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哈尼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文学历史源远流长,作品丰富,但相关文学史研究一直较为薄弱,1996年《哈尼族文学史》才正式出版。从《哈尼族文学史》的编写过程、编写原则、分期体例、内容取舍、研究方法、文学特点等多个方面,对其编纂特色与意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任访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其鲜明的学术特色在现代文学史编纂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学术特色和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渊源关系的考察与梳理;从思想史进入文学史,关注文学发展的思想史背景;对历史人物采取客观持平的研究和评价态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发轫于 2 0世纪 2 0年代。最初为新文学撰史的人都是将新文学作为与旧文学的传统相对照的一个新的传统而加以树立和总结的。 2 0世纪 30年代是新文学史编撰的一个高潮。 50年代新文学史编纂具有以下特点 :新文学史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由国家统一制定教学计划 ,并出现了普遍的集体编纂文学史的群众运动。集体编写的出现和 50年代出现的各种新文学史著作被批判和排斥的过程 ,正是“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实际诞生的过程。 80年代 ,在文学主体性和文学本体论讨论的背景下 ,文学史编写者要求把文学史从政治革命史的附庸中解脱出来 ,要求从审美的立场重建文学史 ,拓展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这一研究工作目前仍在延续中。  相似文献   

4.
根据编纂学角度审视《满族文学史》,回顾其国家行为与集体行为相结合的编写筹备工作。指出《满族文学史》的分期方法为“朝代法”,作家文学选择比例较大,评价立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本立足点等编纂特征,同时也论及本书过分看重社会思想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主要论述了《德昂族文学简史》的编纂历程,并详细介绍在撰写之前的资料搜集整理以及编写过程中的具体相关情况。重点指出了此书的编写原则、分期体例等问题,同时点明了编写过程中对内容的取舍、研究方法及编写重点等,并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其编者的文学史观,最后提出其成就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刘师培《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一文提出:旨在编纂"全国文学史课本,兼为通史文学传之资"。刘师培意识到"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集材料"是编写文学史的主要工作。他所撰《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成书于文章前两年,但其方法在讲义中已有所实施。将两者合观,透视到刘师培对材料剖判条流的精审和疏凿之力。渗透出刘师培"史"的意识和关注妇女成果等先进思想。通过分条缕析,得出其方法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以纯文学观书写文学史曾是一些文学史家的执着追求,这以香港学者司马长风的文学史叙述最为典型。以纯文学观书写文学史有其合理根据,并在文学史建构中有重要意义,但现实语境并没给文学留下超然的纯洁空间。纯文学史观与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学史观一样,都会显示出它们的极端性与片面性而扭曲文学史面目。  相似文献   

8.
文学研究会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文学史家和文艺评论者对其展开的研究远远不够。1999—2009年间,对文学研究会与其他社团的关系、文学研究会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文学研究会的刊物、文学研究会与社会革命的关系诸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部分进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布依族文学史》的成书源流、编撰体例原则、文学史分期、作品分类以及编者的文学史观等问题。《布依族文学史》是对前期两部同名文学史的综合,对布依族从古至今的文学历史进行一次梳理,从口头文学到近现代的作家书面文学,编者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0.
诗人李泂和他的湖上园亭宴集题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大量文献散佚,使得元代的文化史、文学史都存在诸多缺憾。一些有很高成就的文学家,一些高层次的文学活动,不为今人所知。发掘这些文学家和文学活动,使之重回今人视野,是很有意义的工作。诗人、文章家、曲家李泂,就是一个被历史掩埋的一流文学家,他召集的济南大明湖上别墅诗酒宴集赋咏,就是高层次、有价值的文学活动。《元史》对李泂生平的记载疏落而多误,今人编《全元文》未收其文,《元诗选》收其诗也有错漏,他的大明湖上诸亭宴集几乎不为元代文学研究者所知,这是元代文学史很深的遗憾。拼接文献的碎片,尽力复原文学史的真实,搜求其诗文曲作,明确其文学史贡献和地位,是我们应该致力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写作就是选择一条开启文学之门的路径,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这路径在50、60年代是革命化、阶级论,在80年代是启蒙、人的文学,在90年代是审美、现代性,新世纪则是还原、历史化。一定意义上,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一个审美主义与意识形态相生相克的建构过程,一个文学史家与作家作品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土族文学史》的编写、分期及其文学观、文学史观等问题。《土族文学史》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土族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对土族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述,特别是对土族民间文学的《格赛尔》以及史诗、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经典作品进行了全面分析。体现出编者的整体文学观和文学史观,填补了土族文学历史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世界史编撰历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从早期域外历史知识介绍、国外世界史专著编译、世界史编撰的最初尝试,经过建国后世界史编撰的全盘苏联化、新时期"整体世界史观"编撰模式的探索,直到今天多元化编撰模式初步形成。中国世界史编撰历程是与中国世界史学科从孕育、雏形构建、初步形成,再经过艰难转型直到今天初步成熟的发展过程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4.
从体例框架、研究视角、史料角度入手,阐述了蒙古族地域文学史的编写特征。蒙古族地域文学史的编写者以地域文学发展演变为线索,时代为序,体裁为纲,展现了各地区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作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鉴于地域文学史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以后的地域文学研究应突出各地区文学之间的差异及他们之间的互补关系,同时需要开拓研究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时间的流光中,文学史的影子越拉越长,文学史观念在变,文学史叙述随之而变;从进化论到革命论到启蒙论再到现代性,文学史观一直在非此即彼、解构建构的二元思维中腾挪闪跃,文学史面孔如同川剧中的变脸,变化万端,抽取、扭曲、遮蔽现象在所难免。当下,经历过一段时期的疯狂生长之后,文学史写作步入到一个常态的缓慢生长期。摒弃过去的同一性知识结构,在多元的差异化言说中,文学史叙述不断开辟新的话语范式,与创作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北齐文林馆是北齐后期建立的一个文化机构,它建立后主要由颜之推和李德林负责,汇聚了当时北齐境内的大部分文化精英,完成了一些文学类书籍的编纂。文林馆的建立在南北朝文学史上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由于馆中人员构成兼有北方的本土作家和南方流亡来的作家,使得它在南北朝后期的南北文风融合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宋贾昌朝所撰《群经音辨》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基础上,对群经中的1000多个常见异读字专门进行了整理、分类和辨析,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音义著作,还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同形异音异义词词典。作为一部工具书,《群经音辨》在编排体例、训释方式等方面都体现了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对后世的辞书编纂颇有启发,因而在我国辞书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