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科学》2014,(3):F0003-F0003
综合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于2013年10月实施了一项名为“月球激光通讯演示”(LLCD)的实验,即通过激光从一颗环绕月球轨道的卫星向地球传输数据,在地一月之间建立起超高速网络连接,速度达到每秒622M,旨在为用于其他卫星和行星的3D视频传输和远程遥控机器人探索任务铺平道路。而当前用于太空通讯的无线电频率系统的传输速度只有其的几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由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负责主管的"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上搭载了一台空间激光通信实验载荷,名为"月球激光通讯演示"(LLCD)。这台设备日前开始运行,向我们展示了在地球之外进行激光双向通讯是可行的,也让未来进行大量数据的星际激光传输成为可能。这项技术未来将  相似文献   

3.
法文哲  金亚秋 《科学通报》2010,55(32):3097-3101
由太阳风注入月球表面月壤层的氦3(3He)是一种可供核聚变燃料使用的最有价值的月球资源之一. 以Apollo月壤样品为基础, 提出月表面3He含量与月表面归一化太阳风通量、月壤光学成熟度以及TiO2含量之间成线性关系. 中国2007年10月24日首次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CE-1)探月卫星在世界上首次载有多通道微波辐射计, 用于测量月表面微波辐射亮度温度(brightness temperature, Tb). 本文根据CE-1观测的多通道Tb数据反演的全月球月壤层厚度, 估算全月球月壤层3He总含量约为6.6×108 kg, 其中月球正面3.7×108 kg, 月球背面2.9×108 kg.  相似文献   

4.
<正>激光超远程测距是从地面台站发射窄脉宽高能量激光束对30万千米以上的探测目标(月球和探月飞行器)进行高精度测距的一种直接测距方法.激光超远程测距不仅能为各类探月飞行器进行精确定轨和变轨提供重要指导数据,还可以为天文地球动力学、地月科学、月球物理学和引力理论等研究所需的高精度月球距离提供数据基础.目前,国际上已实现厘米量级月球激光测距精度.2018年1月,中  相似文献   

5.
嫦娥一号的初步科学成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中国月球科学和天体化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1992年10月23日,美国航天飞机在太空发射了一颗鲜为人知的测地卫星,名叫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其实,它是人类发射的第2颗同类卫星,1976年5月4日美国曾发射过一颗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 测地英豪 测地卫星是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可测定地面点位坐标、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参数,属卫星测地系统的空间部分,可作为地面观测设备的视测目标或定位基准。其他类型的卫星也能用于测地研究,如GPS,但精确性不够,而测地卫星有明显的专长:①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地联测的全球统一地心坐标系;②卫星轨道运动  相似文献   

7.
月球探测进展与我国的探月行动(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欧阳自远 《自然杂志》2005,27(4):187-190,198,F0002
月球探测是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向深空探测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本文详细回顾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程与探测成果、21世纪初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各阶段科学目标,尤其是正在实施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编者按: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故分两次刊发)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目前已经开始初样研制,“嫦娥探月”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颗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2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这2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现在已经完成,并开始整…  相似文献   

9.
陈悦 《科学之友》2006,(5):34-36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目前已经开始初样研制,“嫦娥探月”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种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2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这2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现在已经完成,并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此外,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己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的可靠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周娟作  陈江峰 《自然杂志》2000,22(4):211-214
作为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邻居,因此进行月球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继阿波罗登月计划后最近的两次成功的月球探测活动即克莱门廷(Clementine)和月球探测器(Lunar Prospector,简称LP),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便是月球上可能有水;全月表面化学成分的最新资料支持月球的撞击成因.  相似文献   

11.
袁迁  邓洪平 《科学通报》2023,(33):4445-4447
<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人类走向深空的第一站.月球的起源一直是地球和行星科学的重大科学问题.目前广为接受的月球起源理论为40多年前提出的“大碰撞”假说.该理论认为在太阳系形成早期,曾有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胚胎(被称为“忒伊亚”)高速(约10 km/s)撞击了原始地球,溅射出了大量碎片,而月球便从碎片盘中聚合生长而成[1,2].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将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美国和苏联未曾实现的。2018年,探月领域会出现新的领先者。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中国将做成其他宇航超级大国未能做成的事,即在月球背面着陆。随着探月计划的实施,中国的航天能力将得以迅速提高。2018年,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这是嫦娥系列的第四次任务。嫦娥四号的第一部分将于2018年6月升空。这是一颗中继卫星,定位在月球背面6万公里高空,用于提供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  相似文献   

13.
2009年3月1日,在科技人员的准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以其矫健的身躯,缓缓靠近与它相伴了近500天的月球,热烈地拥抱和亲吻了月亮女神。至此,嫦娥一号卫星以我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圆满成功的伟大壮举,完成了光辉的使命,走过了绚烂而短暂的生命周期,永远被镶嵌在遥远的月球上,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永远的怀念。  相似文献   

14.
月球探测进展与我国的探月行动(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阳自远   《自然杂志》2005,27(5):253-257
月球探测是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向深空探测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本文详细回顾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程与探测成果、21世纪初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各阶段科学目标,尤其是正在实施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红艳 《科学之友》2009,(11):28-29
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u号"首次登月,为人类探索月球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月球与地球相距384400km。显然,如果用宇宙飞船或卫星等作为运输工具,将人类开发月球的各种设施直接从地球运到月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宇航局2009年11月中旬宣布,该局的一枚两吨重运载火箭和多功能跑车大小的"月球陨击坑观测及感应卫星"(简  相似文献   

17.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月球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上山脉纵横,坑沟密布,许多天文爱好者都把月球作为天体摄影的首选目标。 月相拍摄 月球在其轨道上绕地球公转,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会合运动),所以从地面上看去,月球被阳光照亮的部分会呈  相似文献   

18.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飞出地球、开展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目前,月球探测已进展到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新阶段。 月球探测的重要意义 人们进行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目的在于研究和了解月球,利用月球上特有的环境,建立天文观测台和多学科实验室,进行天体观测、生物医学和有关月球物理、化学与  相似文献   

19.
正"阿波罗"号登月时,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安放了一面镜子(测距仪)。此后,科学家从地球上向这面镜子发射激光,并通过激光往返时间测算地月距离。结果显示,月球每年远离地球约3.8厘米。1695年,埃德蒙·哈雷开始埋首于彗星轨道的研究。这是一件极端需要勤奋与耐心的工作,不光是因为惊人的计算量,还有从卷帙浩繁的故纸堆里一点点搜寻相关记载的水磨工夫。月球远离,"真凶"是谁?  相似文献   

20.
<正>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充满向往。随着各国探月工程的逐渐深入,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2014年以来,科学家们陆续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解开月球的身世之谜提出了新的设想和证据。月球研究的过去式月球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未来能源物质宝藏,是宇宙航行的中继站。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起源似乎是谜一样的存在。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观点。在当时,这些观点曾引起了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