理性在动态博弈中的局限,提出有限理性与动态学习是动态博弈中多个智能体选择的基础;探讨了不断改善有限理性的进化学习方法和智能体选择机制;解释了进化博弈与进化稳定策略的本质;指出了传统博弈论与进化博弈论的区别;提出了有限理性下进化博弈与合作机制研究的问题,给出了有限理性下进化博弈与合作机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谭颖 《科技信息》2012,(5):202-202,180
根据复制动态博弈理论,对供应链物流环节中的信息共享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进化稳定策略分析信息共享群体之间的有限理性重复博弈,分析群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博弈模型对信息共享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来分析信息共享群体的策略取向,建立信息共享群体之间的博弈与信息包裹群体之间的博弈复制动态方程,找出了供应链信息共享的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进化博弈理论研究赈灾资金使用的监察问题,建立了受灾地区地方政府与监管部门之间的非对称进化博弈模型,并利用微分方程的局部稳定性理论讨论了不同参数水平下的进化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商贩与城管执法人员之间的冲突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首先基于进化博弈理论,建立小商贩和城管执法人员之间的进化博弈模型,将动态演化过程融入模型,更好地反映博弈主体的策略改进过程,并利用软件对演化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其次通过对各博弈主体复制动态方程的分析,得出系统不同初始状态下,各博弈主体的最终稳定策略;结果显示:小商贩和城管执法人员选择何种策略,与系统初始状态的参数有关;同时城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对于规范市场秩序、美化城市市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用约束问题解的最优化方法对双对称博弈中进化稳定策略存在的条件进行等价处理,研究了其中各种形式的进化稳定策略的存在性条件,得到了一个纯策略是进化稳定策略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为对角占优策略,并给出了在双对称博弈中,混合策略成为进化稳定策略的一个充分条件是此策略满足两点:一是内点纳什平衡,二是博弈矩阵的二次型在零和空间上恒为负值,这些结果独立于已有文献。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解决农商行改革面临的信贷风险挑战,利用进化博弈理论,建立农商行与贷款客户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博弈主体的复制动态方程,得出不同状态下博弈主体的稳定策略,利用软件进行动态演化过程的仿真.结果表明,在有限理性假设下,农商行和贷款客户的进化稳定策略与博弈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基于进化博弈的结果,提出促进农商行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者阐述了适应性计算模型及其在合作的进化领域的应用,然后分析了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IPD)问题,并用Java语言实现,为进一步研究适应性计算在制度对人类行为演化的选择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非对称物流联盟合作关系的进化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研究了非对称状态下同性质物流企业物流联盟的合作协调问题,通过对非对称物流联盟特征的描述,标定进化博弈分析的基本条件,设计复制动态方程进行合作进化博弈分析,以相位图形式表达物流联盟合作关系的进化演变过程,并讨论了合作概率与各因素的变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企业联盟合作的稳定性与合作成:本、保留收益、联盟收益以及利益分配率等因素相关,联盟收益与利益分配率越大,博弈双方的合作意愿越强,联盟越趋于稳定.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现代商业采购目的,开发了一种复杂标的物的投标决策模型。通过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在复杂标的物投标决策过程中,用户偏好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以及用户在竞标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了解竞标情况而确定自身最终的评判标准的动态过程,并对这种博弈局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给出了该局势下投标决策最优报价的解析结果。结果表明:在复杂标的物的投标决策过程中,用户偏好显著改变了竞标者之间的博弈的结果,用户偏好在一定范围内时,会有新的均衡出现,且新的均衡与用户偏好和收益密切相关。博弈过程由简单的价格竞争演化为用户和竞标者、竞标者和竞标者之间相互紧密关联的策略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双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产量决策行为,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建立了一个不同理性、不同结构成本函数的双寡头博弈模型,定理证明了该模型Nash均衡点的存在性,并给出了在不同参数条件下Nash均衡点稳定性的充分条件,然后数值模拟出分支、混沌和奇异吸引子等复杂的动力学现象.分析表明寡头理性的变化会对博弈结果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并可能会导致混沌的市场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了城市交通系统诱导控制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诱导控制决策过程是一个多主体和多价值准则的决策过程.引入Stackelberg博弈理论,构建了城市交通系统诱导控制的Stackelberg模型,将问题描述为一个双层规划模型.最后,设计了基于灵敏度分析法的启发式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14.
体育比赛的旅游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把旅游业放入体育比赛的视野,根据人们对文化、娱乐、体育的多样性需求,将体育比赛和旅游活动进行组合,增加国民体育文化的内涵,并促进比赛举办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走体育比赛和旅游产业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博弈的分类,是博弈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传统博弈论关于博弈的分类实际上只考虑了两个分类准则,分别记为信息的完全性和信息的动态特征。于是,传统博弈论得出了关于博弈的如下分类: Game/(θ1∩θ2)=(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本文在此基础上引入关于博弈分类的第三个分类准则:信息粗交流准则,记为=信息交流的粗糙度。由此,我们得到关于博弈的如下分类:Game/(θ1∩θ2∩θ3)=(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全信息粗交流静态博弈,完全信息粗交流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粗交流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粗交流动态博弈)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模糊合作对策的分配能更好的应用到现实的分配模型中,以模糊合作为工具,在传统τ值的基础上,定义了广义特征函数下模糊对策的τ值,同时讨论τ值的有效性、限制成比例性、可替代性、哑元性等性质,并用上述性质证明了τ值的存在唯一性。从而,扩展了模糊合作对策解的研究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典博弈理论是基于完全理性假设成立的,有限理性理论的诞生对经典博弈理论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该理论认为博弈方的决策能力是有限的,博弈方的决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众多因素中获取决策规则的问题变得相当重要.论文算例给出了影响博弈方决策的因素,应用粗糙集方法,提取博弈对手的决策规则,使博弈方深入了解对手情况后,作出新的决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企业在招聘人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已有的人才招聘博弈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人才招聘模型,探讨了解决人才招聘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种种博弈,而在博弈的过程中,竞争情报有着重要的作用。竞争情报掌握得越多,决策的制定也就越科学与完善,博弈也就越能取得胜利。介绍了博弈论的概念与要素,分别分析了竞争情报在完全信息博弈与非完全信息博弈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竞争情报对于博弈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From the viewpoint of game theory, this paper proposes a model that combines QoS index with price factor in overlay access networks, and uses the multinomial logit (MNL) to model the choice behaviour of users. Each service class is considered an independent and competitive entity offered by each provider, which aims at maximizing its own utility. Based on noncooperative game, we prove the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equilibriums between QoS levels and prices among various service classes, and demonstrate the properties of equilibriums. Finally, these results are verified via ntunerie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