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     
正1270台2019年安徽省巢湖市结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全年共查处超载超限车辆1270台,卸载货物26830吨,经济处罚658.7万元。为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该市严格对运输企业实行源头监管和车辆动态监控制度。2003个预计到2020年底,四川将建成2003个监测台站,全省可提供秒级地震预警服务,并可在震后数分钟内快速获取县城和乡镇的实测地震烈度,快速确定灾情分布、重灾区范围等信息,为各级政府震后高效指挥救灾行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域市震后火灾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遭受地震袭击后伴随大火而引起房屋烧毁与财产损失是巨大的.这与地震烈度、火源发生与蔓延、灭火能力有关.文中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方法预测震后火灾损失;根据美国北加州湾区和南加州洛杉矶地区的有关历史资料,训练种经网络对某些地震烈度的火灾损失作出预测.该方法能迅速、准确地预测未来指定烈度与气候条件下的火灾损失.对其它自然灾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城市震后火灾损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遭受地震袭击后伴随大火而引起房屋烧毁与财产损失是巨大的,这与地震烈度,火源发生与蔓延,灭火能力有关,文中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方法预测震后火灾损失,根据美国北加洲湾区和南加州洛杉矶地区的有关历史资料,训练神经网络对某些地震烈度的火灾损失作出预测,该方法能迅速,准确地预测未来指定烈度与气候条件下的火灾损失,对其它自然灾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道路震害损毁评估方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烈地震发生后,及时准确地对灾区道路损毁情况进行评估,掌握道路在地震中损毁的分布和数量情况,是抗震救灾的首要问题之一。介绍了一种地震发生后,在缺乏地面调查的情况下,使用地震烈度破坏比和GIS技术进行震后快速评估损毁道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很多地方资源生态环境很薄弱。在修建公路时,由于受到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因素的限制,不可避免出现分割土地,破坏土表和植被的现象。路基工程作为修建公路的一项最基本的工程,承担着路基设计、施工、监测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只有将路基工程交通的建设、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道路交通与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MODIS时序数据的汶川地震灾区植被覆盖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MODIS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植被覆盖估算像元二分模型,分别计算汶川地震灾区2008~2015年共8个时相的植被覆盖度,以此为基础定量分析了汶川地震对植被的破坏程度,地震后植被逐年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地震灾区平均植被覆盖度在震后显著降低,其降低程度与地震烈度呈正相关,截至2015年,灾区平均植被覆盖度恢复至地震前水平.不同烈度区植被覆盖变化速率和构成具有差异性,总体表现为烈度9°区恢复速度最快,7°区恢复速度最慢,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对发展遥感植被覆盖监测理论,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恢复、灾害评价与水土保持等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典型灾害考察的基础之上,基于韧性城市视角,揭示了震后城市结构异化这一现象。基于城市恢复的基本过程,提出了城市系统社会影响因子这一关键指标,进行了地震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耦合研究,从而进一步修正了城市系统韧性度量的评价方式。最后,以Agent模型为基础,量化研究了对于决定城市系统社会影响因子这一指标的人口再分布问题,通过定量的方式研究了防灾教育、地震烈度和震后人群信息沟通效率对人口短时再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震后的人员伤亡快速评估,对于地震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基于地震场景重建的经验模型,研究了云南省的地震人员死亡率,并以鲁甸地震为例,对震后死亡人数进行了估算。收集了云南地区1970年至2008年至少造成1人伤亡的37个地震案例,基于地震烈度分布图和人口密度数据,得到地震案例各个烈度区的暴露人口数;运用美国地质调查局基于地震烈度的人口死亡率模型对人口死亡数进行估算,随后比较人口死亡估算值和人口死亡实际数的差值,对差值进行最优化求解使其最小,从而确定模型的参数值,得到云南省的地震人口死亡率。计算得到鲁甸6.5级地震人员死亡数为308,与实际死亡人数(617)处于同一量级,该地震属于特别重大地震,应急响应级别为I级,与实际情况相符。结果表明,基于地震场景重建的死亡率经验模型对于中国省市地区尺度的震后死亡人数快速评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四川安宁河流域不同生态环境地质类型的控制因素,将评价目标分解为以坡度、年降雨量、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高程、植被指数作为评价因子的森林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系统;以坡度、水资源量、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第四系堆积物面积、土壤类型作为评价因子的农业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系统;以坡度、水资源量、人口密度、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地震烈度作为评价因子的人居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系统.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充分运用GIS技术进行指标取值、分级与成图.经验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果较吻合,证明该套基于GIS技术的生态环境地质质量的定量评价是切实可行的,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连续梁桥以其合理的受力性能和良好的行车舒适性等优点,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地震烈度较高地区修建连续梁桥,抗震问题非常突出。本文以减隔震原理为理论背景,以某55+90+55=200m的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弹塑性阻尼器在连续梁桥抗震中的应用。研究发现:采用弹塑性阻尼器后,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抗震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加强震后生态评价,促进灾区生态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科技导报》首期学术沙龙"汶川震区生态影响评价及灾后生态重建与修复"讨论的成果,对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地震对灾区生态的影响,震后生态评价的地位及任务,灾区重建及生态修复的原则、内涵和方法等进行了综合评述,力图为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及生态修复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芦山Ms 7.0级地震震后第一时间启动了灾情快速评估,对地震烈度图、受灾人口分布及比例、房屋倒损分布及比例、伤亡人口分布、道路损毁等灾情进行了演进式4次评估。评估过程充分考虑数据的完备性,从数据不完备情况下的初步定性评估到数据较完备情况下的定量评估,并将第4次评估结果与2013年4月23日民政部公布数据相比:受灾人口评估准确度为95%、房屋倒损评估准确度为73.3%。继玉树地震灾情评估之后,再次验证了本项目组开发的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体系(模型、方法、软件)的实用性。分析灾情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反思并指明了解决办法和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3.
汶川震后清平镇长期受到泥石流灾害影响,本文通过调查震后清平镇18条泥石流沟的暴发情况和治理工程状况,研究了震后清平镇泥石流灾害的演化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清平镇泥石流灾害在震后三年内暴发规模大,危害严重,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恢复和泥石流形成区有限的崩滑体物源被带走,今后泥石流起动方式也由坡面松散崩滑堆积体起动为主逐渐转变为沟道起动,同时结合了治理工程的有效阻挡,泥石流规模明显减小。今后泥石流的主要威胁逐渐转移至沟道下游及主河的清淤和疏浚问题。而震后地质灾害区的规划重建也需要考虑适当避让地质灾害高峰期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4.
震后交通应急调度是地震救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震后交通生命线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将震后道路里程、车辆速度、行程延误、交通负荷度以及路网连通可靠度等因素遴选为震后交通生命线系统的交通阻抗效用指标,提出将这些效用指标转化为一种广义交通阻抗即运输时间的理论方法,考虑到震后应急物资调度是基于时间链的动态过程,假设调度至受灾点的物资是被连续消耗的,进而建立震后多需求点多服务点应急调度的双层决策优化数学模型,给出双层规划问题的动态优化算法,得到最优的应急调度连续可行方案.通过一个仿真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水电开发对雅砻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砻江流域在我国十二大水电基地中居第4位,规划修建21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0 450 MW.梯级水电开发将创造发电、防洪、航运、渔业等综合效益,也将对流域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文章通过二滩水电站建设对库区及下游河段生态环境的变化,分析二滩、锦屏一、二级水电站建设与运行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产生地震危险的随机性与地震烈度本身的模糊性,从而获得将地震灾害予测作为模糊随机事件的处理方法。以模糊概率子集表示予测的结果,它全面的估计了地震发生后可能出现的震害评定,为工程抗震设防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次,基于地震烈度的模糊性,定义了模糊烈度和清晰烈度。从基于清晰烈度的通常可靠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中,引伸出了基于模糊烈度的模糊可靠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它不仅考虑了地震动效应和结构抗力的随机性,而且顾及地震烈度、场地分类等的模糊性,提出了以模糊概率表示的地震工程可靠度。最后,在分析了影响地震工程可靠度诸多因素基础上建议了对地震工程可靠度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地震后医院垃圾的处理,寻求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最佳垃圾处理方法,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通过对我院垃圾处理的具体分析,总结我院震后垃圾处理的方法。结果:我院震后垃圾处理及时、得当,避免了灾后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地震在新疆苏约克泉华地球化学指标中的印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苏约克泉华位于地震高发的断裂带上,是研究地震信息的良好载体。通过U-Th定年标定时间,利用地震烈度信息和泉华中δ~(13)C、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进行比对用于研究地震在泉华沉积中的记录,结果表明不相容元素对地震烈度反映不明显,δ~(13)C(r=0.979)和MgO(r=1)含量与地震烈度具有正相关关系,Zn(r=-0.692)元素含量变化与地震烈度成负相关关系,以上三种地球化学指标可用与恢复地震信息。研究结果不仅表明苏约克泉华的内生热成因,而且也提供了一种提取区域地壳活动信息的方法,也为甄别区域古代有争议是否发生的地震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w 6.6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构造带南段,未见典型的同震地表破裂。作者在对震后400余个地震破坏宏观调查点重新厘定的基础上,参考四川数字强震台网的近场峰值加速度(PGA)记录,绘制的本次地震等震线图的极震区地震烈度为Ⅸ度,略呈长轴为NE向的扁椭圆状,不具明显的方向性。进一步综合3 323个早期余震重新定位结果、石油地震勘探剖面和震源机制解等,判定本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为控制蒙山东麓的大邑断裂,系龙门山构造带南段NW-SE向缩短所导致的大邑断裂上冲作用的结果;新开店断裂亦在深部产生了同震破裂,造成了断裂上盘震害明显高于下盘的断层上盘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利用震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建筑物损毁空间分布和破坏程度信息,对于地震灾情评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10年海地地震巨灾为例,选用震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Geoeye-1为数据源,在分析建筑物瓦砾可分离性的基础之上,利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损毁建筑物的瓦砾.结果表明,在震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中,瓦砾是建筑物损毁的明显震害标志;瓦砾的生产者精度为87.23%,大于总体分类精度63.14%;瓦砾的Kappa系数为0.62,高于总体Kappa系数0.54.研究表明,基于瓦砾纹理特征的遥感信息提取方法能够从震后复杂的城市地物类型中识别出大部分瓦砾,该方法得到的结果可以应用于地震灾情应急评估,辅助应急救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