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族认同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成员在相互交往活动基础上,对我族与他族的确认与接纳。从文化视角而言,民族认同是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脉搏与主题。在多民族国家中,不但要求不同民族要遵从主流的文化价值,同时它也要求彰显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文章在透视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藏族青少年在文化多样性及差异性背景下的民族认同路径,为实现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包容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洁 《甘肃科技》2006,22(8):249-251
称呼语是说话者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外语教学中导入称呼语体系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使学生懂得不同文化特色的民族遵循着不同的民族礼貌准则,从而培养学生得体的称呼语使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呼系统。每种称呼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的风俗、文化。英汉称呼语中的异同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多元文化成为当下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不同的文化主体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出现碰撞与冲突,在碰撞与冲突中个体基于对本民族文化与他者的价值判断做出认异和认同的行为。当下,中国面临着多层次的文化认同问题,文化迷失、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成为民族国家的重大实际问题。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出发,建构开放性的文化认同是解决文化认同问题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少数民族居民的国家认同得分显著高于民族认同的得分,不同民族的居民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水平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俄汉两民族在代词性、名词性称呼语的使用上具有明显的语用文化差异。俄语中多使用专用名词性称呼语,汉语中多使用职衔称呼语和亲属称呼语,这与两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及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俄汉两民族在代词性、名词性称呼语的使用上具有明显的语用文化差异.俄语中多使用专用名词性称呼语,汉语中多使用职衔称呼语和亲属称呼语,这与两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及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对称呼语的用法不同,从而也使人们对其理解有差异,本文拟从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的角度探讨汉英日三种语言称呼语的语用存异及功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民族构成上较为复杂的国家,国家认同机制建设也是建立在不同民族的基础上。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国家认同状况会影响到社会发展主体积极融入社会建设的态度和行为。要使各民族的大学生产生国家认同,首要就是保障大学生的自主权利。因此,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增强彼此感情,缩短地区距离,构建统一的国家认同机制,这是新时期维护国家稳定发展,实现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视角下对中缅两地泼水节的研究表明,表现形式上都以泼水欢庆为主题,但国家制度和民族文化价值观上的迥异,使得两地泼水节庆文化发生了不同轨迹的演变,跨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发挥同源节庆的认同功能。  相似文献   

11.
围绕"鬱林"古地名的由来,对历史上一些类书中有关记述进行比较深入剖析,并从历史发展、地理形势和民族语言诸方面加以综合论述,证明古地名"鬱林"为壮族少数民族先民所命名的江河地名。  相似文献   

12.
民间信仰中的“小人物”崇拜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些“小人物”一般是为本地区带来现实利益的历史人物、与本族繁衍有关的氏族祖先或文化祖先、具有职业特长的人物及某些特殊人物或神话传说人物。这种现象有其产生的特殊文化背景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汉族南方诸族群中的“福佬人”,其“福佬”的名称系由历史上的“福建夷獠”转化而来。六朝永嘉之乱、侯景丧乱,使大批中原难民辗转流入福建和广东东北部地区,开了蛮汉交流的先河;唐初闽南粤东地区发生的“陈元光平蛮”,促进了福佬先民的酝酿;隋唐时期泉州“市井十洲人”的出现,及由泉州土著与中原江淮移民两种语言融汇而成的泉州方言的基本形成,则意识着福佬族群已基本孕育成熟。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民族问题的新情况,提出应该重点强调和培养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公民认同,处理好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与公民认同、国家认同与公民认同之间的关系。国家/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公民认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结构关系;从认同角度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培养民族/公民的国家认同。指出在中国,存在着忽视国家认同和公民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认识偏颇、多重身份认同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在中国梦语境下提出民族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的宏观保障与现实需求。宏观上要大力发展和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切实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与资源,积极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成就感;现实中急需建立心理认同检测体系,加强教材整合,注重深入浅出,促进合拍共振。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部署民族工作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凝聚着中华各族人民智慧与力量的中国武术,是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共同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先天优势和积极作用。基于此,通过文献资料、历史考察、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本研究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概说及其中意蕴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武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撑价值,并进一步指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即中国武术与中华文化互融共生的意识,铸牢文化认同;中国武术与中华民族互动共存的意识,铸牢民族认同;中国武术与国家命运互联共荣的意识,铸牢国家认同。最后,研究提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方略,即同心同德:阐释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蕴含;同心同向:把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站位;同心同行:设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构建了一种记录书写者民族信息的手写体汉字数据库———大连民族学院DNU-Ⅰ型多民族脱机手写体汉字数据库。包括单字库、行文本库和段文本库3个子库。为少数民族汉字书写特征分析、中文文档的行切分、汉字的切分识别、中文文本的无切分识别、笔迹鉴别和签名验证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并提供算法的验证平台。同时介绍了字符识别数据库的一般构建流程和数据库图像二值化、归一化、行分割等预处理算法,为少数民族文字数据库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符号人类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索绪尔式符号人类学(symbolic anthropology),是二元对立的;一种是皮尔士式符号人类学(semiotic anthropology),是三元对转的。这里重点讲皮尔士式符号人类学,尤其是象似、标指、象征,分别指物感物觉、事物相指、价值意义,这三元是“地天通”的关系,交融不分,避免了符号断裂。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文化促进会的各项活动,有力的促进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各民族文化促进会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以及影响,来诠释抗战时期新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0.
民族区域自治主体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问题是无法回避、也是不容回避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不等于民族区域自治主体。民族区域自治主体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样性的,它包括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各个民族、民族自治地方内各个民族的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