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宗教科学解释的典型代表,宗教认知科学将宗教起源与传播的原因归结为人类复杂的认知机制,在保持客观性与实证性的同时,构筑了一种超越历史与文化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宗教认知理论。笔者以为,作为一门以"解释宗教"为学术旨趣的学科,宗教认知科学应更广泛吸纳文化等因素以确保其解释的科学性。尽管宗教所寻求的合理性不会因宗教的科学解释而消解,但在科学的语境下,宗教转换存在方式并寻求与科学兼容是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不同形式,社会实践是科学与宗教的本源。科学与宗教具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必然包含宗教因素。由于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这样的区别和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任何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一样,它的产生、运动和发展,遵循着其内在的逻辑机制,有其相当独立的规律性;同时,科学又受制于其它社会系统的相关因素,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研究科学这一复杂的现象,既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认识范畴。也能够着  相似文献   

4.
社会语境中的科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是社会的产物,其发生和发展只能在社会背景中才能得到说明。科学本身又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只能在社会历史中得到解释。本文运用语境分析方法,将科学当作一种文本放到产生它的社会大背景中去考察,提出“社会语境”和“科学语境”的概念,探讨了它们的结构,进一步揭示了语境作用于科学的机制和科学语境产生科学知识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及其功能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教和科学关系在现象层面表现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没有一个恒定的模式。从本质上看,宗教和科学则存在世界现和方法论的对立。宗教神学本质上是以信仰超自然方量为核心的信仰主义体系,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归结为神的意志和表现,而近代以来的实证科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中断了自然和上帝之间的传统联系,只要科学继续沿着这一道路走下去,那么,宗教与科学之间就会存在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鸿沟。但是,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只是就学科之间的关系而作的形式逻辑判断,并非对人所作的价值判断。人是决定宗教价值和科学的价值的主体和关键。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是人类的“自我设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从认识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我们将发现宗教和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的客观需要的两种相互补充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6.
伽利略与罗马教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33年罗马宗教法庭对伽利略的审判,是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冲突最为激烈的事件之一。它的发生有其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并对西方后来的科学文化与宗教思想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对话》的审查和获准出版的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教皇乌尔班八世的政治处境和伽利略的对手们的反应,来揭示伽利略受审的原因,并通过分析一波三折的审讯过程来揭示教会内部在伽利略案件上的分歧,加深对这一案件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一提起西方历史上的科学与宗教,人们一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宗教对科学的迫害:伽利略受审被囚,布鲁诺、塞尔维特被活活烧死;达尔文进化论横遭攻击和辱骂……。因此,在人们的印象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完全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冲突关系,在这种冲突中,科学代表着真理,宗教代表着谬误。这种观点在西方也颇为流行。自从上个世纪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德拉坡写出《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一书以来,至今已有不少西方学者陆续发表了关于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或斗争(史)的专著或论文。  相似文献   

8.
"宗教"和"科学"这两个文化范畴对于理解现代性的本质及其遗产最为重要,但我们现在理解的"科学"与"宗教"都是相对晚近的观念,是在过去三百年里在西方出现的,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科学"和"宗教"这两个概念起初都是指个体的内在品质或者说"德性",到了16世纪则渐渐成为首先通过教理和实践来理解的东西,成了命题式信念系统,这种客观化过程是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前提。关于科学与宗教的传统叙事,无论是冲突、独立、对话和融合,都无法刻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这是因为,"科学"和"宗教"并非划分文化领土的自明方式或自然方式,它们既不是人类的普遍倾向,也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特征,而是因为独特的历史情况而形成的。无论是持冲突观点,还是持融合观点,都同样巩固了"科学"与"宗教"的现代边界。  相似文献   

9.
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在中国学术界虽不乏探讨,但迄今尚未见到从宗教社会学新范式的视角探讨科学与宗教的论著。启蒙运动以来世俗化理论框架下的宗教认知一直在东、西方广为流行且影响深远,近二十年确立起来的宗教社会学新范式则揭示了一种新的宗教认知和新的宗教观。认识宗教社会学新范式对于全面、客观地理解科学与宗教、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乃至对于科技与社会领域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拓展意义。本文首先阐发了为"范式"一词重塑辉煌的思考以及相遇"新范式"的机缘之幸;继而简要介绍了宗教社会学新、旧范式的主要差异,新范式中的科学与宗教之观点;最后就新范式对于科学与宗教以及科技与社会(STS)研究可能的启示进行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默顿命题的理论贡献--兼论科学与宗教的统一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在宗教及其与科学的关系上进行"解蔽",应当从根本上弄清宗教的真正含义、社会作用,以及它与科学的关系,以期端正对待宗教的态度,充分而正确地发挥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重温"默顿命题"、了解有关争论,领略其理论意义,当是大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论怀特海有关宗教与科学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铭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7):34-37,50
怀特海认为,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普遍力量是宗教与科学。宗教作为人性内在的形上诉求,赋予外部世界意义,其文化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专注纯粹事实的客观科学只是一种理性抽象,但它有助于人性明晰且净化了宗教观念。科学与宗教的统一不仅诉诸理论上克服抽象误置为具体的谬误,扬弃事实与价值的二元论并建构一种植根于审美价值经验哲学的努力,而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持有宽容的态度并作出积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冲突论、相关论和分离论三种观点,以冲突论的影响最大。时至今日,科学代表着真理与进步,宗教代表着迷信与落后,科学与宗教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对立和冲突关系,这样的观念仍然得到国人的广泛认同。本文把研究视野放在"五四"后中国的知识界,分析当时实证主义科学思潮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试图对科学和宗教互相冲突矛盾这一广泛社会观念的产生及形成作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从观念与境的秩序之网自古希腊到中世纪、近代变迁过程的角度,论述了科学合理性与宗教合理性的内在联结;从一致性形成的合理性结构,讨论了科学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在一致性形成机制上的异同之处;最后从方法论层面,对科学合理性与宗教合理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与文化的社会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科学与文化社会互动理论的研究是科学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这篇文章主要试图探讨这一理论中科学作用于文化的机制,分析科学、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作用于文化的社会后果与社会条件。1.科学作用于文化的机制1.1 科学与文化的社会互动按照社会系统理论的观点,科学与文化可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系统。在文化社会系统中,系统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学作为一项事业,它的出现、存在和发展不是孤立地得以实现的,而是一定时代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著名科学社会学家B.Barber认为,影响科学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有结构差别和文化差别、价值体系、工具需要、经济因素,政治结构和需要,宗教、教育制度以及社会的分层制度等。科学哲学家G.F.Kneller认为,影响科学的社会文化因素有世界观、思想方式,哲学,民族的科学传统、舆论、教育、政治和经济等。本文主要讨论经济、政治期社会意识形态三种环境因素对农业科学发展的影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智识史与社会史是主流科学史中两大研究传统,这两大研究传统的历史演变构成了科学史学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智识史与社会史传统分离和纷争历史的系统疏理,指出两大传统的互补和融合是世纪之交科学史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观的角度看洋务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革命不仅仅是暴力对抗的历史,同时也是伴随着科学启蒙与交流的历史。洋务运动是一场引导社会变革的科学活动,它首先在2000多年来封闭社会中打开了一个缺口,被迫引进了一种新的生产力,使中国这样一个专利的封闭社会开始向一种可溶性的社会结构转化,这是一场渐进的思想革命和渐进的社会革命。伴随着屈辱历史的洋务运动却是以往专制“盛世”的超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思潮以至于后来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至今天的改革开放顺次展开了一幅递进的历史画卷,而洋务运动是这一系列历史超越的发端。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上,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持两种极端的态度.科学实在论认为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活动的两种完全不同的领域,科学研究自然,而宗教则管辖着人类的精神与道德生活,两者毫无相关性.社会建构论认为,如果自然科学是科学家共同体的范式,那么创世科学则是圣经基要主义者宗派的范式,两者之间尽管不可通约,但具有同等的地位与权利.据此导致了两者的激烈的冲突.关键问题在于双方脱离了人类的生活经验去谈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怀特海哲学表现了他试图在人类生活经验中用动态来综合静态,把价值输入事实,用潜能来组合现实,用宗教来调和科学,从事件走向实有再到机体的基本思想趋势,所有这一切,目的在于消除由自然的二岔性所导致的科学危机.  相似文献   

19.
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之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将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之争置于当时英国科学职业化初期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综合考察 ,认为广为流传的赫胥黎“英雄故事”很可能是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 ,那场争论的性质也主要不是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 ,而是不同科学“范式”之间的竞争 ,是科学职业化背景下不同社会团体之间利益冲突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论(Science Studies)中,客观性研究存在着两条进路: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客观性予以纯粹的社会学说明;二、历史认识论将客观性的发展史概括为一部道德史。前者将科学客观性完全归结为社会利益的导向,后者将科学客观性归结为一种道德属性。不同于逻辑实证主义将客观性指向事实维度,此二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客观性指向价值维度。因而,在科学客观性问题上,事实与价值发生了分离。面对这一困境,布尔迪厄的科学场域理论从自然与社会、事实与价值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对大科学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客观性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将逻辑实证主义认识论意义上的客观性与社会建构论社会学意义上的客观性整合为一种历史的客观性,即科学理论是在历史中生成的、由科学共同体认识并承认的客观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