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重氮盐的偶联反应以及Claisen-Schmidt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三氮烯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S、1H-NMR、13C-NMR等方法得到证实.利用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的筛选,发现5个新化合物均具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泛函B3LYP对三个系列60个喹啉环取代的喜树碱衍生物(CPTs)进行了构型优化,在6-311+G(d,p)基组下计算出相应的电子结构参数;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对各组化合物建立了几个新的分子描述符与抗癌活性之间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探讨了影响化合物抗癌活性的主要结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所得QSAR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影响药物活性的主要因素有分子极化率和原子净电荷以及及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量.根据所建最佳QSAR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喜树碱类衍生物的抗癌活性,这有助于未来设计合成新型高效抗癌喜树碱类似物以及改进和完善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合成抗癌药物中间体脂肪胺取代的蒽醌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测试.以1,4,5,8-四羟基蒽醌隐色体和脂肪胺为原料,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缩合反应,然后通过氧化合成目标化合物.对目标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表征.体外抗癌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4-二[2-(二甲氨基)-乙氨基]-5,8-二羟基蒽醌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4.
丁二酸二氨合铂的合成、表征及抗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元素分析等近代分析测试方法,对首次合成的丁二酸二氨合铂的结构、理化特性、构效关系以及抗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二酸二氨合铂属斜方晶系,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5.
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如保肝、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首先以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修饰,共合成了15种中间体和最终产物,利用IR和1H NMR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2个化合物抑制癌细胞的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合成抗癌药物中间体脂肪胺取代的蒽醌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测试.以1,4,5,8-四羟基蒽醌隐色体和脂肪胺为原料,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缩合反应,然后通过氧化合成目标化合物.对目标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表征.体外抗癌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4-二[2-(二甲氨基)-乙氨基]-5,8-二羟基蒽醌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7.
异戊烯基和香叶基结构单元普遍存在于黄酮类、查尔酮类等天然产物。异戊烯基和香叶基结构的查尔酮具有抗癌、抗氧化活性等生理活性而备受青睐。国内外报道了许多异戊烯基和香叶基结构的查尔酮合成方法。本文从苯乙酮或查尔酮为原料基础的两个研究方向进行总结,综述了近年来关于3′,5′位为异戊烯基或香叶基的查尔酮的合成方法,为更多3′,5′位为异戊烯基或香叶基的查尔酮的合成新方法被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Co(Ⅱ)与许夫碱的合成与性能的研究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题目,特别是Co(Ⅱ)与许夫碱四配位络舍物的抗癌或抗肿瘤活性,近年来引起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们的关注,虽然人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其结构构型研究尚不多.我们合成了标题配合物,且测定了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得到了十分有用的结晶学数据,为人们进一步从空间构型角度探讨该类化合物的抗癌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4-去甲基自溶霉素C11C15片段的合成.自溶霉素及类似物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其全合成引起了广泛关注.以L-谷氨酸为手性原料,经8步完成了14-去甲基自溶霉素C11C15片段的合成.自溶霉素及类似物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其全合成引起了广泛关注.以L-谷氨酸为手性原料,经8步完成了14-去甲基自溶霉素C11C15片段的合成.其中,应用了NaBH4/BF3·Et2O还原羧酸,以及质子海绵/Me3OBF4实现邻硅氧基醇甲基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查耳酮类化合物是一类自然分布广泛、药理活性多样的重要物质,一直是化学及药物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Claisen-Schmidt反应作为合成及修饰查耳酮小分子的主要方法被广泛运用,以简单的芳香醛和芳香酮缩合即可得到结构多样的查耳酮分子,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以查耳酮活性为分类,综述了近年来以Claisen-Schmidt反应合成的查耳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整理了该类化合物抗癌、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并发掘提出了其生物活性构效关系,为后续查耳酮类化合物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鱼腥草素具广谱的抗菌活性,其药效团为β-醛酮结构.以含有羟基的苯乙酮为起始原料,合成了8个羟基取代及含有糖苷的芳香β-醛酮席夫碱衍生物,所合成化合物经过红外、核磁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初步构效关系表明,苯环上酚羟基取代对抗菌活性有重要影响,烷氧基胺席夫碱种类对抑菌活性影响很大,酮羰基的存在对提高抗菌活性有利.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氮烷基化、羟基保护、醛酮缩合三步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等手段进行确认。并采用MTT染色法体外检测所合成的8个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对人肺癌细胞H1299,结肠癌细胞HT-29,人体胰腺癌细胞BxPC-3和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抗癌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结果显示:所合成的8个姜黄素类似物对四种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A6在四种细胞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在0.65 μM以下,抗癌活性比姜黄素提高了4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酮衍生物及2,6-二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2步高效合成了20个剑叶龙血素A衍生物,其中12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HRMS进行确证.在此基础上,以盐酸曲马多为阳性对照组,经扭体法实验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镇痛活性研究,初步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d_1(8.33±1.45/次,13.00±4.16/次,8.67±3.71/次),5e(5.67±2.40/次,12.67±1.45/次,13.00±5.68/次)与阳性对照组(6.67±1.20/次)的活性相当.以龙血竭中剑叶龙血素A为母体,合成其衍生物并评价其镇痛活性,为进一步研究龙血竭镇痛活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磷钼酸,含氮有机配体作为起始原料构筑多酸基复合物,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研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反应活性.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目标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目标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双波长法研究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反应活性.结构分析表明复合物属于三方晶体,P-31m空间群,稳定的结构框架成功的防止了多酸的流失.新复合物对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应为85℃,反应时间应为25min.合成了一种新型多酸基复合物[K10tz6][HPMo12O40]·4H2O,且是一种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绿色、高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齐墩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如:保肝、抗炎、抗病毒、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因此本文以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修饰,合成4个中间体和6个新的目标产物,并经过IR、1 H NMR波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其对培养于MHB(高铁血红蛋白)的S.a(金黄色葡萄球菌)4220、S.a(金黄色葡萄球菌)209、MRSA(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167、MRSA(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506、QRSA(抗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3505、QRSA(抗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3519和培养于BHI中的E.coli(大肠杆菌)1682、E.coli(大肠杆菌)1356等8种菌种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较标准抗菌药物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苯乙酰异谷酰胺作为抗癌酮(Antineoplaston A10)在体内的一种降解产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活性。为此设计并合成了一些新的苯乙酰异谷氨酰胺类化合物以测试其抗肿瘤活性。合成中采用在酸性条件下,先选择性地对L-谷氨酸γ位羧基进行酯化,再进一步合成目标化合物,反应条件温和,收率好。所合成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及元素分析鉴定,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采用MTT法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成活率进行了测试,初步结果显示有一定抑制肿瘤细胞存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饱和脂肪酸酸根作配体合成了三种脂肪酸氨合铂配合物-硬脂酸氨合铂、棕榈酸氨合铂、豆蔻酸氨合铂。元素分析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中氨配体和脂肪酸配体分别为氨基的氨和脂肪酸的羟基氧。体外抗癌活性测试表明,三种合成物均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对癌细胞杀伤率为83%-88%,且以豆蔻酸氨合铂的抗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是一种二萜类化合物,主要具有抗癌活性.以紫杉醇为模板分子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从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曲线两方面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印迹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将合成的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材料从真菌发酵液中分离富集紫杉醇,粗提物经过分子印迹柱萃取后,能够专一性的富集紫杉醇.通过建立快速、简便的富集紫杉醇的分离体系,将为具有显著抗癌作用的紫杉醇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和药用价值,以2种来源丰富且抗癌活性高的多甲氧基黄酮橘皮素和川陈皮素为底物,分别经过氧丙酮(DMDO)氧化得到多甲氧基黄酮醇9和10,然后,9和10分别与糖基供体α-溴代乙酰葡萄糖、半乳糖和鼠李糖在NaOH水溶液和氯仿体系中,进行相转移催化下的糖苷化反应及随后的脱乙酰化反应,首次合成了4种新的多甲氧基黄酮糖苷化合物1~4.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用1 HNMR,13 CNMR和MS等波谱法进行了结构表征.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工艺简便、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为寻找低毒高效的抗癌金属配合物,本文合成了多种由生物大分子配位的金属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吸收等方法对配合物的中间体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配合物的形成,用MTT法考察了他们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所试化合物优于或相当于顺铂和MTX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