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山海文化”传统迅速发展。探讨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山海文化”的文学主题,尤其对台湾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的源流性、统一性、差异性、变异性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具象的“山海文化”符号意象和抽象的“山海文化”审美气质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是指生活在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的文学叙事,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呈现出对中心文化与异文化的吸纳与创造的民间自觉,具有多元内涵。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以“比较视域”和“文化间性”为理论指导,运用文学人类学和宏观比较文学等方法论,以求清晰把握中越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渊源与脉络i建构边境和谐共生的民族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中,如何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心理的构建,进而促进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心理和谐,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现实问题。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审视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内涵与特征,认为积极的文化认同是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基石,理性的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内部动力,良好的文化心理适应性是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少数民族文学负有添砖加瓦的的光荣职责。因其既为文学的一个方面,勿庸置疑地以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建设新世界的人们(尤其是少数民族)起到惊醒、感奋、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对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催化和促进的功能。在少数民族还被封建统治者及其文人用带“犬”旁的文字来标明族名的年代,少数民族文学大都只能以口头创作的方式来反映自己民族的文化心理以及愿望要求,成为民族内部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精神食粮。新中国诞生之后,少数民族文学迎来了生机勃发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女作家哈依霞·塔巴热克和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是运用双语创作、双语思维、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优秀哈萨克女作家。在本民族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态势交汇的创作过程中,她们既有融合、认同,又有矛盾、困惑;既充分展示了哈萨克民族文化的神韵和个性,又广采博收,汲取人类多元文化的有益养分,具有超越民族界限的哲理思考;她们的创作实绩证明了多元文化视角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她们文本的解读和创作实绩的充分肯定,阐释少数民族作家多元视角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6.
展示日本民族文化的精神美 ,是川端康成创作的追求 ,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因素。民族的深层意识和审美情趣 ,美的“物哀”色彩 ,美的“幽玄”理念 ,具有自然美的形式 ,这是作家对古典美的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展示。走向世界的文学 ,应该是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学。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女作家哈依霞.塔巴热克和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是运用双语创作、双语思维、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优秀哈萨克女作家。在本民族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态势重铸的选择中,她们的创作既有融合、认同,又有矛盾、困惑;既充分展示了哈萨克民族文化的神韵和个性,又广采博收,汲取人类多元文化的有益养分,具有超越民族界限的哲理思考;她们的创作实绩证明了多元文化视角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学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她们文学创作多元视角文化优势的充分肯定的基础上(见上篇),本文着重通过对她们文本的解读,阐释少数民族作家双语创作的文化困惑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寻根文学”是一种文化导根──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形态,着眼于民族素质现代化的重铸。梳理“寻根文学”的兴起与嬗变轨迹熏对其中的代表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寻根文学”是一种文化导根——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形态。着眼于民族素质现代化的重铸。梳理“寻根文学”的兴起与嬗变轨迹,对其中的代表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少数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全球文化和国家主流文化的“同化”与“消解”的双重危机.学校作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主阵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民汉双语教育等多种具体实践,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成为传递和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最佳方式,学校教育对培养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豪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寻根文学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从文化角度讲,保护民族文化不被世界文化所吞没,同时又反思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构成了寻根文学创作的主线;从哲学角度讲,现代非理性主义使作家们获得了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产生了新的审美体验;从现实角度讲,强调传统文化的寻根文学使人们获得了一条不同于现代性文学的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寻根文学是当代文学从启蒙立场转向多元化立场的重要表征,受到了世界文化寻根、反殖民主义以及文化启蒙各种思潮的影响,因此在表述和评价民族文化时产生价值分野,形成反思型、乡恋型和互补型这三种文学形态。其中,反思型寻根文学延续了新时期的文学启蒙立场,用启蒙理性烛照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乡怨和乡愁意味;乡恋型寻根文学受到了世界寻根文学和反殖民主义潮流的影响,歌颂乡土中国和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色彩;而互补型寻根文学则游走于两者之间,既正视乡土中国的痼疾,又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背景差异是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特殊人际关系困扰的主要原因。克服困扰的有效路径,一要懂得“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特征,要树立多民族与多元文化共存的意识;二要懂得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人际交往,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进程的需要;三要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特殊原则,积极有为地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四要了解少数民族同学间人际关系处理的特殊技巧,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民族高校是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差异,要求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素质外,还要有从事民族高等教育教学所需的特殊素质。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思维;熟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熟知少数民族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历史与现状;了解民族间的各种差异;有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观念,“三个离不开”思想;有实施“四个认同”“五观” 教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广西民族学院中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民族文学比较与文化共生”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4月 8日至 9日在广西民族学院美丽的相思湖畔顺利召开。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正式代表 5 0人 ,列席代表 15人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高校、科研机构的不同民族 ,并有 2位日本学者也慕名前来参加 ,使得会议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共生”和“比较”色彩。这次研讨会采取了专家主题报告和学者交流发言相结合的方式 ,围绕“民族文学比较与文化共生”这个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在会上 ,…  相似文献   

16.
文学教育应该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在双向互动中来完成的,但目前的文学传播与教育却是单向流动的,由占主流地位的汉民族文学向各少数民族流动,由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流动。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在高校开设少数民族文学史课程,少数民族要一如继往地熟读汉民族经典,汉民族也应该全面系统地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学,汲取双方文学作品中所承载和蕴涵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力量,从民族身份的认同升华到民族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叶舒宪先生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至今已是第三期,本期的主题是“仪式、神话与历史”。他的《仪式叙事与历史书写》论述了仪式研究的文化阐释意义,从“仪式叙事”看中国礼经的文化内涵,仪式叙事、文化认同与历史书写等三方面内容;荆云波《中国古代礼仪中的神话思想》认为,中国古代礼仪是发生在世俗世界的神圣叙事,在仪式的背后,隐匿着潜在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唐启翠《以“初”为常与仪式叙事——中华文明探源之神话礼仪视域》以《礼记.月令》中仪式叙事为例,探讨了作为神话编码的“以初为常”这一认知与实践思维如何规约着仪式叙事与考古“物语”叙事,并使考古物语与文本文献、神话仪式叙事的对接、互证互释以揭示中华文明之源的内在依据。“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白耀天的《郎“狼”兵说》,该文以详实的资料、可靠的论证对郎人缘起与衍化、“狼兵”的战斗力、“狼人”的扩散与消失进行了梳理和阐述。“民族文学研究”栏目刊发了三篇文章。朝戈金的《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认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走向和命运是多元文化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保护民族文化已经广为中国学界和社会各界所共识;王宪昭《论母题方法在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的应用》认...  相似文献   

18.
民族法学视角下,女权主义最为明显的局限性在于其忽视各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自然地理等民族发展元素,导致女权主义在对待各少数民族的民族共性上出现异变。本文尝试将女权主义下的“男女平等”置于民族法学视角下进行考察,强调尊重不同少数民族群体在不同自然、人文背景中长期生产、生活、发展过程形成的心理和习俗差合理差异。  相似文献   

19.
韩少功的寻根小说是对民族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反思与批判和对民族文化中消极心理的揭露与批判,并通过阿Q与丙崽的对比体现对批判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寻根文学的内在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文学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寻根指向上的危机。“寻根文学”实际上混存着三  种指向 :文学寻根、文化寻根和精神寻根 ,其中隐含着某种隐患 ;二 ,方法论上的危机 ,导致寻根者在实际操  作上困难重重。三 ,文化态度上的危机。寻根者复杂的文化心态和过于偏激的文化取舍态度 ,既与其文化寻  根、精神寻根的实际动机相抵牾 ,也与其要表现的文化形态相冲突 ,进而也妨碍其文学寻根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