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lb/3T3细胞的二阶段化学转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昌月 《科学通报》1993,38(9):849-849
细胞的体外转化实验,具有很好地模拟动物多阶段致癌过程,实验条件易于控制,能获得大量同源细胞用于研究细胞的癌变机制等优点。这种体外细胞转化模型,对于化学致癌剂、化学促癌剂的检测,对于癌化学预防药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化学致癌剂3-甲基胆蒽、促癌剂TPA转化Balb/3T3-A31细胞株,成功地建立体外细胞二阶段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P15INK4b/MTS2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自行构建的稳定高表达P15INK4B 的人肝癌细胞, 研究了抑癌基因P15 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首先将抑癌基因P15 的cDNA 构建到高效真核表达的质粒载体pXJ41-neo 中的EcoR / Xho 位点, 构建成P15 真核表达质粒pXJP15. 通过脂质体法将pXJP15 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 SMMC-7721, 进一步用G-418 筛选, 获得了稳定高表达P15 的人肝癌细胞模型SHT 及相应的表达空载体的对照细胞模型SVXJ. 通过Northern, Western 分子杂交分析, 表明SHT 细胞中P15 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 证实成功地建立了P15 高表达的人肝癌细胞模型. 与对照组相比, P15 高表达的SHT1 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 流式细胞光度术和MI 值测定表明P15 阻抑细胞由G1 期向S 期和由G2 期向M 期的转换. Western 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 癌基因c-myc, c-fos 的蛋白水平表达下降可能是P15 抑制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用电镜观测超低频脉冲磁场对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沪生 《科学通报》1994,39(21):2000-2000
由于宿主的控制和癌细胞的反控制都和生物电磁现象有关,因此国内外不少人做过磁场抑制、杀伤癌细胞的实验.但是,磁场的生物效应和机制都很复杂,影响的因素较多,磁场抑制癌细胞的实验规律和机制研究,有待于深入探索.本文报道了用电镜观察到适当参数组合的超低频脉冲磁场抑制鼠S-180肉瘤和加强免疫细胞溶癌的现象,分析和讨论了S-180肉瘤细胞在磁场作用下其超微结构形态的改变,认为超低频脉冲磁场不仅能直接抑制肉瘤细胞,而且能提高免疫细胞的功能,加强免疫细胞的溶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As2O3诱导人食管鳞状上皮癌EC8712细胞基因表达概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颉东旭  丁芳  王秀琴  刘芝华  骆爱萍  吴旻 《科学通报》1999,44(12):1287-1292
用AtlasTM人cDNA表达分析方法分析了As2O3对食管鳞状上皮癌EC8712细胞的基因表达的影响效应. 结果多数癌基因经As2O3诱导后表现为降调节,多数肿瘤抑制基因则表现为升调节,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内信号通路中促进细胞分裂的受体和因子、多个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的效应因子的表达发生改变. 因此,As2O3对食管鳞状上皮癌EC8712细胞的效应是广泛的,引起多种类型基因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5.
抑癌因子ARF可以激活p53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断或凋亡.为阐明ARF在促进细胞凋亡作用中的分子机理,建立了高表达p14~(ARF)的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模型.实验表明,p14~(ARF)高表达能促进p53富集在细胞核.经γ射线照射后,发现pI4~(ARF)高表达能促进A375细胞凋亡,促使Sma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质中,p53,Bax,Caspase-3,Caspase-9,p21~(cipl)和p27~(kipl)蛋白水平明显提高,而Bcl-2和磷酸化的ERK蛋白水平下降.提示γ射线辐照下,p14~(ARF)促进A375细胞凋亡是ERK介入的依赖p53的以线粒体为核心的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肿瘤及相伴血管生长过程中,微环境中的多种理化因素协同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体外实验多借助于Transwell等模型,在单一因素下考察细胞生物学效应,并不能反映在体的多因素微环境.基于微流控技术,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多细胞共培养模型,整合了多环境维度(二维/三维)、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不同生化因子的浓度梯度、细胞区域性等多个重要因素,形成微环境,并能实时监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等响应.为评价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功能上的独特优势,我们模拟了肿瘤细胞(HepG2,CAOV-3)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存的三维微环境,考察了它们共培养时相互诱导向三维基质材料中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在三维共培养模型中细胞能够相互影响并出现明显形态差异;2种肿瘤细胞的诱导均使HUVECs迁移能力显著提高;同时2种不同肿瘤细胞出现了与其病理特质(HepG2低浸润,CAOV-3高浸润)相对应的迁移能力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望为研究肿瘤微环境下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个相对简便且更具整合价值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太阳对人的损害不容置疑地增加了。例如:1/6的美国人得了皮肤病,每年增加4%,今年约有70万新病例接受诊疗,80%是发生在表皮低层细胞里。这些被称为基部细胞癌,其发展较缓慢,较少扩散,几乎100%可治愈。另外还有13万患者是皮肤上层的扁平细胞癌即鳞细胞癌,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成长迅速,每年都杀死2300美国人。恶性黑色素瘤不能容忍地毁坏  相似文献   

8.
阐明细胞癌化的机制是现代科学中最大课题之一,然而,可以认为癌的研究越是进展,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即便拿细胞癌化的原因之一来考虑也可以分为过于繁多的种类,细胞癌化的新物质一个接一个地被发现,乃当今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Marx  J 谭德勇 《世界科学》1991,13(8):36-37,19
癌症研究者们即将开始试验几种新的洽癌方法:通过消除癌细胞生长和分裂所需的蛋白质而杀伤癌细胞.这些试验性的治疗是15年来对癌基因进行深入研究的首次临床应用.关于癌基因的研究表明,引起癌的基因是编码生长因子和其它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所需蛋白质基因的异常形式.所以,通过对癌的研究,癌基因专家们获得  相似文献   

10.
抗癌热疗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治疗癌症,通常采用外科手术、射线辐照(放疗)和药物(化疗)三大疗法,经过科学家们长期大量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热疗作为一种新的疗法正在日益广泛地为医学界认识和接受。热疗的发展历史早在1819年科利(Coley)就发现,患者颈部的圆细胞肉癌经过丹毒阵发性发热之后即行消退,在这一偶然事实启示下,科利及其后一些人便开始采用人  相似文献   

11.
杨晓红 《科学通报》1993,38(23):2186-2186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多基因编码具有多功能的蛋白激酶,它在细胞的生长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表明,PKC不同亚类在细胞中的生理作用各有差异。为此,我们首次构建了过表达PKC βⅠ亚类的NRK细胞模型,并对此细胞模型在PKC βⅠ亚类过表达状态下的生长特性及与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初步观察,以探讨PKCβⅠ亚类在细胞生长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探索癌的起因是癌症基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毛履鄂同志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提出了细胞代谢的退行性变异导致癌变的假说.由于作者非此方面的专业人员,我们曾将该稿请专业科研人员多次进行审阅,虽说意见不一致,而且限于条件,作者对自己所提出的假说也缺乏实验验证,但一般认为,作者提出的假说,还能自洽.因此我们还是决定发表此文,以供诸同好者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肿瘤细胞侵袭是一个复杂而高度协调的过程,传统的实验技术,如Boyden小室、Transwell小室法大多只能在二维(2D)尺度下研究肿瘤细胞侵袭,并不能反映体内的侵袭微环境以及监测侵袭过程.为得到更为真实可信的侵袭结果,在体外构建一种三维(3D)肿瘤细胞侵袭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在微流控技术基础上自行设计和构建肿瘤细胞侵袭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模拟肿瘤细胞的侵袭3D微环境,而且能够监测肿瘤细胞与3D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程监测生化因子对肿瘤细胞侵袭过程的动态影响.为评价该芯片用于研究肿瘤细胞侵袭机制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用该芯片模拟乳腺肿瘤细胞(MDA-MB-231)的3D微环境,并全程监测在细胞坏死因子(TNF-α)浓度梯度诱导下,MDA-MB-231侵袭的全过程.该模型实验结果表明,TNF-α能够诱导MDA-MB-231在3D基质胶中进行定向侵袭,并且发现侵袭到基质胶中的MDA-MB-231会形成具有侵袭突起的顶细胞,顶细胞和柄细胞首尾相连形成线状.该微流控芯片有望为研究肿瘤细胞的侵袭机制和开发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药物提供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4.
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起着挡板的作用,抵御太阳光紫外线对地球的照射。美国科学院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由于某些有害气体逸散至大气层中,使臭氧浓度日趋下降。而臭氧浓度的下降对生物界的影响、尤其是在皮肤癌发病率方面,要比预料的更为严重。报告指出,同温层中臭氧浓度每下降1%,地球表面紫外线照射强度将升高2%。在美国,似乎90%的除黑色素瘤以外的皮肤癌都与太阳光照射有关(有害波长位于紫外线β区,290-320μm波段),且大多是因受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据估计,臭氧浓度每下降1%,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病率上升2~5%,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升高4~10%。黑色素瘤的发病率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升高,说明紫外线照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建系人癌细胞集落培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学汤 《科学通报》1985,30(10):789-789
集落培养又称克隆形成试验,是测定癌细胞增殖力最可靠的技术,广泛用于实验化疗和其他生物学科的研究.国内已建成人癌细胞系及其克隆株约五十种,但未见到用以研究集落培养技术的专门报道。人体取材的肿瘤细胞在体外的集落形成率低(常低于0.01%),已建成  相似文献   

16.
p14ARF高表达对γ射线诱导的人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丽霞  张伟  柳惠图  何大澄  高萍 《科学通报》2003,48(15):1652-1656
抑癌因子ARF可以激活p53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断或凋亡. 为阐明ARF在促进细胞凋亡作用中的分子机理, 建立了高表达p14ARF的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模型. 实验表明, p14ARF高表达能促进p53富集在细胞核. 经 γ 射线照射后,发现p14ARF高表达能促进A375细胞凋亡, 促使Sma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质中, p53, Bax, Caspase-3, Caspase-9, p21cip1和p27kip1蛋白水平明显提高, 而Bcl-2和磷酸化的ERK蛋白水平下降. 提示γ 射线辐照下, p14ARF促进A375细胞凋亡是ERK介入的依赖p53的以线粒体为核心的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17.
癌和遗传     
基因对癌的发病有重要意义。人和动物癌发率的不同就是例证。尽管所有的生物都受到环境中致癌因素的影响,但山羊和绵羊几乎和癌绝缘;牛的癌患率为0.5%;而人的癌罹患率却达20%。其间的机理现在仍不清楚。然而可以肯定,癌本身是不遗传的,只有患了易感染的癌,才会“遗传”。遗传观点认为,致癌因子使“不稳定”细胞较正常细胞更易转变成癌细胞。癌的罹患率不仅可因生物种属的不同而异,而且在同一种属内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8.
人肾癌TIL细胞抗原受体Vβ基因的优势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义 《科学通报》1997,42(14):1552-1555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对T细胞抗原受体谱(TCR reper- toire)的研究,已能够以此分析TCR α和β链编码基因V区和J区片段限制性取用(Re-stricted usage)的格局,确定抗原驱动下发生寡克隆扩增的T细胞及其特点,有可能为肿瘤特异性免疫干预开拓新的前景.有关尝试已在人体黑色素瘤、肝细胞癌中获得结果.由于T细胞识别的是抗原肽和MHC分子构成的复合物,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供者的HLA背景,致使结果不一致.本研究采用qPCR技术分析人体肾细胞癌取用TCR Vβ格局的同时,测定肿瘤细胞表面HLA Ⅰ类抗原表达状况,并作HLA分型.现报告对3例患者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AFM的淋巴瘤细胞成像及其机械特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其独特的成像方式, 为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获取细胞生理状态的新认识提供了技术手段. 研究了近生理环境下基于AFM的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 BL)细胞成像及其机械特性的测定, 探索了基于多聚赖氨酸的悬浮细胞固定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AFM对BL细胞表面形貌及其超微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 对活体BL细胞以及戊二醛固定后的BL细胞的机械特性进行了测定, 验证了Hertz模型对BL细胞机械特性描述的有效性, 同时揭示了戊二醛的引入将导致BL细胞硬度的显著增加. 实验结果为近生理环境下悬浮细胞的高分辨率形貌表征和机械特性测定提供了技术思路和实验方法, 同时为在单细胞尺度上探索可用于疾病早期快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新生物标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章扬培 《科学通报》1991,36(24):1894-1894
人肿瘤细胞建株后,难免会受到鼠细胞污染,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鼠细胞污染常来自两个方面:(1)细胞培养过程中,人、鼠细胞的交叉污染。器皿清洗不彻底、实验操作不严谨经常造成人细胞被鼠细胞污染;(2)有时为了消除细菌或枝原体对人肿瘤细胞的污染,有些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