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数学在人的实践或在其他科学中的应用对数学自身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这实际上不是人的实践和其他科学巽的需要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数学应用为数学思维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即为数学研究提供研究“起点”;其次,数学应用提高了人们对数学理论的价值评价,使更多的人来研究数学;最后,数学应用为数学提供一种可接受性基础,增强人们对数学科学的信念,加强数学研究的力度,从而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与科学说明相比,数学说明在数学哲学中长期遭到忽视。蒯因提出的不可或缺性论证、爱因斯坦-维格纳之谜以及数学哲学对数学实践的日趋重视,使数学说明重返哲学议程。数学自身内部对说明的需求和自然现象的数学说明都表明,数学不仅求真,而且寻求说明。哲学的使命就是要建立数学说明的相应标准、机制和模型,为数学决策提供建议,并推进对数学的本性、数学与世界及科学之关联的理解,为数学与科学统一的哲学解释搭建通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数学史研究中某些矛盾结论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结论中,在数学的思维方式、理论构造、珠等评价等方面存在互相矛盾的结论,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既有方法论层次上的问题,也有中西古代数学比较标准方面的问题,中国古代数学应当在运演工具、建构模式、价值走向方面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从数学性质的演进看数学的层次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方法论角度分析数学性质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到数学理论体系结构体现出三个各具方法论特征的历史时期,它们又各自形成性质界限分明的层次,并且可以看出现代数学既不是经验科学也不是纯理性科学而是拟经验科学,这就为探讨其整体性能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难题的数学诠释:数学文化史研究的一个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数学文化史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所处的实用技艺的文化层次及其价值取向,以及它与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的差异,进而指出了以西方数学及其数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模式来评价中国古代数学或者评价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都将会把人们引入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深刻变化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数学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数学再也不从属于自然科学了,而成了一门与自然科学并列的太部娄科学,自由创造在数学创造中.取得了重要的地位,作者认为数学自由创造巾最简单,最深刻、最和谐的理论就是科学创造的基础;今天的数学结构再也不是算术、代数、几何,分析孤立的几大块,而是由代数结构,序结构和拓扑结构构成的一个整体。数学真理性在件统意义上的确丧失了,但数学却因此而获得了无穷无尽的新的含义,数学的用途更广泛了。数学并不是一系列技巧,而是人类文明中的主要文化力量,数学在提供审美价值以及对其他文化的影响方面,可与人类的任何创造媲美,同时数学还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代表,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为数学而数学" --刘徽科学价值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为背景,着重论述了刘徽的科学研究动机、科学态度和认识论与方法论,揭示其“为数学而数学”的科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维也纳学派与数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基础主义的数学哲学对于维也纳学派的科学哲学观及其一般哲学思想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分析。由于维也纳学派在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这就从一个方面十分清楚地表明了在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之间所存在的重要联系;在本世纪上半叶,数学哲学在这两者之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而科学哲学则主要处于前者的直接影响之下。  相似文献   

9.
数学文化研究是数学哲学研究与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开辟了数学哲学研究的全新视角。本文从文化哲学、科学文化哲学以及数学哲学的后现代发展历程中梳理了数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东亚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与东亚民族主义史学观的历史根源,论述民族主义史学观支配下东亚数学国别史编纂的研究取向及其影响。认为,这些国别史都是从民族本位出发,强调本国数学的独立性与主体性,重视本民族数学的独特性与数学成就上的差别,而轻忽东亚数学的整体性与同质性。以西方数学作为参照标准,较强的辉格史倾向在为民族科学文化先进性进行辩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重视数学史内史研究而忽视外史研究的研究范式也为其所需要。欲消除民族主义数学史观的消极影响,就应该树立“东亚数学一体化”的观点,超越民族,从儒家文化、汉字文化的整体视角来审视东亚数学,并且对东亚数学持连续发展的观点。只有把中国、日本与韩国(还包括越南)数学作为一个整体考察,才有可能全面认识东亚数学思想、数学精神与数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瞄准国际一流院所努力提升研究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遵循中国科学院在新时期提出的办院方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认真培养与吸引人才,努力将研究院建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数学与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心,向国际一流水平积极迈进。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认为,拉卡托斯的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是具有根本性差异的两大思想体系,但本文坚持,拉卡托斯的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之间存在很大的继承性。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拉卡托斯的两个“摹本”及其重要意义。并论证了他的数学哲学五个基本论点与后来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五个核心论题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直接引发出后者。  相似文献   

13.
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知识论,理性论,实证论,实用论,否证论,工具论,科学游戏论,经验建构论,以及后现代生态论,提出科学理论评价的知识性标准,实证和实用标准,游戏和生态标准,可否证度和支持度,可信度和适合度;证明理论评价作为一项复杂工程,不只涉及科学理论的实践效用,事实数据,评价的技术,方法和模式,还步及科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评价的原则,尺度和标准。  相似文献   

14.
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能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存在于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以及数学哲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冯此此为依据提出了“能动作用”这一知识与概念发展的普遍模式,即我们不仅应当高度重视在不同领域之间所存在的重要联系,而且应当明确肯定这种关系的能动性质。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通过逻辑建构模式并以模式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科学.这种数学模式观扬弃了数学本体论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极端主义哲学理解,充分肯定了数学的抽象性与客观性.在模式观的数学本体论视野下,数学兼具工具与文化两种品格.数学无形地渗透在科学的每个分支里,为其提供必要的工具;数学是理性精神的化身,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什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数学的通常定义入手,对数学的归类,数学的解释和数学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指出数学作为科学研究普遍方法存在的意义,其定义的不断演化说明该学科内容的不断充实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突变论的辩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变论的辩证思想苗东升推动生物学与数学相汇聚突变论产生干20世纪00年代。科学主要沿着专门化、分支化道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终于在20世纪中叶达到一个转折点,不同学科领域同时兴起相互汇聚、相互交叉、相互过渡的趋势,并日益成为科学发展的主导模式。这是科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学科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个庞大科学体系.它包括纯粹数学、应用数学以及这两者与其它科学的交叉部分,是一门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力与想象力于一体的学科,也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巨大智力资源.而现代科学,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在其发展过程和前沿领域研究中,又对数学科学提出亟待解决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促进现代科学和数学科学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蒂迈欧篇》宇宙论及其对近代科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蒂迈欧篇》宇宙论思想,说明数学在宇宙起源、构成和运动中的作用及其在认识中的示范性和目的性。探析数学设计论及其解读之间的关联和区别,阐释这些思想给近代科学带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16世纪英国数学家雷科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生缝乱世、命运多舛,且仕途中还沾上了难以洗刷的污点。他用英文撰写了算术、几何、天文学和代数学著作,后三者均为英语世界中的第一部;而第一部则对英国的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最早将哥白尼日心说传入英国的天文学家之一;他持有科学进步观,他的数学观在文艺复兴期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发明的等号,今天全世界人人都在使用。他创用对话形式撰写教材,创用英语数学术语;他认识到死记硬背学习方式的局限,他认为理解可以发生在掌握技能之后;他强调说理而不迷信权威。他筚路蓝缕,传播学术,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数学教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