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出血性疾病,尤其是生育年龄的女性,该群体的血小板减少会给正常的月经和妊娠生理状态带来很多困扰,更会导致严重出血的风险增加.宫腔镜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诊断出ITP疾病引起异常子宫出血(AUB)的原因.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以下缺点:1)检查结果非常依赖于医师的个人水平;2)医师阅片时间长、检查效率低;3)ITP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缺乏经验丰富的医师.针对以上问题以宫腔镜图像为研究对象,以GAN-SVM网络和图像熵理论为技术方法,展开了基于GAN-SVM网络和图像熵理论ITP女性AUB的宫腔镜辅助诊断方法的研究.并采用来自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和血液内科的临床数据展开实验论证与分析.实验结果为平均准确率到达97.92%、平均回归率到达96.25%、平均精确度到达97.47%以及平均F1-Score到达96.86%,论证了该方法确实有效地辅助医师对ITP女性患者的宫腔镜结果进行筛查,大大提升了筛查效率.并且弥补了阳性病例数量不足,可以为ITP女性AUB的研究提供更多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杜桂贤 《甘肃科技》2023,(2):132-134
探讨艾曲波帕与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医院于2020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110例ITP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艾曲波帕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艾曲波帕与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1个月后,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记录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峰值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水平,并对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峰值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且研究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与对照...  相似文献   

3.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人体内存在着抗自身血小板抗体,临床上导致血小板减少,以及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此病易与SLE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病人相混淆,而造成临床误诊。本文采用ELISA方法对30例临床确诊为ITP病人血清做了抗ds—DNA抗体检测,阳性者3例,阳性率为10%。文中并对ITP与SLE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助于两者鉴别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表达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采用流式细胞术对ITP患者及各对照组的PAIgG,GPIIb/IIIa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PAIg对ITP诊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同时,结合GPIIb /IIIa可提高ITP的诊断正确率;GPⅡb/Ⅲa可作为ITP患者疗效监测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T细胞活化信号通路相关分子Cbl-b和c-Cbl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18例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bl-b和c-Cbl基因的表达水平,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ITP组Cbl-b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091%)与健康成人组Cbl-b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366%)相比,明显降低(P0.001);而c-Cbl基因在ITP组中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372%)与健康成人组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298%)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c-Cbl基因在ITP女性患者样本中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236%)明显低于男性患者样本c-Cbl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479%)(P=0.039).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Cbl-b表达下调,可能是其T细胞免疫异常活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老年人智慧健康养老的需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系统。设计并研制了适用于家庭环境下的健康一体机、智能床垫等智能终端,实现生理参数采集和生命体征监测;开发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站和移动客户端软件;建立了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慢病管理、远程问诊、安全监护等服务。该系统推动了健康养老服务的智慧化升级,提升了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hathic throm-bocv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的疾病.患者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增多[1].以广泛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抗体出现为特征[2].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h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的疾病。患者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增多〔1〕。以广泛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抗体出现为特征〔2〕。  相似文献   

9.
<正>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 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有皮肤、粘膜及其他部位的出血,月经过多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本文将重点讨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分类,ITP 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现将我院所见48例 ITP 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殷平玲 《甘肃科技》2009,25(15):159-160
观察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由疗效;将4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地塞米松每日1.5mg/kg,连用5d后改用强的松,每日1.0mg/kg,顿服,总疗程4—6周;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日0.2g/kg,连用5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小剂量静脉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较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更快地升高血小板,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产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0901-201101期间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9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CDP)所致血小板减少22例,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MACP 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52例,产后出血8例,经处理后效果良好。结论该病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引起的一种围产期常见病,处理不当,将危及母婴生命,应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处理。分娩方式视血小板情况及有无产科手术指征而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7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20名正常人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41,GPIIb/IIIa).结果初治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0例经激素治疗的ITP患者PAIg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0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较治疗前下降(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CM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的特点,是适用于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武爱菊 《甘肃科技》2010,26(10):143-144
探讨健康教育对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及效果;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入院指导、认识疾病、心理疏导、相关检查、建立健康行为习惯、出院指导等;95%以上患者掌握了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服务满意度从92%提高到99%;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因误解产生的医患纠纷,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人体体征参数的检测、监护和健康干预,为慢性病防治和不良生活习惯纠正提供了积极有效的解决途径。系统以"智能感知终端+数据处理中转站+健康云平台+多模态应用终端"为架构,基于云计算和传感器技术,设计了数据处理前端(含健康监测传感器集群阵列、数据处理中转站)、云平台数据分析存储单元和客户应用终端三个部分。通过监测血压、血氧、体温、心电、血常规、尿常规等体征参数,运用云平台成熟的数据传输技术、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以及实时动态更新的云端数据分析算法,完成数据的分析计算、异地存储、同步显示、多元分发和远程推送功能。该系统监测参数多、精度高,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处理和展示,有助于建立健康监测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唐蒲 《海峡科学》2009,(9):65-65,70
目的:总结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过程。方法:以门诊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疗法指导、用药指导、足部护理、血糖仪的使用指导、低血糖反应处理、出院指导等。结果: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积极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对提高生活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医疗护理需求,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的差异影响。方法为住院和出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课、监测血糖及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评分调查问卷。将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40名作为实验组,糖尿病专科门诊复诊的58名患者为对照组,其余14名患者未来院复诊,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糖尿病相关知识评分调查情况、血糖控制及一年内重复住院等。结果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减少了血糖波动和并发症,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丽华 《甘肃科技》2006,22(7):190-190,219
目的:对我院34例心脏手术患者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输注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输注血小板1小时血小板计数,采用静脉血SF—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14例患者术前血小板减少,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明显增加,血小板回升率>30%,术后临床出现出血、渗血减少、伤口愈合良好。18例患者术前血小板正常,术后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数未见明显增加。血小板回升率<30%。有2例患者临床出现出血、渗血及伤口愈合不良。血小板破坏率平均为:43.7%。结论:对于术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术前输注血小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前血小板正常的患者术后输注血小板没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的状态,评价其T细胞潜能.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TaqMan)方法检测15例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TRECs)的含量,1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每1 000个PBMCs中TRECs拷贝数为(3.76±3.42),ITP患者TRECs水平变化较大[每1000个PBMCs中TRECs拷贝数为(2.60±2.99)],4例病人未能检测到TRECs,病人平均TRECs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女性病人TRECs水平略高于男性(P=0.499),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数ITP患者外周血初始T细胞水平和胸腺近期输出功能保持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微信公众平台是“互联网+”教学改革的一种主动学习的教学工具。该研究基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从微信公众号辅助实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实践教学效果三方面对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微信公众号的构建提升了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为培养自主性学习的新时代优质大学生奠定基础,为高校“互联网+”教学课程设计和改革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医疗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建立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健康数据平台价值生成模型,致力于通过由患者提供给平台的健康数据来优化给予患者的远程及直接诊疗服务.平台参与对象包括建立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患者,通过三者的相互作用发挥健康数据的实际价值,为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便利.该模型运用期望概率模式理论得出并比较了3种情形下的平台预期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