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温度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胶束盐溶液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温度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胶束盐溶液粘度的影响,发现随温度的上升溶液的工由于圆柱形长棒胶束解体为小的球形胶束而下降。从ΔG/T对1/T作图法求得的ΔH值较从Eyring粘度理论计算的ΔG值要大得多。胶束的棒-球转变不是一步而是分多上,在转变过程各大胶束处于一系列的“活化结构”状态,认为与温度有关的ΔG值是粘流过程中形成空穴的自由能变,而ΔH值为包含有大胶束解体为小胶束过程粘性流动的总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外加盐对海藻酸钠溶胶-凝胶相转变特性粘度临界指数的影响郑洪河张虎成程玉良王键吉(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453002,新乡;第1作者29岁,男,讲师)以海藻酸钠溶液的Ca2+添加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不同浓度的Na+存在下海藻酸钠溶液溶胶-凝胶相转变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共聚物电解质MA-Na2(顺丁烯二酸钠)/AA-Na(丙烯酸钠)水溶液粘度与浓度的关系,探讨前人所提出的聚电解质溶液粘度与浓度经验式的适用性,运用合理的方法求得各经验式中的常数,并确定了MA-Na2/AA-Na稀溶液体系中粘度与浓度关系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液体混合物粘度的测定和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和组成条件下测定了乙酸乙酯(1)-苯(2)和丙烯腈(1)-苯(2)体系的粘度,并根据溶液粘度理论对混合物粘度进行了理论推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粉末在矿物油及矿物油与煤油的混合溶剂中的溶胀、溶解,并测定所得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落球粘度。结果表明:聚乙烯的最佳溶胀温度随混合溶剂中煤油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溶液粘度随聚乙烯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升高,随溶液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溶液粘流活化能随聚乙烯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升高;采用混合溶剂时,溶液粘度随溶剂中煤油质量分数的升高而降低,且煤油质量分数越高,其溶液的粘流活化能越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0.03g/ml的海藻酸的溶液中加入CO2+后体系的粘度与离子浓度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体系在升温过程中存在着分子簇构型的转变,即由分子内交联形成的分子簇型向分子间交联形式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具有温度的可逆性.不同交联离子浓度下体系的剪切行为表明,在体系的表现粘度(ηα与剪切速率(γ)的幂次公式ηα~γn中,幂指数n在-0.31~-0.58之间,并从分子链交叠和分子交联的角度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定性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港油田港西四区污水体系,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加量不大于1000m g·L- 1,助剂(AU)加量不大于300m g·L- 1的条件下以及实验用污水的组成(矿化度为6000m g·L- 1)确定后,利用准三组分相图,选定实验范围及实验点.在选定的实验点,考察了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浓度、pH值、温度、金属离子浓度及性质、助剂、油田常用化学剂等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并初步试验了改性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受溶液pH 值、温度、金属离子浓度及性质影响较大,受助剂和油田常用化学剂影响较小,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溶液的粘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稀溶液粘度法研究不同混合比例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的相容性,发现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在5~15%范围内时两者是相容的,超出这个范围则是不相容的.通过测定混合溶液的落球粘度,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了二者的相容性,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相容性随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粘度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氧乙烯两亲接枝共聚物(PMMA-g-PEO)在选择性溶剂中微胶束的形成,探讨了共聚物质量浓度、溶液温度、接枝链长、PEO含量和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对微胶束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质量浓度和溶液温度的变化,溶液粘度随之改变,接枝共聚物在溶液中的形态也发生变化;两亲接枝共聚物的接枝链长、PEO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对临界胶束浓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高精度光电计时粘度计及单茎毛细管密度瓶分别测定了在288.15~328.15K温度区间内,氨基乙酸和DL-氨基丙酸在1mol·kg ̄(-1)Na_2CO_3水溶液中的粘度及密度数据;计算了两种氨基酸在该溶液中的粘度B系数及极限偏摩尔体积;拟合出了粘度B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方程;讨论了氨基酸的引入对Na_2CO_3水溶液结构的影响规律;用流动过渡状态理论得到了两种氨基酸在1mol·kg ̄(-1)Na_2CO_3,溶液中的流动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罗库溴铵中溴丙烯的含量的方法,实验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C18(Kromasil 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1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5.0)—乙腈(4∶6),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5μL.结果表明,以溴丙烯浓度(C)对峰面积(A)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A=34337.41C-2682.68,r=0.9999.在检测浓度为,0.528μg/mL~105.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6%~100.2%,RSD=0.9%(n=9),精密度试验RSD=0.9%.实验证实,采用HPLC法测定罗库溴铵中溴丙烯的含量,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正溴丁烷合成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正溴丁烷的传统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在反应进行0.5h后,通过追加一定量的硫酸,或进行分水操作,都能使产率大幅提高,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3.
探讨C60Br24与NH3在丙酮-苯中的反应,用薄层层析法分离产物,以红外、质谱对产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氢氧化锂与氢溴酸反应的中和法来制取溴化锂的新工艺,该工艺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诱导法合成了人造血液的稳定剂全氟溴癸烷,考察了光源,温度,滴溴速度,反应时间等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对粗产品进行低温精制,得到的产品符合药品的纯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溴化乙锭-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酶是一种核蛋白,在真核生物体内,通过将端粒重复顺序转移到染色体末端而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端粒酶活性存在于生殖细胞和永生癌细胞,但在正常细胞中却极低乃至无法检测.我们使用EB染色简化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传统的TRAP(Telom eric Repeat Am plification Protocol)法.结果表明,对粗抽提物而言,EB染色具有足够的可信度和灵敏度,同时又经济省时,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在碱金属溴化物的存在下,氢溴酸的水溶液与叔丁醇反应制取叔丁基溴,产率为70%。反应的残液经蒸馏去水可用于下次合成。如果多次重复利用,氢溴酸的转化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8.
为了测定苯环喹溴铵大鼠和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将大鼠和人的血浆样品加入内标后用甲醇直接沉淀法进行LC/ESI/MS分析,然后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大鼠和人血浆中苯环喹溴铵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表明,苯环喹溴铵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为105.2~1842ng/ml,血浆蛋白结合是线性的,苯环喹溴铵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42.0%;苯环喹溴铵人血浆中药物浓度为305.3~3813ng/ml,血浆蛋白结合是线性的,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71.4%。苯环喹溴铵在不同种属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是不同的,与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大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且与人的血浆蛋白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溴化银T颗粒乳剂微观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Wanger直流极化法原理,采用可逆电极与阻塞电极并用的方法,对溴化银T颗粒乳剂微晶体在直流电场中进行极化,当离子电流为零时测得其电子电导率和空穴电导率。当乳剂中掺入浅电子陷阱掺杂剂[Fe(CN)6]^4-时,其电子电导率增大,空穴电导率下降。电子电导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溴化银乳剂灰雾产生的内在原因,空穴电导率的变化则反映出I^-对空穴捕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1H NMR技术、等温滴定量热(ITC)法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瓜环与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相互作用时,将其苯环包进Q[7]内腔内,形成1∶1的包结物.而Q[8]将两个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两个苯环包进其内腔内形成1∶2的包结物.进一步通过热分析发现,包结物形成后,能够增强瓜环和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