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从上世纪80年代起。较长一段时间全球都放松了对结核病的警惕,加上人口流动激增,以及大量耐药株的出现:约有46.5%的结核菌株至少耐1种抗结核药,约有7.6%的菌株耐全部5种抗结核药,这是治疗中的药物选择、疗程、用药剂量、种类的不科学不规范以及患者不能按要求服药带来的恶果。这些因素导致了结核病卷土重来,发病率持续上升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54,(6):43-43
对于白果是否具有抗结核作用的这一个问题,我们在1951年3月到1953年9月间曾经用感染结核病的豚鼠进行过三次治疗试验。第一次试验:用豚鼠20只,体重250—350克,其中5只感染后不予治疗,做为对照;2只不予感染但给药;其余13只在感染结核菌18天以后开始给药治疗。感染菌种是人型结核桿菌  相似文献   

3.
李肖辉  何正国 《科学通报》2023,(27):3565-3567
<正>分枝杆菌是一类重要的放线菌,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结核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由于耐药Mtb的不断出现,结核病的防控当前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辅助甚至替代抗生素治疗的方案.噬菌体作为一类专性感染细菌的病毒,具有高效专一的杀菌活性,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双氢青蒿素联合吉非替尼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吉非替尼敏感细胞株PC-9和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H1975)的抑制效果及协同机制.运用噻唑蓝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比较双氢青蒿素和吉非替尼单独给药和联合给药对肺癌细胞存活率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单独给药和联合给药时EGFR信号通路和STAT3信号通路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和吉非替尼联合使用优于单独给药,联合用药指数值分别为0.751(PC-9细胞)和0.766(H1975细胞).吉非替尼诱导激活的STAT3反馈激活途径导致非小细胞肺癌对TKI产生耐药,双氢青蒿素可抑制吉非替尼激活的STAT3且不影响其TKI活性,提示双氢青蒿素可以作为解决TKI耐药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Ullman  D  连真然 《世界科学》1989,11(4):41-44
很多问题由使用强效药而产生。顺势疗法提供了一种可供治疗的选择形式,已证明对很多病人有效。  相似文献   

6.
何穆 《科学通报》1965,10(2):117-117
解放以前,我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和剥削,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因而结核病流行非常严重,它在当时人民疾病死亡中占首要地位。而据当时的调查,全国仅有各种结核病机构12处,病床600余张,结核科医师数十人。据1948年的材料,解放前只在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四大城市中作了约七万人次的肺部健康检查,全国卡介苗接种不到一万人。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了在解放前的旧中国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结核病防治工作;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全国解放后,落在我们肩上的结核病防治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相似文献   

7.
尽管有几十年的抗生素研究历史,结核病的抗性菌株却变得越来越多,这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治疗药物的选择.在2010年,至少有65万例病人对两种最有效的一线抗生素药物有耐药性.2012年,作为这种疾病的致病菌,完全耐药和治疗无效的结核分支杆菌菌株在印度被检测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中药对于结核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善源 《科学通报》1958,3(12):379-379
在以前,中医曾经用过682种中药治疗结核病。现在我们这项工作,是想弄清楚,这些用来治疗结核病的中药是不是具有抗结核杆菌的特异作用,是否具有治疗效果。因为尽管有了 PAS、链霉素和雷米对这些药,就不说抗药性吧,疗疗肺结核的问题是并没有解决的。在下面报告的这些试验里,中药与100cc 培养基混合,而且经过消毒。在接种了有致病能力的结核杆菌以后,这些烧瓶在保温箱里是按约顿的方案排列的。这一方案的好处是我们只需要七种处理的三个重  相似文献   

9.
数千年来,有83具遗骸一直被埋在叙利亚北部迪加德·阿尔穆格哈拉的一座名为"死亡之屋"的院落土地下.这些人的死亡原因完全出乎考古学家的意料——其中5具遗骸有曾患肺结核的迹象,这说明结核病的出现时间比考古学界之前认定的人类首次患结核病的时间早了约2000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古老结核病至今仍嚣张 结核病(通常累及肺部)...  相似文献   

10.
化疗和靶向治疗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其耐药性是导致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引起肿瘤耐药的原因有肿瘤细胞的异质性、药物外排及代谢失活、肿瘤微环境变化、DNA损伤修复失调、表观遗传改变等多种因素.当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更换联合化疗用药或更换新的抗肿瘤药物的策略来克服肿瘤耐药,但由于该方法作用靶点单一,且治疗耐药过程中容易产生新的耐药甚至多药耐药,导致肿瘤治疗的难度增大.因此,寻找高效、低毒、广谱的逆转肿瘤耐药方法或药物已成为当今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及难点.中医药由于成分复杂,可以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呈现多方面抗肿瘤作用,因而在增强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或克服肿瘤耐药方面具有巨大潜能.本文系统阐述了肿瘤耐药的发生机制,分析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在克服肿瘤耐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或克服肿瘤耐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吩噻嗪类衍生物对蛋白激酶C及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巍  杨纯正  齐静  彭晖  段建荣  刘汉芝  郑德先 《科学通报》1998,43(11):1179-1183
应用MTT法研究了几个吩噻嗪类衍生物 (PTZ6,PTZ7及PTZ11)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同时检测了PTZ对PKC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PTZ6,PTZ7及PTZ11在K562 /AO2细胞中对阿霉素耐药作用的逆转倍数分别为 2 .4 9,3 6.58和 75.78倍 ,表明PTZ11具有较高的逆转MDR的活性 ;在PTZ存在时 ,PKC的活性分析表明 ,PTZ6及PTZ11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PKC活性 ,其IC50 值分别为 (4 89.77± 3 1.4 )和 (113 .0 0± 9.64 ) μmol/L ,而PTZ7对PKC活性无抑制作用 ;在PMA存在时 ,PTZ11对PKC的抑制作用减弱 ,表明PTZ11可能与PMA竞争PKC的结合部位 .为阐明PTZ抑制PKC活性的分子机制 ,进一步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PTZ6和PTZ11与PKC结合的分子图象 ,发现PMA通过氢键与PKC结合 ,而PTZ6及PTZ11通过疏水力及静电作用与PKC结合 ,且PTZ11与PKC结合的疏水力大于PTZ6,从而在三维分子构象水平阐明了PTZ抑制PKC活性的机制 ,并为设计新的PKC抑制剂或多药耐药逆转剂提供了崭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之殇     
曹虎 《科学24小时》2011,(11):13-15
一个要消灭,一个要生存,自抗生素类药应用以来,病原菌就同人类博弈。在此消彼长的长期博弈中,病原菌越战越强,对新抗生素的耐药周期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13.
如同流感一样,结核病并未引起人们的恐慌,可能是因其病程相对较长的缘故吧。其实结核病的传染和致病程度也确实不被一般人所了解,它是在各种传染病中夺人性命最多的可怕疾病,远比今天的非典型肺炎以及其他所有烈性传染病加起来都厉害。  相似文献   

14.
滴眼药水能改善眼部不适、并让布满血丝的眼睛迅速变成明亮的美目,所以它成为很多人用眼疲劳后的首选.但是所谓"是药三分毒",眼药水毕竟也是一种药物,不能滥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卡介苗、胸片普查、抗生素和各种化疗药物的相继问世,人类在与被称为"白色瘟疫"的一种古老的结核病斗争中不断取得辉煌战绩,但是迄今世界上每年仍有约300万人被这种疾病夺去生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结核病纪念日"。权威匆忙发论文学者感悟制疫苗根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肺结核就已经在北非和欧洲地区流行。1972年,我国医学工作者对湖南长沙郊区马王堆西汉古墓中的一具保存完整的女尸进行了病理解剖,发现她左  相似文献   

16.
吩噻嗪类衍生物对蛋白激酶C及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TT法研究了几个吩噻嗪类衍生物 (PTZ6,PTZ7及PTZ11)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同时检测了PTZ对PKC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PTZ6,PTZ7及PTZ11在K562 /AO2细胞中对阿霉素耐药作用的逆转倍数分别为 2 .4 9,3 6.58和 75.78倍 ,表明PTZ11具有较高的逆转MDR的活性 ;在PTZ存在时 ,PKC的活性分析表明 ,PTZ6及PTZ11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PKC活性 ,其IC5 0 值分别为 (4 89.77± 3 1.4 )和 (113 .0 0± 9.64 ) μmol/L ,而PTZ7对PKC活性无抑制作用 ;在PMA存在时 ,PTZ11对PKC的抑制作用减弱 ,表明PTZ11可能与PMA竞争PKC的结合部位 .为阐明PTZ抑制PKC活性的分子机制 ,进一步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PTZ6和PTZ11与PKC结合的分子图象 ,发现PMA通过氢键与PKC结合 ,而PTZ6及PTZ11通过疏水力及静电作用与PKC结合 ,且PTZ11与PKC结合的疏水力大于PTZ6,从而在三维分子构象水平阐明了PTZ抑制PKC活性的机制 ,并为设计新的PKC抑制剂或多药耐药逆转剂提供了崭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多药耐药(MDR)是目前肿瘤治疗中面临的关键难点,也是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MDR指肿瘤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对其他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化疗药物也产生交叉耐受的现象.耐药常见的一种机理是细胞内P-糖蛋白(P-gp)的过度表达,P-gp将进入肿瘤细胞的抗癌药物泵送出细胞外,从而降低细胞内的抗癌药物的浓度,使药物难以达到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窗     
许谷渊 《世界科学》2003,(12):44-45
新型结核病疫苗给艾滋病患者带来希望 最新的一项医学研究表明,一种灭活结核病疫苗可以增加艾滋病患者对结核病的免疫能力。结核病是导致艾滋病患者直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寄希望于通过使用BCG(Bacille Calmette-Guerin)来降低感染结核病  相似文献   

19.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0,(10):30-32
<正>人生中的很多时候都可能是患者,而患者最希望的是能找到医术高明的医生,特别是在现今医疗硬件设施不断进步,但各种疑难病仍在不断增多的时代。但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是如何造成的这个问题似乎想的人不多。  相似文献   

20.
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科霍在柏林宣布发现了结核菌,为以后结核病的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为可能消除结核病带来了希望。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发现,也为了提醒人们重视结核病,1995年年底,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肆虐全球的“不治之症”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