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与卡夫卡,都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作家,在面临现代文明摧残人类精神家园之时,他们在作品中不约而同地表达了恐惧和忧患意识。依据后现代主义理论,可从对现代文明的厌恶怀疑态度、文明社会的异化现象、人类社会前景的忧虑三方面比较二者对现代文明反思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贯穿于沈从文作品中的一个总的思想基调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沈从文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其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多姿多彩,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本文意图从心理透视、意境创设、文体革新等三个方面探析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贯穿沈从文作品中的一个总的思想基调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沈从文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其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多姿多彩,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本文意图从心理描写方面探讨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等诸方面,也都有着多样的特点,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本文从心理透视、小说的意境、小说的语言、小说的文体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在沈从文看来,美在生命,艺术创作是求得生命的永生。他的作品影响了当代文坛的一些作家,诸如张承志、水运宪、古华等。研究沈从文的作品和他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李蕾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3):34-35,37
水在沈从文的生命与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沈从文作品《边城》中湘西水世界的景美、人善、情真几个方面揭示沈从文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边城》主旨的探讨,论者很少从《题记》的角度进入,谈及沈从文的创作观,特别是生命观时,论者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缺陷。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是从题记和文本内容探讨作品的主旨:爱和死亡;其二是阐述沈从文的创作观,主要围绕创作观的核心问题:为何要创作的问题。沈从文的创作是为了生命。生命以三种形态展开:健康的生命,自由的生命,审美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是一个最小说家的小说家。沈从文最怕的是别人把他的作品当作通俗小说来读。他不无忧虑地告诉人们:“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然而不幸而言中。自他的作品出现以来,多多少少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是一部洋溢着忧患意识的作品,其忧患意识的主要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晚明统治的忧患,对现实世风的忧患,对传统儒家文化遭受宗教冲击的忧患。透过这份凝重的沉思,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淑人拯世的强烈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郭军 《科技信息》2010,(21):I0118-I0118,I0120
《阿丽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著)和《阿丽思小姐》(陈伯吹著)均是以同名儿童为主人公撰写的系列作品。这三部作品无论是从编创动机、“幻想”构成的方式以及折射的儿童观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黑魇》为核心,参照同一类型散文作品中的其他几篇,再辅之以同时期的几篇文论,进行文本细读,来理解和叙述沈从文昆明时期的思想重心、感触接点、精神踪迹和文学理解,特别描述出其精神迷失的具体情形,并强调其文学理解的庄严,从而论述沈从文作为一个作家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看虹摘星录》和《七色魇》是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重要作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可以看到沈从文思想的变化过程:由主体生命爱欲经验形式出发,从自然中明悟生命的庄严,将欣赏之爱扩大到自然之爱;因生命包含着对民族的隐忧与希望,揭示社会需要一种新的信仰和明确而单纯的大爱。因之,读者可以体会沈从文"燃烧情感以证真理的勇气和诚心",更好地理解沈从文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2.
<正>忧患意识是人类心理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诗歌作为表现主观情志的重要载体,必然包含了人类的忧患意识。曹操、曹植父子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突显了他们的忧患意识。对前人作品的继承以及共同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使他们诗歌中的忧患意识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个人特质的差别和人生际遇的不同,又使他们诗歌中的忧患意识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乱世大局的担忧、理想功业的忧虑和个体生命的嗟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深受道家文化特别是庄子哲学的影响.本文主要以<菜园>为视角,探讨沈从文对庄子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作品所呈现出的悲剧的平淡与深沉特色.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创作中喜欢用"三"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道家的宇宙模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从尚"三"特征出发,探讨沈从文创作的影响,本文考察道家文化从而进一步挖掘沈从文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赵军平 《科技信息》2010,(35):I0419-I0419,I0441
湘西世界是沈从文心中理想的家园,心灵的归宿。在他湘西系列的作品中,给我们勾勒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画卷,湘西是作者心中的圣士。沈从文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在那里世代生活的人们,尤其是女性,他们一任命运的拨弄而不变初衷,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泪水和欢笑;模糊了幸福与悲痛;淡忘了追求与信念,相信生来如此。沈从文则力求展现湘西女性的悲剧命运。自身性格特征与外界因素的束缚使他们无法走出命运的沼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可谓是一位风格特异的作家。他以高远的眼光探寻生命的意义,在作品中尽情的展示各种生命形式。通过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把握其生命美学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中最为出色的作品,以叙事、写人、纪闻、写景、状物、抒情为主。描写从常德沿沅水溯流而上的各种见闻,将这条绵延的长河上的景物、人事交织在一起,绘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湘西人民生活图。沈从文的许多作品不仅表现湘西人民的美好生活,隐隐之中还流露出他的孤独寂寞之色,在其《湘行散记》中同样体现出这一蕴味。  相似文献   

18.
《八骏图》是沈从文1935年创作的一篇小说,在这篇作品中沈从文很好的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原理,对人性的丑陋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本文旨在分析精神分析学在小说中的体现,以及小说的其他一些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9.
浅议沈从文生平作品及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沈从文的生平作品及他对我过文学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理论的两大重要特征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均存在于沈从文与卡夫卡的作品之中,但两者作品又各有侧重.具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