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立了考虑离合器摩擦系数变化及离合器性能衰减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车辆起步过程动力学模型,以车辆起步过程冲击度、滑摩功和起步滑摩时间为优化目标,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获得了车辆起步过程离合器最优传递转矩。针对离合器摩擦系数变化及离合器性能衰减对车辆起步过程离合器压力控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离合器压力非线性鲁棒控制策略,以实现对离合器最优传递转矩的跟踪。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线性鲁棒控制策略能够在离合器摩擦系数变化的情况下实现对离合器最优传递转矩的有效跟踪,跟踪误差不大于0.02 N·m,且能够适应摩擦性能衰减导致不同寿命阶段摩擦系数的不同变化规律,与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PID)控制策略相比具有更精确的控制效果和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液力机械传动装置湿式多片离合器的结构特点,研究了离合器单摩擦副转矩的传递特性,提出了等效摩擦系数概念,用以描述摩擦副接合过程经历的不同润滑阶段.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湿式离合器多摩擦副不同接触面接触压力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片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转矩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所建立的转矩模型和功率损失模型均大于传统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工作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增加润滑油黏度或减小表面联合粗糙度,可使接合转矩上升平稳;减小摩擦副弹性模量,会使粗糙接触转矩响应减慢,增加接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车辆蠕行性能,对搭载干式离合器的车辆在长时间蠕行过程中离合器摩擦转矩、车速失稳比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销—盘试验分析了干式离合器长时间滑摩过程中离合器摩擦副摩擦系数与摩擦副温度、压紧力、滑摩速差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摩擦副温度低于195℃时,铜基粉末冶金材料与65Mn合金组成的摩擦副摩擦系数随摩擦片温度升高而增大;摩擦副温度在195~270℃时,摩擦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超过270℃后,摩擦系数又随温度升高增大。同时,摩擦系数随着滑摩速差增大而增大,随着压紧力增大而减小。由所建立的车辆传动系统模型探讨了车辆在长时间蠕行过程中摩擦副摩擦系数发生变化、离合器摩擦转矩失稳、车速发生波动的规律。在蠕行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车速变化比例随着坡度增大而增大,在17.4°坡上,车速变化比例达到100%;在4.8°、11.5°、17.4°坡上车速变化比例不超过30%的最大蠕行时间分别为96.41 s,32.01 s,6.98 s。  相似文献   

4.
为通过摩擦转矩试验准确得到湿式离合器真实传递的摩擦转矩,建立了SAE#2试验台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试验台两摩擦副和六摩擦副湿式离合器摩擦转矩测试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随后提出了摩擦转矩测试误差系数以表征离合器真实传递摩擦转矩相对于测得转矩的增大程度,并对离合器主动端转动惯量和系统附加惯量对摩擦转矩测试误差系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速转矩传感器测得的转矩并不是离合器真实传递的摩擦转矩,而是转速转矩传感器主动部分的惯性转矩,且小于离合器真实传递的摩擦转矩.随着离合器主动端转动惯量的增大,摩擦转矩测试误差系数线性增大;随着系统附加惯量的增大,摩擦转矩测试误差系数逐渐减小且减小速度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5.
以某型工程车辆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步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并建立了起步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起步过程仿真模型.针对各种工况下的起步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并综合离合器离合速度、油门开度等因素对起步时间、整车冲击度以及滑摩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遗传算法,对离合器结合过程的摩擦转矩曲线进行了优化;利用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控制器对起步过程离合器液压系统进行控制,优化起步品质,改善起步性能.  相似文献   

6.
许晓红 《科技信息》2008,(36):112-113
本文论述了离合器的系统模型,分析了离合器接合过程中两个性能评价指标——冲击度、滑摩功。确定了离合器接合量和接合速度作为控制对象,并得出了“快-慢-快”的接合控制规律。根据离合器控制策略,完成了汽车起步离合器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7.
车用高速多片湿式离合器摩擦副的流固耦合运动会引起摩擦片与钢片的轴向碰摩,使其产生较大的带排转矩,降低车辆传动系统工作效率.考虑摩擦副与间隙旋转流场之间的耦合运动关系,建立了摩擦副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摩擦片与钢片碰摩过程,构建了摩擦副轴向碰摩模型,进而求得带排转矩.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转速下的摩擦副非线性运动响应和带排转矩,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离合器转速的增加,在某一临界转速,摩擦副间发生轴向碰摩,摩擦副由稳定运动状态转变为混沌运动状态,此后离合器带排转矩随离合器转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过大的摩擦因数变化率可能引发离合器控制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摩擦因数变化率的可靠性补偿控制方案.利用SAE#2试验台,在不同输入转速、油温、油压下,完成了摩擦副摩擦因数试验,获得了摩擦因数随工作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摩擦因数变化率建立了失效评价模型,并设计了补偿模糊控制方案.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摩擦因数变化率较大的高温重载工况下,改进后的控制算法有效延长了离合器接合时间,提高了离合器摩擦副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汽车起步过程的离合器控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是对使用手动齿轮变速箱和干式摩擦离合器的传统动力传动系统进行改造,实现操作自动化而形成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装置.汽车起步过程的离合器控制按照快-慢-快3个阶段进行.离合器滑磨阶段的控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汽车起步过程中离合器接合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降低起步冲击度和减少离合器滑磨功为原则,提出了一种离合器控制策略.在装用AMT的桑塔纳轿车上进行的坡道起步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离合器控制策略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某款SRV AMT离合器起步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离合器接合过程中2个性能评价指标,即冲击度、滑摩功,通过对离合器起步接合过程的详细分析和某款SRV AMT起步试验的数据量化分析,确定离合器接合量和接合速度作为控制对象,并得出了"快-慢-快"的接合控制规律,最后指出了离合器起步控制的关键阶段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税收对某种物品或劳务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影响,税收对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税收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从弥补市场失灵,调节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状况,调控社会总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税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地球中反中微子的产生方式,并对反中微子的探测方式进行了说明.通过对能量分布函数的假设,研究了214Bi衰变产生反中微子的特有信号,并描述了偏移参数t对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网络背景下对图书馆员素质要求的变化,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和目前图书馆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探讨并分析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疲劳强度、零件的配合性质及耐腐蚀性的影响,指出机械加工时,不但要注重零件的尺寸公差,而且要注意零件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国内外城市边缘地带开发房地产的现状,分析了房地产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提出中心区是形成动迁的最初动力。  相似文献   

16.
潮汐对原生动物群落群集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珠江广州市段水位及水流受海水潮汐影响的规律,在该段的两个样点应用PFU法进行原生动物群落的采集;通过对样品进行镜检、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比较,得出在赶潮河段中原生动物的群集过程及有关的功能参数不受潮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传感器与测控技术实验台研究了用于高校教学的动态特性测定实验。该研究利用了现有的实验设备,将二阶系统振动源作为测试对象,运用了线性系统简谐信号输入和输出的特性,应用了示波器两个通道同时得到的李萨茹波形,完成了振动源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测定。  相似文献   

18.
论以人为本开展图书馆服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对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创新进行了探讨,剖析了以馆员为本和以读者为本这两方面的关系,提出开展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知识管理对图书馆学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的关系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及图书馆学学科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e influence of fly ash on the fresh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arbonation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a kind of curing agent which was applied to the hardened concrete surface was evaluated. Incorporating large volume of fly ash will risk the concrete carbonation. The curing agent could prevent the concrete carbonation, and the mechanism was expl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