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AVStream是一种遵循WDM模型的、新型的、同时支持音频和视频的多媒体类驱动架构。通过实例讲述了AVStream驱动程序属性配置原理;并且围绕驱动中数据的传递过程,重点说明了AVStream驱动程序内中断以及直接数据存储(DMA)的处理和应用,为基于AVStream的多媒体通用设备微型驱动专业开发人员提出了参考开发要点。  相似文献   

2.
DM642多媒体处理作为一款高性能DSP在视频处理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描述了DM642Video port接口的视频驱动程序,并依次介绍了Video port接口的工作原理、DSP BIOS系统的特有的三层结构的驱动程序和视频驱动MINI DRIVER程序的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数据通过E1电路实时传输的需求日益广泛,但现有的系统多为E1传输设备与多媒体处理设备分离,为此设计了一个以TMS320DM642为主CPU、基于E1芯片PM4351的多媒体数据传输电路。硬件设计中,CPU通过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Multi-channel Buffered Serial Port)与PM4351芯片相连接,使用总线接口进行数据配置,完成多媒体数据的E1接口传送功能。软件设计包括驱动程序设计、E1数据配置及数据收发。经实验验证,该电路可以使用E1分时隙方式收发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嵌入式系统软件能够适应多种不同通讯协议,并保持通讯模块的稳定性。【方法】基于ARM微处理芯片LPC2132,提出一种通用的串口驱动程序设计方案:将通讯协议与串口驱动分离,把协议帧数据段分类处理,系统软件只需要定义协议帧数据段描述,而不需要和具体的通用驱动程序打交道即可实现通讯。【结果】该串口驱动程序在远程环境采集系统中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和应用,运行稳定。【结论】该串口驱动程序设计方案提高了编码效率,简化了驱动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5.
设备驱动程序是应用程序和真实设备之间的软件层.它负责控制和与硬件通信.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对设备驱动程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驱动程序必须保证数据不丢失.因而对驱动程序的设计者来说,数据传输机制的设计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实时应用中.作者抽象了整个PCI字符设备驱动数据传输的过程,通过仔细的设计中断处理程序和缓冲区策略,实现了多通道语音采集压缩卡的驱动,并在实验和用户现场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6.
V4L2(Video for Linux Two)是Linux环境下视频设备驱动开发的框架,为驱动程序开发提供了清晰的模型和统一的接口。该文着重介绍了符合UVC标准的内部硬件框架图、USB驱动程序和V4L2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USB摄像头驱动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WindowsCE.Net下采用USB摄像头设备实现图像实时采集开始普及,其驱动的设计成为关键。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USB系统结构和流接口驱动原理,详细论述了以Samsung公司的S3C2410为硬件开发板,以EVC++作为开发工具的USB摄像头驱动的设计。在分析摄像头驱动程序的基础上,重点说明驱动程序加载、卸载和视频数据的传输与显示的实现过程,对其他的外接USB设备驱动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Win 2000下USB数据采集系统驱动程序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通用串行总线(USB)应用于数据采集系统中,提出了利用Windows2000设备驱动开发包(DDK)开发USB驱动程序的方法。该方法将USB驱动程序分为即插即用(PnP)、电源管理、USB初始化和USB设备I/O等功能模块,在这几个模块中,只有USB初始化和USB设备I/O模块跟具体的USB设备有关。该方法具有结构清晰、易移植、复用性好等优点,在USB驱动程序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泽辉  栾晓明 《应用科技》2009,36(11):32-36
以TI公司的多媒体专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DM642为核心,构建包括视频A/D及D/A模块以及视频处理模块的嵌入式系统.实现外部模拟信号输入、视频采集、视频处理、视频及目标数据输出的完整功能.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应用IOM驱动模型设计系统的视频驱动程序,缩短了系统设计周期,提高了系统的复用性以及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电力SCADA系统与其他系统或各种智能和非智能数据采集设备是可以通过称之为动态连接库的设备驱动程序来完成的.该文详细介绍了基于端口连接的电力SCADA系统对外接设备或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命令控制和数据转发的一般原理.通过对驱动模式的划分和设备驱动程序数据交换通道的分类,开发了Windows操作系统和Visual C++编译程序环境下的电力SCADA系统采集设备驱动程序和转发设备驱动程序的基类,从而实现了一种高效的编写相关通讯协议的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简单、高效地设计光纤方向耦合器,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引入方向耦合器设计中.以两光纤耦合长度作为输入,耦合比作为输出,建立光纤方向耦合器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用此模型进行了光纤方向耦合器仿真和设计,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精确高、可靠性好、节约器件的设计成本和缩短设计周期等优点,是光纤方向耦合器的一种全新设计方法.该方法可推广到其他光无源器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在新车型初始设计阶段仅有零件的A面数据或初步结构为已知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在初始设计阶段零件装配的定位方案稳健设计方法,建立了基于刚性零件确定性定位和稳健设计理论的定位方案优化设计模型,使用遗传算法在可行定义域内求解最优定位点的位置,并提取了定位点偏差对整体装配效果的敏感度系数,实现了在优化公差的同时控制生产成本.同时,以某新车型前大灯的定位方案设计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初始设计阶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印刷设计是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创意过程。笔者详细论述了与设计创意密切相关的色版要素及其运用;指出了印刷色版要素的灵活运用,必将为设计创意带来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为传统印刷设计赋予崭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片上系统(SoC)设计已经成为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方向。SoC设计的复杂性对集成电路设计的各个层次,特别是对系统级芯片设计层次带来了新挑战。SystemC是一种完全基于C++的系统级建模语言,它同时支持RTL级、行为级和系统级描述。本文介绍了SystemC的特点和系统设计环境,有利于进行SoC系统级设计,并阐述了一种基于SystemC的系统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Java事件处理机制中设计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模式是具有良好扩展性、健壮性及重用性的软件设计方案,是软件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Java是一门跨平台的语言,适用于开发客户机/服务器式的应用程序。由于Java的跨平台性,使它也适合大型的多主机系统软件开发;同时Java也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在其中体现了许多设计模式的思想。文章介绍了设计模式的概念及Java事件处理机制,并通过对JavaAWT类库的详细分析,从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中提取出3种主要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建模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研究知识建模问题,以支持设计知识的管理和重用.分析了设计知识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设计知识管理框架,该框架包括3部分:多种知识源设计知识获取、知识建模和设计知识检索;研究了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建模方法,包括设计知识本体的定义、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库建立、多视图设计知识检索等;讨论了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建模的优点.最后以前述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发了产品设计知识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7.
移动卫星通信星座工程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考虑许多的约束条件的情况下,研究了一个工程上可实现的轨道和星座设计方法。详细分析了移动卫星通信星座在工程设计时,就轨道参数、星座参数选择时所需考虑的在星体指标、通信要求、覆盖性能、发射及测控、经济等方面的约束条件,并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星座通信系统的空间段设计,经专家评审该星座方案在工程实现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传统延性设计与减隔震设计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各抗震措施的力学性能与工作特点,分别从延性抗震设计与减隔震设计两种思路,提出6种抗震设计方案.以某跨海公路桥梁引桥为背景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时程分析,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抗震性能的技术比选.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用抗震措施与减隔震措施,各方案均能够提供良好的抗震效果,但工作原理与适用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产品风格进化现象与创新设计问题,提出了产品风格历时性与共时性进化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结合生物遗传学理论定义产品风格基因.以典型汽车产品风格为例,在引入造型参数化表征前提下,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参数规约,并利用形状文法实现风格基因表达.然后,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生成设计机制,该机制采用正交分析的策略来精简初始种群规模,通过适应度函数实现方案收敛.最后,开发出面向汽车产品的风格生成设计系统,并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风格进化规律、风格基因建模方法及创新设计技术对于动漫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研究也具有指导或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