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施钙措施对加工番茄脐腐病发生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喷施氯化钙、滴施硝酸钙对加工番茄果实含钙量、脐腐病发生率、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施钙措施都可降低脐腐病发生率,滴施硝酸钙处理可提高加工番茄果实含钙量和加工番茄果实硬度,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到140t/hm2,分别较不施钙和喷施氯化钙处理增加了22.8%、14.3%。硝酸钙滴施对加工番茄品质影响不大,但加工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在全程有机种植条件下,研究滴施液体有机肥用量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有机生产液肥施用量提供理论参考.在温室陆地栽培条件下,以“光辉101”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F1)、50(F2)、100(F3)、150(F4)、200(F5)和250(F6)kg/hm26个有机液肥用量处理,测定番茄植株形态、各部位氮磷钾含量、果实产量、果实品质及果实风味等指标.F3、F4处理植株形态指标表现最佳;处理F3植株氮、磷、钾累积量提升较大,分别较F1提高55.88%、66.41%和37.53%;处理F4单株产量、单果重、总产量均为最高,较不施肥分别提高33.03%、14.97%、32.57%,且此时相对利润最高,达46.82万元/hm2,较不施肥提高18.86%;施肥较不施肥番茄品质均有所提高,F2处理番茄硝酸盐含量最低,F3、F4处理番茄维生素C含量最高,F5、F6处理番茄可溶性蛋白和番茄红素含量最多;随施肥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番茄风味指标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用适量有机液肥能促进番茄的生长及品质的形成,当施肥量为150 ...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解稻草施入方式对设施栽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番茄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干稻草以表面覆盖和散施两种方式施入土壤对春茬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表面覆盖和散施较对照(不施稻草)明显促进了番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提高了番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促进了番茄植株的生长,增加了番茄单果重,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改善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Cd、Zn污染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Cd、Zn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在果实内的残留.结果表明:(1)Cd、Zn处理影响番茄果实品质.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Cd:0.001 mmol/L~0.1 mmol/L、Zn:0.01 mmol/L~1.0mmol/L),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而有机酸含量上升,且处理间的差异显著,Zn在1.0 mmol/L时,有机酸含量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2)Cd、Zn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Cd处理浓度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除Zn(0.01 mmol/L)处理外,其余Zn处理间差异显著.与国家蔬菜卫生标准相比,番茄果实中的Cd的含量严重超标,而Zn的含量没有超标.  相似文献   

7.
以青海大红番茄为对照,引入6个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筛选适宜西宁地区温棚栽培的中、晚熟番茄品种。结果表明:中杂9号、中蔬6号、中杂8号在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和产量方面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基于级联卷积神经网络的番茄果实目标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采摘机器人在收获番茄时更加精准地识别目标果实,采用改进后的Cascade RCNN网络对温室内的番茄果实进行目标检测.将Cascade RCNN网络中的非极大值抑制算法替换为Soft-NMS(soft non-maximum suppression)算法,采用适合番茄形状的锚框,增强网络对重叠果实的识别能力,与原Cascade RCNN网络相比,目标识别的准确率提高了近2%,在识别番茄果实的同时,该网络对番茄的成熟度进行了简单分类.为进一步验证网络性能,将改进网络与经典的Faster RCNN网络和YOLOv3网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网络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番茄果实,并对成熟番茄与未成熟番茄做出区分.该方法可为温室内番茄果实的采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日光温室中,施用氨基酸微肥、硫酸亚铁、硼酸、钼酸铵4种微肥,在番茄上进行不同微肥和不同施肥时期两因素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微肥均对番茄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中氨基酸微肥对产量的增加效果显著。在定植缓苗后、第一果穗果实膨大期、结果盛期喷施能显著增加番茄的产量。氨基酸微肥、硼酸可提高番茄果实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及单果重。  相似文献   

10.
<正>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原产于南美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1],番茄在栽培过程中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高温胁迫会影响番茄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导致番茄果实产量下降、果实品质降低。因此,深入了解番茄耐热性杂种优势对于番茄耐热性育种具有现实意义。番茄作为一种自花授粉的植物,其杂种优势表现较为明显[2],因此,通常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提高番茄产量、抗胁迫能力及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圆盘青钱柳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为郭双兴(1979)建立于海南岛长昌盆地长昌组的新种,但根据果柄、果的大小以及所谓的"翅脉"等特征,作者认为郭双兴(1979)建立的"圆盘青钱柳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并不成立,这类标本应是莲的果实的不同保存状态,不能归入Cyclocarya.因此,郭双兴(1979)提出的关于青钱柳属可能起源于海南岛始新世的推论也就缺乏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2.
俄国文学在思想意蕴和艺术构思方面对鲁迅的小说《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植根于鲁迅灵魂深处的时代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使他对俄国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他的社会理想和坚韧个性。又使他始终不渝地呐喊、战斗;同时.他的悲剧心理和独特审美观。使他的笔端自然流露出阴冷的艺术风格.既有对俄国风格的借鉴,又有自己的再创造,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3.
“多余人”是19世纪前半期俄国文学中的独特现象。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和奥勃洛摩夫虽然教称“多余人”,但由于存在的主客观原因不一样,他们本身及在历史上的作用也不同。作为早期出现的“多余人”,奥涅金和毕巧林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反抗着他们生存的那个社会,同时他们又无法摆脱他们作为贵族阶级的本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科学家在探索意识问题时常对同样的理论成果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根本原因是犯了 "范畴错误".科学意识研究的发展不能忽视哲学的反思,必须加强对脑科学成果的哲学转化、升华和解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列宁立足于俄国国情,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争取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历经认同及初步阐释、阐明、完善、实践及完成四个阶段,阐发了他对“民族自决权”原则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民族自决权”思想。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权理论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压缩实验的酥梨果肉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酥梨果肉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制作了柱形酥梨果肉试样,开展了围压和无围压两组酥梨果肉压缩实验,得到了酥梨果肉的压力-位移曲线,通过计算获得酥梨果肉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当压缩应变在0~0.1范围内时,酥梨果肉的弹性模量随压缩应变呈增大趋势,而泊松比随压缩应变减小。在压缩应变为0.02、0.04、0.06、0.08和0.1时,酥梨果肉的弹性模量分别为6.19×105、9.63×105、1.28×106、1.56×106和1.81×106 Pa,泊松比分别为0.421、0.409、0.391、0.364和0.314。同时,建立了酥梨果肉压缩实验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对确定泊松比和弹性模量的实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对实验过程中摩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应用测得的酥梨果肉弹性参数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得到结果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实验结果将为酥梨采摘、分选、包装和运输机械的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5年制定出台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在这5个中央“一号文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一度沉寂的农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从对5个“一号文件”的解读中,我们不难看出,这5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5年来,吉林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从根本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农民确实增收,真正富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俄罗斯“科教一体化”(“科学和高等教育一体化”)政策的概念解析,以及对该政策俄文、英文和中文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梳理,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俄罗斯“科教一体化”的政策研究研究现状,并从理论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现实性三个维度阐述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20.
儒学"人格"的发展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儒学文化的“人格”演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人格”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儒学时期是“自然人格”;儒学形成时期是“理想人格”;儒学发展时期是“神化人格”;儒学教条化时期是“工具人格”;儒学解构时期是“批判人格”;后儒学时期是“寻根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