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连续环状色谱分离果糖—葡萄糖工艺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32Ca^2+型树脂为吸附剂,进行了果糖-葡萄糖混合深液的分离试验,假定了相平衡关系、返混规律和相间传质机制不变的情况下,用果糖或葡萄糖色谱分离收集液的产率和分离度为目标函数,以进科浓度、进料液流量、冲洗液流量、支高度和床层旋转速度等操作条件为变量进行估算,取得一系列曲线和一些规律,可为连续环状色谱柱的工程放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静态法研究了果糖、葡萄糖及果糖-葡萄糖混合溶液的吸附相平衡关系,发现在实验范围内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研究了连续环状色谱(CAC)对果糖-葡萄糖的分离性能;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下果葡萄糖在连续环状色谱上的流出曲线,建立了数学模型以进行理论预测,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吸附等温线是色谱体系中组分的基本热力学性质,给出了一定温度条件下组分平衡态时在两相的分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色谱模型的解的形式.以迎头法测定了葡萄糖与果糖在氨基固定相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果糖在氨基柱上的吸附等温线为反Langmuir形式,并进行了温度影响测定,组分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葡萄糖与果糖的吸附等温线形式.吸附系数G和b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葡萄糖和果糖在氨基柱上的分离提供了基本的热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吸附等温线是色谱体系中组分的基本热力学性质,给出了一定温度条件下组分平衡态时在两相的分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色谱模型的解的形式。以迎头法测定了葡萄糖与果糖在氨基固定相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果糖在氨基柱上的吸附等温线为反Langmu ir形式,并进行了温度影响测定,组分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葡萄糖与果糖的吸附等温线形式。吸附系数G和b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葡萄糖和果糖在氨基柱上的分离提供了基本的热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叙述了高果糖浆的现实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生产发展概况。本项实验重点对果糖和葡萄糖的分离进行了研究。以国际上先进的理论为依据,以蔗糖为原料制取了含果糖高于90%的高果糖浆。  相似文献   

6.
棕榈酸果糖单酯的提纯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果糖单酯纯品,需要将果糖单酯与未反应的糖及脂肪酸、催化剂、以及其他残留物进行提纯分离。利用混合溶剂萃取的方法,对固定化脂肪酶(Novazym435)促合成的棕榈酸果糖单酯进行了提纯分离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剂环己烷-乙醇-水萃取棕榈酸果糖单酯的纯度可迭93.8%,收率迭到92.5%,同时确定了萃取的最佳等件是V(环己烷):V(乙醇):V(水)=2:2:1,棕榈酸果糖单酯的初始质量浓度在0.48—0.60 mg/mL,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7.
对利用间苯二酚法测定蜂蜜中果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并对其应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果糖与间苯二酚、盐酸共热生成的红色络合物在483nm处吸收峰最高;当间苯二酚质量浓度为2g/L、盐酸浓度为5mol/L、加热温度为100℃、加热时间为7min、果糖的质量浓度在0.2~2g/L之间时,果糖的质量浓度与吸光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35+0.5648x,r^2=0.9994.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冬枣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C18柱为分离柱进行色谱分析.色谱条件为:流动相V(乙腈)∶V(水)=80∶20,流速1.4mL/min,柱温3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10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本方法具有回收率高、灵敏度高、精密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冬枣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6-二磷酸果糖溶液在不同酒精浓度和pH下的溶解度以及不同1,6-二磷酸果糖溶液的浓度、温度及pH下的粘度,并给出了浓度对粘度的关联式.实验发现,溶液的温度和pH对溶液的粘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升高溶液的温度和降低溶液的pH有利于改善溶液的传质状况和结晶条件,为1,6-二磷酸果糖的结晶新体系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雪莲果等昆明市售18种水果中的糖进行分析.采用氨基柱进行分离,同时测定水果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分离度均大于1.5.检测限均为4 mg/L,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1.
给出线性等温线条件下葡萄糖、果糖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过程的一种优化方案.基于综合速率模型,采用MIMO-ARX模型在稳态附近对机理模型进行简化.并用Matlab对算法进行了大量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测定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离子色谱法检测蜜蜂中糖分的分析方法。用CarboPacTMPAl0(4mm×250mm)阴离子交换分离柱和脉冲安培检测器,对淋洗分离条件进行优化。选择18mmol/LNaOH为淋洗液,淋洗液流速1.0mL/min,总时间20min。该方法能较好地分离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天然蜂蜜中蔗糖含量非常少,利用此方法可以鉴别天...  相似文献   

13.
以多孔球状淀粉接枝共聚物为载体,以对一卜硫酸酯乙砜基苯胺(SESA)为载体活化剂,采用重氮化法共价偶联共固定糖化酶和葡萄糖异构酶.该共固定双酶体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淀粉底物,在PH6.0,60℃条件下,共固定双酶体系能将5%(质量浓度)DE-27糊精一步转化为果糖含量为20%的果葡糖浆,其催化效率是天然酶体系的1.6倍.  相似文献   

14.
水分和热胁迫对苗木针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为对象,研究了在水分和热胁迫下,苗木生长期间针叶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杉木针叶果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杉木针叶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却有显影响。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的交互作用对杉苗针叶的蔗糖含量也有显影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1.80%,蔗糖含量提高幅度达318.86%。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6.54%,蔗糖含量提高幅度为169.83%;(2)水分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针叶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的影响显,而热胁迫则对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影响显。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针叶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水分胁迫条件下葡萄糖含量提高了45.92%,果糖含量提高了34.01%,蔗糖含量提高了138.32%。热胁迫条件下葡萄糖含量提高了36.07%,果糖含量提高了28.01%,蔗糖含量提高了22.82%;(3)水分和热胁迫尽管对花旗松苗木针叶的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有较显影响,但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花旗松苗木针叶的3种可溶性糖含量才呈现出上升趋势;(4)水分和热胁迫对北美乔柏苗木针叶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影响。其中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89.46%,果糖含量提高了90.32%,蔗糖含量提高了71.68%。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21.18%,果糖含量提高了45.97%,蔗糖含量提高了107.67%。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的交互作用对北美乔柏苗木针叶的蔗糖含量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甘蔗糖厂周边环境采集污泥、土壤及污水样品,通过甘蔗糖蜜纯化发酵试验筛选提高甘蔗糖蜜总糖中蔗糖纯度的菌株,并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比较和26S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株提高甘蔗糖蜜总糖中蔗糖纯度的菌株m-6。菌株m-6纯化发酵10h,甘蔗糖蜜中葡萄糖、果糖的去除比例分别为96.5%、100%,蔗糖在糖蜜总糖中的纯度由初始的55.6%提高至85.7%,菌株m-6对甘蔗糖蜜有良好生物纯化作用。菌株m-6属于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马铃薯淀粉糊的性质,采用分析方法对马铃薯淀粉糊凝胶质构性、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初步考察了蔗糖、葡萄糖、果糖三种甜味剂对马铃薯淀粉糊凝胶质构性、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葡萄糖、果糖均能提高马铃薯淀粉糊的凝胶质构特性,但影响程度几乎相同;三种糖类均能改善其淀粉的凝沉性,且添加浓度越高,蔗糖降低马铃薯淀粉凝沉性越明显。蔗糖、葡萄糖、果糖对马铃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DFT)中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葡萄糖、吡喃型果糖、呋喃型果糖、D-万寿菊糖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频率分析、红外光谱、自然电荷布居、NBO分析、分子能量及前线轨道能级计算,推导出分子的稳定性顺序为:呋喃型果糖吡喃型果糖葡萄糖菊糖.引入概念DFT活性指数分析表明菊糖分子的化学势μ数值大、化学硬度η小、亲电指数ω大,表明了它具有特殊的活性.Fukui指数扫描表明菊糖分子中C2原子具有较大的给电子能力,是整个分子的活性中心.抗氧化能力的EBDE数值计算表明2-H最容易断裂,其数值是为94.65 kcal·mol-1,远小于它的绝热电离势,这可为解释菊糖分子的抗氧化活性做合理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