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旨在为认识COVID-19病程进展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集中收治的COVID-19患者83例,将患者分为轻症组(轻型/普通型)、重症组(重型/危重型)两组,对两组病例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轻症组67例(81%),重症组16例(19%),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年龄、最高体温、发热、气促、食欲差、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轻、重症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7.5±14.3)岁、(64.2±16.0)岁,轻、重症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情况分别为4例(6.0%)、5例(31.3%);同一时期(分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恢复期共4期),两组病例1~4期累及肺段数:轻症组分别为(6.4±5.9)、(6.9±5.6)、(7.8±6.1)、(7.3±5.9),重症组分别为(12.4±5.4)、(15.7±3.0)、(14.8±3.3)、(15.9±2.8);两组病例1~4期肺部炎症指数:轻症组分别为(17.8±17.3)%、(20.5±17.9)%、(21.7±18.8)%、(20.7±19.6)%;重症组分别为(33.9±16.6)%、(53.1±15.2)%、(48.0±14.1)%、(50.5±13.3)%,同一时期两组病例累及肺段数、肺部炎症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分组病例不同时期累及肺段数、肺部炎症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最高体温、累及肺段数是COVID-19重症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组COVID-19患者主要以轻型、普通型为主,高龄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重型COVID-19;同一时期重症组较轻症组病变累及肺段数更多、肺部炎症指数更大;同一组病例不同时期累及肺段数、肺部炎症指数差别不大;年龄、最高体温、累及肺段数是COVID-19重症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液净化联合康复者血浆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2例COVID-19重型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给予呼吸支持、抗病毒、抗全身炎症反应等综合治疗,同时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和康复者血浆输注治疗,2例COVID-19患者均行1次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输注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0 mL.观察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氧合指数(PaO_2/FiO_2)等指标变化及肺部病变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IL-6、CRP、NLR明显降低,前白蛋白(PA)明显升高,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逐渐降低,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肺部病灶逐渐吸收.结论:PE+CRRT联合COVID-19康复者血浆能明显抑制重型COVID-19患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疾病康复,是治疗COVID-19重型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知柏地黄汤治疗老年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老年阴虚热盛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采用知柏地黄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柏地黄汤治疗老年阴虚热盛型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武汉火神山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型,分为轻症组(普通型患者)、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比较两组间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65.2岁.普通型25例,重型37例,危重型18例.好转出院61例,死亡19例.胸部CT检查,感染明显者54例(67.50%).实验室检查:血白蛋白降低、空腹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淋巴细胞数减少、D-二聚体升高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6.25%、81.25%、67.50%、55.00%、53.75%.轻症组(25例)与重症组(55例)比较,在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白细胞数、血小板数、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尿素氮、白蛋白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3.431,95%CI为1.134~10.38,P=0.029)、血小板数减少(OR=0.990,95%CI为0.984~0.997,P=0.004)是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中重症比例高、预后差;合并高血压和血小板数减少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朱玉霞 《甘肃科技》2021,37(20):149-150,125
分析细节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60例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在2018年9月-2019年11月内,随机分为细节组(30例)和参考组(30例).其中参考组给予透析患者常规护理,细节组给予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细节护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细节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较参考组36.67%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细节组SDS评分及SAS评分较参考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组GQOLI-74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细节组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细节护理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82例UC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按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脾不和,湿热内蕴、寒热错杂、气滞血瘀六型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对照组26例,口服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复方新诺明,氢化可的松灌肠.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和65.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效果可靠,复发率低,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82例UC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按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脾不和,湿热内蕴、寒热错杂、气滞血瘀六型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对照组26例,口服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复方新诺明,氢化可的松灌肠.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和65.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效果可靠,复发率低,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8.
王涛 《甘肃科技》2014,(12):145-146
观察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总结诊疗经验。选取某院收治偏头痛患者1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辨证组各86例,前者给予常规方剂治疗,后者辨证论治,观察6个月判断疗效。辨证组控制率62.79%高于对照组24.42%,差异显著(P0.05);辨证组痰淤阻络、肝阳上亢、肝肾阴亏、气血亏虚控制率分别为64.71%、64.00%、61.54%、61.11%,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证型、组别无效率均在4.00%以下,差异不显著(P0.05)。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疗效较显著,常规方剂能起到一定的缓解症状的效果,若辨证论治,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入院首诊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特点,旨在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月末至2020年2月中上旬内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COVID-19确诊和临床诊断的患者76例,均于入院第1天就采集流行病学、胸部CT及血常规等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特征.结果:核酸检测(RT-PCR)阳性者34例,临床诊断病例42例.轻型及普通型患者64例,重型患者6例,危重型患者6例,其中死亡者3例.临床表现无症状者10例(13.16%),其中无症状者中与确诊为COVID-19患者有接触史者6例(6/10,60%).76例中表现为发热57例(75.00%),咳嗽51例(67.11%),乏力29例(38.16%),胸闷喘气14例(18.42%),肌肉酸痛10例(13.12%),恶心、呕吐及纳差17例(22.37%),咽痛5例(6.58%).76例患者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比率降低50例(65.79%),白细胞正常60例(78.95%),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57例(75.00%),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5例(72.37%),降钙素正常44例(57.89%),降钙素升高32例(42.11%).CT影像表现主要表现为双肺内多发磨玻璃密度影63例(82.89%),伴有混杂密度影34例(44.74%),其中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区者50例(65.79%);病灶合并血管束增粗38例(50.00%),间质增厚57例(75.00%),胸膜增厚40例(52.63%),胸膜平行征30例(39.47%),实变影18例(23.68%),胸膜下线影22例(28.95%),空气支气管征19例(25.00%),胸腔积液5例(6.58%).结论:COVID-19患者CT表现以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常累及多个叶,以分布于胸膜下区为多,多伴有间质增厚及胸膜增厚,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降低、白细胞正常,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及乏力,值得重视的是有部分最后诊断为COVID-19的患者首次就诊时临床无相关症状,且多数患者与确诊COVID-19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对于这类人群应进行实验室、CT检查及核酸检测进行排查.  相似文献   

10.
十味龙胆花颗粒治疗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十味龙胆花颗粒治疗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十味龙胆花颗粒,对照组服用芩暴红止咳颗粒.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评价十味龙胆花颗粒治疗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分析十味龙胆花颗粒组临床痊愈74例,显效66例,有效22例,无效4例,痊愈率44.578%,愈显率84.337%;芩暴红止咳颗粒组痊愈16例,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痊愈率28.571%,愈显率75.00%.总痊愈率十味龙胆花颗粒组优于芩暴红止咳颗粒组(P<0.05).主要症状疗效分析:十味龙胆花颗粒组咳嗽症状痊愈95例,显效10例,有效51例,无效11例,痊愈率57.229%,愈显率63.253%;芩暴红止咳颗粒组咳嗽症状痊愈18例,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痊愈率32.143%,愈显率42.857%.十味龙胆花颗粒组优于芩暴红止咳颗粒组(P<0.05).结论:十味龙胆花颗粒有较好的止咳作用,对痰热壅肺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探讨疏肝解毒汤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作用。选择兰州市肺科医院收治的9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6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疏肝解毒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肝功能指标。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48%,较对照组的78.26%高(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有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疏肝解毒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肝功能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分析益气活血汤用于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将2017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益气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冠心病患者应用益气活血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作用明显,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磨玻璃密度影(ground glass opacity, GGO)特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不同阶段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的102例COVID-19确诊患者和49例疑似患者的影像资料,比较GGO影像特征在症状发生3 d内与3 d后的诊断价值.结果:当症状出现到首次CT间隔≤3 d时,与疑似患者比较,COVID-19患者的GGO常见累及双肺、多叶,位于胸膜下、长径与胸膜平行,边缘模糊,单纯磨玻璃密度或部分实变,合并小叶内间隔增厚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等特性,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GGO是否融合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31).当症状出现至首次CT间隔3 d时,单纯磨玻璃密度或部分实变、小叶内间隔的增厚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仍是诊断COVID-19的主要CT特征(P0.01),而其他的GGO特性对于区分COVID-19患者与疑似患者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CT单纯磨玻璃密度或部分实变、合并小叶内间隔增厚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GGO特征对不同阶段的COVID-19患者具有非常可靠、稳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分析肺表面活性剂(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治疗中的作用。将2016年3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NRD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治疗组则采取CPAP联合PS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较对照组的82.98%高(P0.05);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PaCO2、Pa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其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51%较对照组的23.40%低(P0.05),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NRDS接受PS联合CPAP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大大缩短通气时间,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免疫反应特点.方法:纳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11日至2月5日收治的COVID-19患者152例,根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危重型组(17例)、重型组(31例)和普通型组(10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比3组患者间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介素-6(IL-6)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型COVID-19危险因素.对危重型组进行亚组分析,根据目前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3例)和生存组(14例),分析不同时间节点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变化趋势.结果:与普通型组比较,危重型组淋巴细胞计数、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P0.05),IL-6质量浓度较高(P0.05).与重型组比较,危重型组IL-6质量浓度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OR=-0.011;95%CI为0.979~0.999;P=0.031),IL-6质量浓度升高(OR=0.069;95%CI为1.010~1.136;P=0.022)是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重型亚组分析:死亡组病程中淋巴细胞计数、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持续偏低;生存组病程中淋巴细胞计数、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逐步恢复正常.死亡组病程后期IL-6质量浓度明显升高;生存组病程中IL-6质量浓度逐步恢复正常.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能够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特别是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持续偏低,IL-6质量浓度持续升高与病情恶化明显相关,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的控制作用及其并发症发生的临床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随机分组2012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眼科接诊的220例高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对照组仅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在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日间佩戴框架眼镜.观察治疗前后四个不同时间分期内,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厚度的变化,并比较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裸眼视力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屈光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屈光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屈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眼轴长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眼轴长度较治疗前比较明显延长,且均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厚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中应用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发展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其安全性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观察针刺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将临床确诊为难治性抑郁症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足量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结合针刺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不同病程患者的疗效、研究组各证型患者之间疗效、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研究组脱落2例,总有效率77.08%;对照组脱落1例,总有效率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程≤2年的总有效率88.24%高于病程2年的70.97%(P0.05);研究组4种不同证型之间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在第2、3疗程后同一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42%低于对照组67.35%(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18.92%低于对照组39.28%(P0.05)。针刺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放射性碘(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出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与放射性碘、小剂量甲巯咪唑联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患者心电图指标、甲状腺功能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右室收缩内末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甲状腺功能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较对照组(71.79%)明显升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6%)较对照组(15.38%)明显降低 (P<0.05).结论 放射性碘(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与机体甲状腺功能,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60例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华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6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痛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30.16%相比明显较低(P0.05)。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45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轻症患者临床症状、不同发病阶段的实验室及胸部CT特征性改变,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武汉江汉方舱医院457例经核酸确诊的COVID-19轻症患者,通过采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表现、入院前、住院期间及出院前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胸部CT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及发病早、中、后期3阶段的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特征.结果:本研究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8±11)岁,男女比为1∶1.52,退休人员发病比例最高,达135例(29.5%),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190例(41.6%),与COVID-19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144例(31.5%),合并高血压病史29例(6.3%)、2型糖尿病10例(2.2%).临床表现发热312例(68.3%),高热组发热持续天数大于低热组(P0.001);干咳373例(81.6%),咳痰138例(30.2%),痰中带血10例(2.2%);气促102例(22.3%);胸闷26例(5.7%);乏力167例(36.5%);肌肉酸痛24例(5.3%);腹泻57例(12.5%);食欲减退31例(6.8%),睡眠差91例(19.9%).发病早期高热组、低热组与体温正常组比较,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血小板(PLT)水平明显下降(P0.05),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01);高热组与低热组相比,WBC、中性粒细胞(NEUT)、LYM水平降低(P0.05),hs-CRP水平升高(P0.001).与发病早期相比,发病中期、后期的WBC、NEUT、LYM、单核细胞(MONO)及PLT水平升高(P0.05),hs-CRP水平下降(P0.001).胸部CT检查在发病早期无影像学改变11例(2.4%),单侧病变93例(20.4%),双侧病变353例(77.2%),早期病变性质常见磨玻璃影334例(74.9%)、斑片高密度影95例(21.3%);中期主要表现磨玻璃影279例(64.1%)、斑片高密度影71例(16.3%)、实变影74例(17.0%)、网格影77例(17.7%)、纤维条索影50例(11.5%);后期主要表现磨玻璃影182例(41.7%)、斑片高密度影52例(11.9%)、实变影41例(9.4%)、网格影152例(34.9%)、纤维条索影147例(33.7%)、实性结节影12例(2.8%),从发病早期至发病中期、再到后期,磨玻璃影、斑片高密度影、纵隔淋巴结增大例数逐渐减少,而实变影、网格影、纤维条索影、胸膜增厚例数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患者少见的CT影像学改变为胸腔积液2例(0.4%)、气胸1例(0.2%).结论:COVID-19轻症患者大多存在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以发热、干咳、咳痰、气促、乏力为常见临床表现,发病早期发热峰值较高,WBC、LYM、PLT下降显著,在发病中期及后期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胸部CT在发病早期到中期表现炎性渗出增多,病灶扩大进展,后期病灶缩小,纤维增生明显为恢复期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