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放型外语人才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因素。随着河南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开放型人才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外语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了解社会对开放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提出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萍 《河南科学》2011,29(9):1125-1129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需要中原经济区平台的构筑.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的河南省,深入剖析其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在问题,才能构筑起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真正从根本上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霍丹 《科技咨询导报》2014,(10):154-155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高校也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其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高校培养思路,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原经济发展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而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才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只有那些既能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又能在社会实践中灵活运用的创新人才,才能给中原经济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河南高校应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实现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社会对食品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增加,同时对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对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从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两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基本思路,并在理论教学课的建设、课程内容、"精品课"的建设、实践教学课的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揭示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培养城市规划专业创新型人才,从教学计划安排、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了"2431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两个阶段,四个板块,三个结合,一个体验,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核心举措包括:实施3+1分流培养、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契机进行科研训练等,在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实践表明,该项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而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为了关键.虽然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要转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把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逐渐形成以学生为探究主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了信息化时代对图书情报人才的要求,探讨了创新型图书情报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构建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教育创新首先人才培养模式要创新,构建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积极地探索和发展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推进教育改革、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医学专业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5):121-125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是中部经济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全区发展不均衡,城市竞争力是进行城市一体化研究的重要参照指标,实现整合性的一体化发展对于中原经济区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学》2017,(2):299-307
随着高铁的迅速发展,为了探讨高铁对中原经济区城市间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基于成本加权栅格法,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一日交流圈等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各城市在高铁和非高铁情况下的交通可达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高铁具有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整体提高了中原经济区的交通可达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同城效应",促进中原经济区的经济一体化;(2)高铁加剧了城市间交通可达性的不平衡,高铁沿线站点城市获益最大,其等时圈受高铁轴向延伸引导作用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中原经济区城际高铁和我国其他地区高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学》2016,(6):966-972
采用2003—2013年中原经济区201个县域的面板统计数据,运用DEA方法,对201个县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2003—2013年,中原经济区各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的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逐渐放缓.2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技术效率东部地区要高于西部地区,区内差异较大,受地形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较大.3通过对中原经济区各县Local Moran’s I指数的研究,Local Moran’s I值从2003年的0.29上升到0.48,技术效率在空间上的集聚呈现出由弱到强的趋势,并日益"两极化",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两种空间发展模式为主的状态.针对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完善粮食生产技术空间配置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冰 《创新科技》2015,(3):49-51
本文分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理论内涵,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指市场能够满足不同的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玩家设置了配置层次资本资源。为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完成了"顶层设计",也开启了资本市场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节点城市的发展状况,按照聚类分析原理,运用聚类分析法、相关系数法、极大不相关法和征询专家意见法,选取自然生态相与人文生态相中的27个因子,构建生态宜居评价体系。引用熵值理论,采用物元分析法,联系模糊集与欧氏贴近度,建立熵权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整体水平为中等偏好,提升空间很大;群域内各节点城市发展不均衡,生态宜居水平差别较大,其中,郑州最好,济源、新乡、漯河、许昌次之,焦作、洛阳、开封、平顶山较差。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临空经济出现较强的发展势头。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建设将打开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突破口,使中原经济区出现核心增长极,提升我国航空运输的竞争力,优化河南的产业结构,促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协调发展,提高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水平,构建中原经济区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借助DEA模型,系统地分析了2001-2011年中原经济区农业生产效率,并将之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探讨农业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因素.研究发现:(1)综合效率总体上处于中低层次,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2)研究时段总体上下波动明显;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变异系数变化波动性较为显著,且二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3)综合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作用;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略强于规模效率.(4)规模效率整体较高,且分布较为均衡.(5)中原经济区目前大多数县域单元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河南省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社区群众体育发展的有关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方法参考已有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群众体育研究相关文献,并结合实地考察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相关问题,指出解决办法。结果中原经济区农村社区群众体育人才短缺,组织管理松散,体育活动资金投入紧缺,是造成难以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解决对策应该是完善城镇化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发展农村社区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立以体育教师为主导的农村社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引导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中新型农村社区群众体育健康发展。结论人才培养是基础,经费投入、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村社区群众体育持久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梳理信息化概念内涵,构建信息化水平分析模型,采用熵权灰色关联、系统分析法、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5-2014年中原经济区信息化水平时空特征并进行了原因解读.结果发现:中原经济区信息化水平时序上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互联网普及率作用明显.空间分异上,高水平区只有核心城市郑州一个市域单元,并在洛阳与晋城形成较高水平区;较低水平区、低水平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及较高和中等水平区周围.空间关联格局总体以Low-Low区和High-High区为主,空间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局部空间关联格局未出现High-Low区,推断信息化高水平区未产生大面积的正向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信息化水平早期受科技、技术等因素限制明显,近年国家政策与扶持作用初见成效.区域之间的区位条件、信息教育和科技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差异是空间格局形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得2004-2013年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城市效率水平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邻近性和波动性,城市效率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城市效率水平相当的城市在区位上较为集中;(2)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效率高水平区由2004年的中部、北部转移到2013年的西部和东部;(3)郑州、漯河、济源、亳州、邯郸、长治、晋城和运城等8个城市的城市效率属于高效稳定型,开封、洛阳、平顶山、濮阳、许昌、南阳、周口、淮北、宿州、蚌埠、聊城、菏泽、三门峡和邢台等14个城市属于波动变化型,其余的8个城市则属于亟待增强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