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3.
5.
在诗词的所有意象当中,我认为古人最喜欢用的就是“月”。他们把丰富的感情都寄予了明月,写就了多少美妙绝伦、回肠荡气的绝作。一轮明月,不知被古今多少文人吟咏过,简直被他们写绝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月… 相似文献
6.
7.
人类从诞生以来就深深地为天上那轮美丽的皓月所吸引.明镜般的月亮高挂在黝黑的天空上,在闪烁的群星中显得分外妩媚动人,人们多么想上去亲眼看一看啊!但万千年来,月球都只是可望而不可即,人类为她编织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等.但那不过是神话而已.可是,情况有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傍晚时分,一轮大大的明月斜挂在树梢,这种景象总是给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感觉。此时,大多数人会注意到地平线上的月亮看起来总是比头顶天空中的月亮大一些,这种现象被称为月亮错觉。 关于这类大小错觉现象,其实自古就有记述。中国公元前七世纪的《列子·汤问》中就有“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有过论述,但他错误地认为在地平线附近的月亮比较大是受地球大气层的放大作用造成的。其实虽然大气层可以造成月亮颜色的改变,但并不能放大它。 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于月亮大小的知觉受到月亮的远近、大气的折射等物理特征以及人的知觉特性的影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对这个月亮错觉也产生了诸多不同的理论。下面选择介绍两种较有影响力的学说。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论述了营销管理和关系营销的关系,并从营销历史的发展、营销管理和关系营销的产生、关系营销是营销管理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得出关系营销是营销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关系营销是营销管理的发展而不是取代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营销管理和关系营销的关系,并从营销历史的发展、营销管理和关系营销的产生、关系营销是营销管理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得出关系营销是营销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关系营销是营销管理的发展而不是取代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对地球和人类而言,月亮不仅仅维持着地月系统的固有状态和稳定运行,还以其优雅、静谧、澄澈,以及阴晴圆缺和生生不息承载着人们无尽的审美意象。在古老传说和诗词典籍中,月亮成为人们渲染背景、寄托情怀和探究茫茫天宇的永恒主题。诗人们把酒问月,陶醉在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中。当年李白曾在诗中感叹: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人们在神话故事和科幻小说中抒发着奔月的豪情。而如今,在探测卫星的镜头里,月光依然皎洁,人们看到了辽阔的月海、美丽的月湾、险峻壮观的山脉峡谷、神秘莫测的陨石坑和熔岩管。1969年7月21日凌晨,随着阿 相似文献
17.
18.
<正>2013年6月23日晚19时12分,月球过近地点,距地球356991千米,月亮视直径最大,角距为33.47分,月亮、地球和太阳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紧接着,21分钟后即19时33分,地球又迎来月圆时刻,这便是2013年最大最圆的月亮——"超级月亮"。"超级月亮"的说法始于1979年,为占星家理查德·诺勒所定义。经多年修正后,该天象名词指的是:新月或满月期间,又恰逢月球与地球间距离较平常更近,换言之,也就是地球与月球间距离小于或接近35.4万千米时所呈现出的现象。月球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近的那点我们称为"近地点",反之则是"远地点"。月球每绕地球旋转一圈,都会经过一次近地点一次远地点,平均每27.5546日经 相似文献
2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寄托了人们对那一轮明月的无限深情和向往。如果有一天在夜空中再也见不到那熟悉的明月,那该多么失落和郁闷呀!可事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