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历史干湿气候的世纪振动及其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干湿指数方法对近2000年来湖北干湿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一本地区的气候湿润状况波动明显,气候的相对干燥与湿润大致以2个世纪为周期反复交替出现,近代尽管水旱灾害频繁,但仍属于近2000年来气候演变过程中的正常振动,气候的干湿状况总体上维持在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上。湖北气候干湿变化与我国海河流域的干湿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前言“水”是一切生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重要气候特征之一,也是讨论气候区划的重要依据。同时,关关干湿状况的研究,又为农田规划,作物布局和排灌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我国干湿状况,已有不少同志做过研究。本文在《我国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研究》基础上计算了我国各个地区的湿润度和水分盈亏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大连地区是全国几个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水成了工、农业生产的一个制限性因素.因此开展水资源的评价就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农业气候的角度对大连地区的干湿状况进行初步的研究. 一、干湿指标的确定用什么指标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从农业气候中作物的供需关系来考虑,  相似文献   

4.
近300年来岱海流域气候干湿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岱海60cm柱状岩芯的磁化率、孢粉、粒度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对历史时期岱海气候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湖泊记录进行探讨,岱海湖泊沉积记录近300年来的气候干湿变化可划分七个阶段,与历史记载有较好的一致性;频率磁化率高值段对应气候偏湿阶段,低值对应气候偏干阶段,人类活动特别是人口增加和土地开垦,加剧流域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沉积物中细颗粒组分增加,频率磁化率升高;孢粉Ulmus的变化受流域人口增加的影响。频率磁化率和孢粉是反映岱海历史时期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指标。  相似文献   

5.
气候干湿变化是影响草原区植被与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应用1981-2007年锡林郭勒盟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计算出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Idm的栅格空间数据,把干燥度作为衡量区域气候干湿状况的综合指标,对锡林郭勒盟1981-2007年的气候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气候干燥度等值线的空间位移与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锡林郭勒盟的干燥度指数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递增的空间变化规律,1981-2007年间干燥度值总体上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2)锡林郭勒盟27年干燥度平均值的空间变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116°E以西地区,干燥度值随经度东移缓慢提高,而在117°30′E以东地区,则迅速提高;(3)20世纪的80、90年代,锡林郭勒盟的干燥度平均值接近,且与27年总体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进入21世纪以后,气候干旱化程度显著提高,相同干燥度区间的位置明显东移.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气候干湿状况变迁考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检索整理了河西走廊史载以来的气候旱涝资料,采用湿润指数公式进行处理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历史上气候干湿状况变迁的概貌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认识和掌握内蒙古集宁区后备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对2009年采集的水样进行检测,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和细菌分析资料,以物理指标、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为评价因素,对地下水水质(生活饮用水)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集宁区地下水有些项目指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特别是硝酸盐指标超标严重,细菌总数均未超标,该区地下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8.
云南澜沧江漫湾水电站库区河谷气候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横断山区南部澜沧江中游河谷1500m以下的漫湾库区是云南西部型热区气候的典型地区之一,具有河谷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特征。利用库区中长期气象观测资料,讨论了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特征、四季分配及干湿状况等,为合理开发利用河谷气候资源,开展流域生态规划上下游其它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9.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广州气候特征导致的几个城市环境问题,根据室内热舒适性评价的计算公式,在相关简化条件下,计算出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条件下的PMV-PPD指标;同时根据热环境评价理论进行了夏热冬暖地区热湿环境的主观评价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夏热冬暖典型城市———广州居民对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最后通过实验测定广州地区室内外干湿球温度、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等参数,根据实验所测参数对室内热舒适状况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为改善和提高室内居住热舒适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气候干湿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61~2015年新疆5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观测气温、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个月时间尺度可以反映季节的干湿变化状况,因此采用SPEI-3分析得到近55年新疆气候的干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SPEI-3每10年干湿变化速率分析,新疆气候整体有微弱的变干趋势,变化速率为0.055,表现在不同站点上的干湿变化速率有所不同,最大的变湿速率为0.229,最大的变干速率为0.400。2)在1961~1987年,处于干旱和干旱缓解期的交替期,1987~1996年处于干旱缓解期,其中1997年和2008年,是较严重的干旱年份,干旱站点数比例分别为82%和78%;在阈值R1=-0.20、-0.30、-0.40下,1997年干旱烈度和干旱历时均达到最大值。3) EOF1特征向量值最大为0.150,反映研究区整体干湿变化在减弱,且有变干趋势;EOF2和REOF2是南北疆反向变化,特征向量值最大值分别为0.210和0.250,从线性变化趋势可看出北疆的干旱化加剧,而南疆变干趋势减弱;EOF3和REOF3是东西相反的分布形式,最大特征向量值均为0.320,表现为东天山有变干趋势,而南疆西部有干旱缓解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泥岩为例,设计了干湿循环试验,采用三轴试验与劈裂试验,测试了不同循环次数下岩样的抗压强度、剪切强度与抗拉强度指标.通过对天然状态及不同循环次数下实测强度指标的拟合分析,研究了干湿循环泥岩强度指标的折减规律;基于等效应变假定,结合三轴试验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对损伤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泥岩遇水强度变化明显,循环一次后单轴抗压强度折减率达到了36.6%,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各项强度指标都呈较平稳的下降趋势,折减规律基本符合指数分布;干湿循环过程也是损伤累积的过程,损伤变量的变化规律反映了泥岩的损伤特性与围压大小和循环次数的相关性,干湿循环2次以后累积损伤超过了50%,循环3次试样呈局部松散状.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红砂岩堆石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干湿循环次数为主要变量,开展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红砂岩堆石料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整体呈现出明显的应变软化。应力-应变曲线在初期快速增加,直至出现峰值,而后开始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相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试样破坏强度随围压增大而逐渐增长;相同围压,破坏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破坏强度与干湿循环次数呈现指数关系;当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时,试样强度指标黏聚力逐渐减小,从125.9 kPa降低到62.3 kPa,黏聚力降幅约50%,且黏聚力与干湿循环次数之间成负线性关系;与之相似,另一强度指标内摩擦角逐渐减小,但降低幅度较小,减小幅度为15%左右,与干湿循环次数呈现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周边的水草地粉土层是典型的区域不良深厚软土.本文以青海湖西岸典型粉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干湿循环作用对重塑粉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内干湿循环试验及直剪试验,对不同含水率、经过8次干湿循环的粉土土样的直剪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对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有劣化影响;多次循环后,粉土的残余黏聚力约为4 kPa,残余内摩擦角在10°~13°范围;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含水率的变化对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逐渐降低,最终基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4.
研究淮河下游地区针叶林多样性空间格局及其与气候的关系.选取物种多样性指数(SDI)、群落均匀度指数(CEI)和生态优势度指数(EDI)测度针叶林多样性,以可能蒸发量(干燥度)分析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针叶林SDI为0.07~1.52,CEI为0.07~0.59.EDI为0.36~0.98,其多样性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增加;(2)针叶林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与该地区干湿状况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一致.另外还就该地区针叶林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泥炭湿地沼泽。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若尔盖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本文利用若尔盖湿地4站近30年(1982-2011年)的春季(3-5月)月降水数据,计算并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干湿变化情况。利用能较好反映区域气候干湿变化的指标z指数,研究和讨论了若尔盖湿地区域近...  相似文献   

16.
膨胀土的循环胀缩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膨胀土分布的大多数地区气候都存在明显的干湿循环特征.这种气候的干湿循环会引起膨胀土含水量的变化,导致膨胀土发生胀缩循环效应.文章主要研究了合肥膨胀土的胀缩循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土样经过一个膨胀-干缩循环后再回到初始含水量点,土样的高度有所增加,不再是未膨胀前的高度,即膨胀与收缩并非是可逆的;膨胀土经过循环胀缩作用后,土体的胀缩性减弱,其抗吸水与抗失水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土的微结构变化主要集中在前几级循环胀缩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基于CMIP5多全球气候模式数值模拟结果,包括空间分辨率0.5°的逐月历史气候数据和RCP2.6、RCP4.5、RCP8.5情景下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数据,利用潜在蒸散发和降水量构建能够表征地表干湿状况的湿润指数,对中国东部季风区7个典型区1901—2100年干湿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分区在1901—2005年湿润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珠江、长江、淮河流域变化较为平缓,黄河、海河流域和东北地区波动较大.可见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东部季风区整体上呈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化.在2006—2100年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各分区的湿润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除了黄河上游地区湿润指数呈现增长趋势外,其他区域没有明显的变湿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大气污染过程中,化学物质排放是内因,气象条件是外因,影响着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化学转化、干湿沉降等过程。综述了中国近几年关于天气和气候条件对PM2.5和臭氧污染形成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和相关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结果发现,目前关于天气和气候条件影响PM2.5的研究较为系统,能识别气候因子、区域环流、局地静稳天气的配置关系,但对天气和气候影响臭氧污染的研究还较少。  相似文献   

19.
适宜尺度的中庭可以起到缓解夏季室外炎热气候影响的作用.为掌握地处热湿气候盆地区域中不同尺度中庭的热环境状况以及为该地区的中庭尺度设计提供参考,以广西东南部传统村落为对象,测绘了20栋民居的中庭,并在夏季典型晴天日选取不同尺度的中庭进行热环境实测,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不同尺度中庭空间的热环境分布状况.将实测期间的空气温湿度等数据作为计算条件,采用Ecotect软件分析了各中庭夏季的气候适应性状况.基于上述实测和分析结果得到了适应于热湿气候盆地区域的中庭尺度模型,即中庭尺度的宽高比小于1∶1且进深宽度小于3 m,并对该区域中庭的热舒适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吉林省干湿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桑斯维特在气候分类法中定义的干湿指数,结合趋势系数分析、小波分析、M-K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吉林省近50年气候干湿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表现出4次相对的干湿交替,即20世纪60年代的偏湿润期,70年代的相对干旱期,80年代的偏湿润期,9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偏干旱期;存在10~15 a和3a的变化周期,突变发生在1979- 1980年;在空间变化上表现出湿润区范围不断扩大,半湿润区显著缩小,半干旱区范围略有扩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