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甲午战争之前,中国近代社会心理与近代建筑的相互关系,着重介绍了在西方建筑冲击下中国传统心理的变化,以及变化之下的社会心理对建筑观念的影响。通过论述说明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国内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建筑形式,这些新事物又引起民社会心理的近代化,同时与传统的伦理观念、封建迷信发生了激励的冲突,造成近代初期中国社会复杂的社会心理,在初步的冲突之中,近代建筑与社会心理艰难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我国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据统计,我国现有建筑面积达到400多亿平方米,真正达到节能标准的不到10%;每年新建建筑约20亿平方米,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能耗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占30%。面对严峻的事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西藏的传统建筑历史源远流长,从当代考古科学成果提供的资料看,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当时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半地穴平顶建筑。无论怎样看待,我们从今天的西藏高原上所能见到的建筑,如帐篷、洞窟、碉楼,一直到民居建筑,寺院建筑,宫廷建筑,  相似文献   

4.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列举了国内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标准政策;针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解决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建筑耗能已占全社会能耗的1/5,建筑节能势在必行。科技部节能示范楼通过节能技术集成、环保技术集成及自动化智能系统集成,实现了大幅度节能减排。案例分析表明,节能楼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如建设成本的控制、某些领域国内现有技术的配套性差等。科技部节能楼技术解决方案的经验表明:降低成本的关键问题在于改变观念、认识与宣传误区;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是勇于技术集成创新。本文提出,要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对节能建筑重新认识;同时,构建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与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实施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期木构建筑的制材工具及相关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在隋唐以后,建筑木作有了明确的用材制度,当时已用“锯解制材”之法。但南北朝以前,木作制材沿用的还是原始社会就已使用的“裂解与砍斫制材”之法。其专用工具,在原始社会主要是石契;类拟的工具到青铜时代及以后仍在使用,称为“Qiu”;另外又分化出适应不同大小木料加工的工具如“Jin”、“镌”等。与之相配合使用的,还有斤(锛)等。制材工具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古建筑木作的用材大小、断面的比例和加工的精细程度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77-78
近年来,我国高大综合性建筑与大型地下空间的火灾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且火灾规模越来越大,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其次,这些复杂建筑的大量出现也给我国的防火设计和相关防火规范的修订带来了新难题。如何防止火灾突破防火分区大面积蔓延,提高复杂建筑的防排烟效率,提升人员疏散逃生及灭火救援能力,确保钢结构耐火性能等已成为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展高大综合性建筑与大型地下空间的火灾防控技术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建筑的非生态性阻碍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历史的联系。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态,再生建筑具有的生态价值可弥补现代城市建筑的不足:通过节省建筑所需资源和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量以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通过整合不同的社会领域并建设公共空间来促进人际互动;通过维系城市的文化传统来延续城市的历史记忆。作为一种城市景观,再生建筑通过强制性、体验式、持久性的景观传播向人们传递多维度的生态理念。北京798艺术中心是国内典型的再生建筑,分析其在景观传播中所体现的生态理念可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建筑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古建筑有一个特别现象,就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建筑文化像中国那样热衷于土木结构,从史前穴居、巢居到清代的大木作、小木作,中国的建筑文化一直以土木及其结构技术为主旋律,从未大力发展砖石建筑,致使砖石建筑始终处在支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有441亿平方米存量建筑,真正达到节能标准的不到10%,九成以上属于耗能建筑。我国平均每年约新建20亿平方米建筑,其中属于节能建筑的不足5成。而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已超过工业、交通、农业等其它行业,居各行业能耗之首,且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  相似文献   

12.
现代建筑的空间概念是以笛卡尔三维直角坐标系为背景,从牛顿经典力学的物理空间概念中演生出来的,它指的是经人建造的,从几何化的物理虚空分划出来的部分.传统建筑没有这样的空间概念,它的空间概念的本质是场所.海德格尔从地点与空间、人与空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建筑空间的思想,在本质上与古希腊的空间概念更为接近.建筑的本质在于人的栖居,这种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超越主体与客体、理性与非理性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传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8,(3):44-44
绿色建筑是在现有条件下有利于人类向高效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而绿化在绿色建筑的模式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国内绿色建筑起步相对较晚,在上海、重庆、北京等大城市也有一些成功应用的实例,但绿化形式及应用技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人类栖居:传统建筑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具有浓厚的伦理性色彩.宫殿、坛庙、民宅、因林以及整个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注重的皇权至上的政治伦理观、尊卑有序的等级道德观、群体意识以及"贵和尚中"等伦理观念和思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与表达,可以说中国建筑是一部展开于东方大地的伦理学鸿篇巨制.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中,又以"礼制"、"中和"、"实用"等思想表现最为突出."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核,这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建筑工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是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礼制性建筑体系."和"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取向,它模塑了中国传统营造活动的理论品格和独特的文化基调与审美情趣."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功能,即中国传统建筑洋溢着浓厚民族气息的"实践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张朝 《科学大观园》2009,(12):45-46
摩尔人的建筑遗产 公元711年,第一批穆斯林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来到西班牙,摩尔人将自己的建筑艺术和审美从故乡带到两班牙,为这里留下众多宝贵的建筑溃产。  相似文献   

16.
西周明堂建筑起源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周明堂是见于史料记载的一座重要的、涉及周天子祭天、布政等重要礼仪活动的建筑。但是,有关它的功能和型制,既无西周时的史料记载,又无建筑实物遗存,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从西汉至明甭及至近现代,诸多学者论道颇多。该文结合历史文献与原始社会至殷商的建筑考资料,通过对西周明堂起源的探讨,论证西周明堂是一座集天子祭天、布政于一体的大内正朝建筑。  相似文献   

17.
“鸟巢”体育场早已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个标志建筑,这座设计独特新颖的建筑把建筑的“钢结构”直接暴露在外,给用于承重作用的钢结构赋予了美学的灵动,这种钢结构的简约大气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钢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普通的结构形式之一,中国远在秦始皇时代,就已经用铁做简单的承重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文物建筑火灾中,电气火灾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在文物建筑电气设备中,照明设备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因此,研究一种本质安全、可靠实用的人工光源系统是防止电气火灾、保护文物建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辽金时期、木构建筑的外檐补间铺作多为斜Gong,这种独特造型是由传统的抹角Gong演变而来的,是在增添普拍枋的前题下产生。普拍枋的采用,引起了补间铺作趋同于柱 铺作、偷心造转为计心造、多朵补间铺作取代单朵补间铺作的连锁反应,使檐下斗Gogn由伸臂梁式结构变为空间网架结构式的Gong层。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海德格尔关于建筑的哲学思考,有如他对技术的追问,其运思的方式同样源于其追问“是”的意义的方式。他把建造的本质理解为定居,把定居理解为人在大地上“是”的方式,归属于定居的建造以建筑物的方式聚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由此展开地点与空间、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是建筑的主角,这是当代建筑理论界的共识。要开展建筑哲学的研究,把握建筑的本质,必须深入理解人与空间的关系。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将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