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相关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收集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COVID-19的传播特点,利用Python建立SEIR模型,加入潜伏期传染率、感染人群变化率等新参数,尝试分析防控手段的有效性.结果:给出多种相关干预措施下疫情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显示,基于严格限制出行的隔离措施能够减缓COVID-19发病曲线发展的趋势,使潜伏和感染人群的峰值降低45.71%和29.90%,潜伏人群数量较快到达群峰;模拟发现,本次疫情的拐点将出现在3月初,但对比COVID-19疫情实际数据,疫情拐点或将提前出现.结论:COVID-19疫情的防控措施是有效的,各地方政府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巩固成果,全力遏制COVID-19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急诊科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从患者就诊流程、人员管理、物资及环境管理、心理及科研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施了患者入口通道、患者出口通道、医护人员专用通道的三通道管理,增加了发热诊断室、发热抢救室,设置了专职岗位,设立了护理人员应急库,对护理人员、工勤人员、护理学员均进行专业培训,设置了多个功能制小组,按防疫级别来分配防疫物资,对病区环境、医疗垃圾进行严密管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还成立了护理科研团队.结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防护物资得到了有效利用,就诊患者得到了科学诊治,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确诊的18例患者均得到妥善治疗,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未出现交叉感染病例.结论:科学、全面的护理管理,对提高就诊速度、降低交叉感染率、提升疫情救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家卫健委每日公布的湖北省新冠(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实际的疫情传播和防控流程,提出一种基于SEIR模型改进的传染病动力学CSEIR模型.在传统SEIR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潜伏追踪入院和发病追踪入院的传播流程以刻画疫情发展趋势;通过引入感染抑制因子描述感染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用于分析封城封村、居家隔离等抗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碘-131(131I)联合左旋甲状腺素对甲状腺全切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80例DTC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术后4周给予(131I),在此基础上A组40例按2.5μg/kg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B组40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以下简称呼吸科)病房最优管理方案,减少院内感染,为最大程度降低呼吸科住院患者与工作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提供保障.确保医护人员工作顺利开展,增加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二至第六版以及其他关于医疗物资及不同人群等的管理方法官方文件,结合呼吸科专科病房的工作特点,制定最优的病房管理方案.结果:通过疫情特殊情况下呼吸科病房最优管理方案,我院呼吸科患者满意度平均为91.3分,住院患者无1人疑似或者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院呼吸科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科室工勤人员无1人疑似或者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房工作开展顺利.结论:我院呼吸科在疫情期间,病房管理方案有效可行,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物治疗,以期为一线临床医师抗击疫情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国内外相关诊疗建议及文献报道,对新型冠状病毒及COVID-19的特点、COVID-19药物治疗和妊娠合并COVID-19治疗药物的分类、用法用量、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COVID-19孕妇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的疗效及母胎安全,其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部分抗菌药物在权衡利弊后可试用,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α-干扰素、奥司他韦、激素、对乙酰氨基酚、中药应谨慎使用;利巴韦林则属于妊娠禁忌.结论:目前尚缺乏治疗妊娠合并COVID-19的特异性药物,仍需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相关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射性碘(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的DTC术后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基线组)和服药后6月(6月组)、服药后12月(12月组)检测血清中甲状旁腺素(PTH)和钙(Ca)水平.结果:6月组、12月组分别与基线组比较,PTH和血Ca均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月组与6月组比较,PTH和血C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患者甲状旁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One Health(同一健康)指多学科、多部门、多地域共同协作,努力使人类、动物、环境三者成为一个健康整体的理念.在新发传染病暴发时是一种有效的疫情防控管理模式.自2019年12月8日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来,疫情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势向全国蔓延.截至2020年2月7日24时,本次疫情确诊病例已达34 546例,远超2003年SARS病例数.目前COVID-19的源头仍不明确,且无批准上市的特效药物和疫苗,仅瑞德西韦(Remdesivir)启动了3期临床试验.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国运用One Heath的理念,各个学科和多个职能部门形成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机制,网格化地毯式监控管理,积极开展病毒溯源、启动疫苗和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等,多环节配合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疫情构成国际大流行,截止目前,COVID-19病毒已造成全球几千万人感染.各国为应对COVID-19采取了各类防控措施和救市措施,而这类措施可能会造成境内外国投资者利益受损.未来,投资者可能会根据两国间的双边投资协定诉请该类措施违反征收、公平公正待遇、充分保护与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液净化联合康复者血浆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2例COVID-19重型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给予呼吸支持、抗病毒、抗全身炎症反应等综合治疗,同时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和康复者血浆输注治疗,2例COVID-19患者均行1次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输注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0 mL.观察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氧合指数(PaO_2/FiO_2)等指标变化及肺部病变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IL-6、CRP、NLR明显降低,前白蛋白(PA)明显升高,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逐渐降低,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肺部病灶逐渐吸收.结论:PE+CRRT联合COVID-19康复者血浆能明显抑制重型COVID-19患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疾病康复,是治疗COVID-19重型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19(COVID-19)基本特征、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指标、主要治疗药物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新型防控措施做简要论述,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木工程在2019年底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后将背负起城市综合韧性防灾抗疫建设的重大使命.该文提出了融合中国城市疫情防控的需求和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抗疫韧性性能优势的综合发展方案,指出在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疫情应急防控具有的安全稳定、与应急医疗条件相适应、可作为低能耗地下应急物资储藏仓库、可作为政府...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面对疫情异常严峻的现状,目前尚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本文对COVID-19治疗策略及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COVID-19的疫苗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和解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利用生态增长模型对实际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收集COVID-19疫情的相关数据,构建确诊患者例数、治愈患者例数和死亡患者例数3项数值的logistic模型,并预测世界6个区域内的疫情发展趋势.截至2020年4月18日,logistic增长曲线的拟合数值...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该文综述了冠状病毒感染介导肺部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从病毒的复制感染和抗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的产生两方面阐释其可能诱发的炎症反应;进而讨论了当前SARS-CoV-2疫苗的研发特点,对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4条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行介绍,以期为COVID-19疫情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靳国梁  王翠莲 《甘肃科技》2023,(1):72-74+84
评价无缝隙护理管理在疫情防控期间卒中单元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20年9月—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2021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卒中单元的住院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疫情防控期间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比评价2组患者入住流程,住院病区患者管理指标、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患者的入住流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住院病区患者及陪员管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的各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隙护理管理为疫情防控期间卒中单元护理提高管理效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文献,分析比较两者在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影像学方面的异同点,为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COVID-19和SARS的病毒均来源于β属冠状病毒科,且病毒以肺脏为损害的主要靶器官.COVID-19和SARS在感染途径、引起弥散性肺泡损伤、影像学基本特征等多个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但在基因特征、传播能力、病理损伤严重程度、不同分期的影像学变化等方面有一定差异,这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COVID-19的认识,加强对疫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蔓延,促使各国政府出台了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不同于各种针对疫情变化的预测模型,该文通过使用经典SEIR仓室模型对COVID-19在中国山东省、韩国两地的传播动力学特征开展了回溯分析,对比并讨论了这两个样本在暴露人群数量、感染人数、确诊人数及治愈率上的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该文通过对比中国山东省、韩国的首例防控措施公告,重点探讨了在疫情早期采取严格、快速的物理疏离和保持高效的医疗救治对阻断COVID-19传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由崔恒建教授、胡涛教授等领衔的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统计学团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实时关注和采集疫情发生、发展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非线性回归和数学建模对疫情发展态势进行了连续的实时跟踪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为计算厦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人群传播能力并模拟评估防控措施效果,根据COVID-19自然史构建厦门市COVID-19人群传播的易感者-潜伏者-染病者-隐性感染者-移出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covered,SEIAR)模型,收集厦门市截至2020年3月7日的COVID-19病例数据建立数据库,将SEIAR模型与数据库拟合计算COVID-19有效再生数(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Reff),模拟综合干预措施情况下的流行曲线,并评估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截至3月7日厦门市共报告COVID-19病例35例,其中输入病例22例,继发病例13例,模型与疫情数据拟合结果较好(χ2=10.375,p=0.996).模型结果显示:1月26日之前,COVID-19在厦门市的Reff为2.78,1月26日之后的Reff为0.35,综合干预措施将Reff降低了87.41%.若1月26日未强化综合干预措施,则截至3月7日预计累计报告病例和本地病例将分别达到1 863和1 841例,而实际累计报告病例和本地病例分别为35和13例,分别降低了98.12%和99.29%.上述结果表明厦门市COVID-19人群传播能力较强,综合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