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松林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3):51-54
对周作人与吴宓的文学思想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周作人的文学观以个人为本位,提倡“人的文学”;吴宓则更关注作为整体的人生。周作人一贯坚持“无用之用”的文学功利观,而吴宓的文学功利观以提倡道德为中心。周作人积极倡导“文学宽容观”,吴宓则站在新人文主义立场上持保守的文学观。周作人注重文学作品自身的审美艺术特征,吴宓主张文学的道德教化功用,但也表现出对形式美的推崇。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和徐志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本文从译学共时研究的角度分析、比较梁实秋和徐志摩的翻译思想,旨在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二人的翻译思想、翻译作品以及二十世纪初中国翻译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大量西方著作通过翻译进入中国。但是,无论是译介的材料还是具体的译介方式以及使用何种语言作为译介的媒介,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想法。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派,在翻译中,鲁迅一直主张直译,除了坚持用白话文翻译外,还积极引进欧化的句式和词汇,意图别求新声于异邦以及通过翻译改造中国语言,进而实现中国国民性的改造。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保守派,吴宓主张意译,不仅力求文章顺达,更注重新材料入旧格律,以实现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相似文献
4.
5.
蒋进国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2):97-101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语境的变化,吴宓研究越来越显得有讨论的必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吴宓研究逐渐开始,1990年代升温,论文主量逐年增多。吴宓研究显出一定的阶段性特色,主要从与吴宓相关的学派、思想、生平、著作(日记)、文学理论及批评等研究范畴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帆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对照《吴宓自编年谱》和《吴宓日记》,我们可以发现 :在两个文本中 ,吴宓对自己婚恋生活的叙述有较大的出入。这些“出入”及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使我们看到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吴宓的情感真实——这些“真实”是我们在面对吴宓时无法回避的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与钱钟书是我国四十年代散定作的两位大家。感知相依、情理相融的体特征,机智幽默的行风格是其共同之处,而出身教育、创伤思想与个性的差异亦导致了他们不同的散风格,即洒脱容与、幽默雅谑与汪洋恣肆、谑而多虐。他们的幽默散创作于当时国势日危的背景之下,于政治意义上固无足取,但在审美意义上却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均东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1,(4)
梁实秋的整个散文历程和散文创作是一个繁富的文化系统。本文立足追求,旁及失落,全面探讨了他孜孜以求的文学轨迹及其散文的奇异价值,对他的人生和作品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21世纪初由胡庚申提出的重大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梁实秋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翻译家。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来探究梁实秋的翻译实践和理论扩宽了生态翻译学理念的运用范围,有利于生态翻译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对研究梁实秋的翻译实践和理论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自然经济的经济形态和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价值取向,造就了中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群体本位,培养出传统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但也扼杀了个人的开拓性和创造性。多元文明融合的西方文化,在海洋贸易及人与海的搏斗中,培养出个体本位的文化精神,形成了平等的人格意识和法律精神,同时也造成了家庭结构的松散和亲情的冷漠,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张永刚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1):39-40
作为七子派殿军,吴国伦在其创作和理论上都取得了不斐的成就。文章考察了吴国伦生平及其创作,认为其文学复古并不是贯彻始终的,而是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变,学界对吴国伦应有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时务报》的创办及发行过程中,四川达县的吴德潚、吴樵父子作为报纸的幕后支持者,参与了《时务报》筹备、发刊、发行的主要过程,在制定办报方针策略、推荐梁启超参加《时务报》、筹备费金、获取官方认可,在西南地区、杭州等地报纸发行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时务报》发生内部矛盾时,吴氏父子对调解汪梁纷争也超到了重要作用。吴氏父子之所以积极参与《时务报》的种种活动,与他们具有维新思想和忧国思想有密切关系。但由于他们的活动多处于幕后并且是阶段性的,故其作用未被世人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刘海霞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4):21-26
著名宰相李泌主要活跃于唐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其时唐朝转衰,战乱频仍。李泌亲历了唐朝边疆的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三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状况,李泌亲身参与的唐朝对边疆的决策,也反映了三朝皇帝经略边疆的观念。总体看来,三朝时期边疆政局动荡,中央政府急于平乱,然而政策上主动性不足;经济方面较为困顿,制定政策时存在着盲目的倾向;经略边疆地区的文化观念方面表现出礼与防并重,而随着局势的发展,也存在着无法坚持既有礼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在1972年被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以情节"节选"的方式改编拍摄成为电影《快活林》。该片导演张彻在相对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武松这一小说中极富传奇性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编式重塑,通过对其侠义性格的着意彰显与小说中男性情谊的有意张扬令这一艺术形象更显丰满、立体,体现出改编者对于小说原著思想内涵的特殊理解及当时香港电影对于《水浒传》的独特诠释。 相似文献
16.
新月派的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特色而又较复杂的文艺理论家,最典型体现了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转化与影响,其新人文主义人性论文艺思想,为人文精神失落及学术衰微的现状提供一点警示. 相似文献
17.
张兰仙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2)
时评语体和文艺语体具有同一性,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话语面向一般社会公众,语言不需要高度的专业化和程式化。但是也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思维、言语表达、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篇幅长短及社会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青年时期曾热心于政治而晚年潜心于学问的梁启超,不论从政还是治学,都有一个终极目的--兴邦救国.这使他的治学生涯既融进了政治家的风范,又具备了学者的品格.而他的文艺思想亦兼具二重性,既重其学术性,即文学本身特质的探求,又重其政治性,即对政治与民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