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庄子·天地》篇中“象罔”概念,自古以来训者甚众。有从中国传统“象”思维的角度出发将其理解为“似有形而无其形质”的一种“虚象”;也有从“无”的角度将其作“无心”“无形迹”之解的。结合前人“象”与“无”的双重阐释视角,将“象罔”概念作“无心”与“几微”之象加以理解,即以“无心”之状态得“无心之象”而后才能得“道”,同时这一“无心”之象其本身也是一种“几微”之象,是在获得庄子所言“玄珠”之前的一种萌兆。  相似文献   

2.
“乾知”出自《易·系辞上》,汉唐易学多以“知解”“知觉”释“知”,并未将“乾知”看作一词。阳明心学兴起后,浙中王门的王畿使用“良知”这一阳明学的核心概念解释“乾知”,提出“良知即乾知”这一命题。王畿此说的用意在于借助大生广生之“乾知”证明“良知”亦属实体性存在。也就是说,“良知”既是道德领域无善无恶的心性概念,同时也是具有超越性的、宇宙万物的终极实在。这一思路在阳明后学以及现代新儒家处引发了一定争论。如何界定“乾知”与“良知”的关系,折射出学者对“良知”概念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3.
“SOS”是船舶遇险呼救信号,这是在一九一二年国际无线电通信会议上规定的。当时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忆和电讯收发,并无特殊意义。后来,大家习惯把“SOS”作为“save ourship”或“suspend otherservice”这两句话的缩写,其中文意思为“援救我船”或“暂停其他工  相似文献   

4.
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1)单句里的命令句。意思是“只要是差使大家都得去干”。这句充分显示了口语特征。 2)“但”,音义同“只”,相当于现代口语的“只要是”或者“凡是”,偏正词组。早期白话里“但”这种用法很普遍,《水浒》里就很多。“但有的差使”是主语,“有的差使”是“但”的宾语,易言之,主语的内部结构是“判断词——宾语”形式。”“有的差使”的“的”是表示完成体的时态助词,相当于“了”,但具有口语特征。又,下文“下的车”就是“下了车”。谓语是主谓词组“无推故”,是“你等无推故不干”的紧缩形式,省去主语  相似文献   

5.
“无讼”的法文化传统始于儒家的社会理想,是所谓“以德去刑”之极端;随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法治精神的东渐与公民意识在中国的成长,特别是近两年不断曝光的民事大案,“无讼”传统受到了猛烈冲击;公民的诉讼权要求促使这一传统观念的内核发生裂变;而当前中国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为“无讼”传统的延续带来一线转机。  相似文献   

6.
一现代汉语表示肯定的判断结构,有判断词是一般规律,无判断词是特殊规律。“我是学生”不能说成“我学生”。“今天星期五”虽然可以不用判断词“是”,但是究竟不是常规。非常有趣的是,与现代汉语相反,古代汉语无判断词是一般规律,有判断词是特殊规律。这是古代汉语语法不同于现代汉语语法的一大特点。古代汉语无判断词的判断结构,大致有五种情形,先分组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求乞》具有极强的诗性与音乐性,“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是这篇“音乐诗”的主旋律。它揭示着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生命枯竭,心灵隔绝的生存困境,又凝结着鲁讯个体的悲凉,绝望的生命体验。《影的告别》最基本的观念是“有”与“无”,是对“他”世界里的“有”的拒绝,对“无”-“仿徨于无地”,“消失(沉没,吞并)于黑暗”的选择,以及“全属于我自己”的世界里“有”的“无”,“空(虚)”向“充(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常见研究将《坛经》的般若思想分析为“空”“中道…‘无分别”等方面,这种方法流于简单,没有区分《坛经》对般若思想的侧重与择取。慧能并未多说“空”,而是将关于事物本质的“空”予以悬置。般若之“空”侧重于客体性质,而“中道”“无所得”等则侧重于主体实行。慧能运用的是般若的无所得的思想方法。这既是般若思想发展的逻辑结果,又是对时代精神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语言符号的对应性与任意性并无矛盾。对应性体现的是语言符号内部形式与其意义约定俗成后的一种关系。传统观点夸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忽视语言符号对应性,这有失偏颇。从对应性看“名物化”论会发现其问题所在,“名物化”与“名词化”理应存在对应关系,这是语言“形-义”符号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学会的未来     
本文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观念和社会结构变化出发,通过对学会的系统分析,提出学会“发展的地位”和“地位的发展”这一新课题。同时,从系统结构的角度,论证了“以作用求地位,以改革求发展”是当前学会的正确选择。提出“学会办实体”应是为了“实体办学会”,进而提出学会应成为“无围墙单位,无边界行业,无机器工厂,无婆婆法团”,以是为学会的未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沈志勇 《科技智囊》2011,(8):I0024-I0027
中国企业普遍处于低利润区甚至无利润区,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如何实现中国企业从“挣血汗钱”、“卖苦力”向高利润转变,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庄子认为“无”是“道”之本源,“虚”是“道”之禀性,“无”与“虚”蕴藏着勃勃生机。芒德勃罗发现了空集的价值,揭示了自然界虚实相间的生长状态。庄子和芒德勃罗都“以无观有”,认为“无”是“有”潜藏的存在,“无”和“空”是生成万物的根源,在“空隙中生长”是宇宙的常态。芒德勃罗的空集是一种形而下的研究,其指向是现实存在物的实体和空隙合一,是对象性的整体观。庄子之“无”所看重的是人内心世界的空灵,是主客心物合一的非对象性的整体现。  相似文献   

13.
杨义乐 《科技资讯》2022,(3):223-225+232
该研究在相关专家提出“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现象”以及“无兴趣”“无知识”“无技能”两种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分别从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设置这3个方面对大学生“三无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和分析,主要总结为:课程设置上层缺失,以及课程落实的实际操作不容乐观;体育老师团队的亟待优化;基础教育对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缺失等。  相似文献   

14.
这两部书,有两个共同致命之处:一遵从根本没有的“诗无达诂”的谬说。依马列主义原则,事物是可知的,信“诗无达诂”,就是说诗不可知了!二坚持“凡是”,“凡是”就是教条,教条当然也就是违反马列主义原则了!  相似文献   

15.
这是波兰外长首次访华,“波中双方应更好地互相了解,更好地研究对方……”。“我们意识到除了改革别无他路……”,“要建设‘波兰模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明哲理,修哲心,践哲行,这是人自身修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实质上讲,这就是要认知“中理”,心守“中欲”,实践“中行”.“中理”,就是摈弃了左、右两极谬误的中真之理;“中欲”,就是摆脱了禁欲和纵欲两极的正当适度的中正、中平心欲;“中行”,就是无过无不及,无狷无狂的“中正”践行.如何做到“中行”?在知行“中理”和践守“中欲”的基础上,一要适应“中时”,二要致达“中和”,三要秉持“中性情”,四要依守“中规则”,五要依守“中规范”.“中行”不应只是个人的行为要求,而应该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全社会的行为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任悦 《世界博览》2009,(15):36-39
来纽约之后,我把自己msn的签名改为“米国奇遇记”。这并非是一个幼稚的玩笑,在这里,我时常感到自己如同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姑娘,现实和虚幻交错,生活有一点点超现实。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并非是“美国”,于我而言,它是一个似有似无的“米国”。  相似文献   

18.
充分条件关系的定义历来是逻辑学关注的焦点,传统形式逻辑的界说是“朦胧的正确”,而正统数理逻辑的规定实为“清晰的荒谬”。“事件A是B的充分条件”的逻辑含义是“可独于A、B的有无确定(这称为“第一独立性”)不会是有A而无B”。这便是非纯真值函数的复合事件——充分条件事件“若A则B”。其间的“前件A为有可独立于后件B的有无确定”称为“第二独立性”。包含在充分条件关系中的逻辑性质两个独立性是人类能以有限把握无限、从已知进入新知的逻辑依据,是逻辑科学这座大厦两块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看中国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来说,一个洞若观火的事实是,中国“崛起”的道路只有一条,这就是如何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坚持和平“崛起”。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20.
中式心理咨询有很多方法,阴性法是其中之一,它和阳性法一起构成了中式心理咨询方法体系的根基。阴性法主要体现出调节、控制、降低、转化、适应等一些特性,像水一样适应各种环境和事物。具体体现出九个方面的调节方法:理解"上善若水"、降低追求的目标、接受现实、控制愤怒、活在当下、抛弃"应该"和"绝对"、凡事都做最坏打算、明确规则和道德、理解"亢龙有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