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 V 在 NP”是汉语中一种颇有研究价值的句式。本文从“N V 在 NP”句式诸构成因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切入,考察了V、NP与句式义的关系,V与NP的关系,指出各构成因素在语义特征上的对照性及句式内部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依据“的”出于“者”及袁毓林“谓词隐含”等理论 ,求证了“NP +的”的渊源历程和结构理据 :“NP +的”来源于“NP +者” ,“NP +的”中隐含了“作、当”一类动词 ,它是“作 /当 +NP +的”的紧缩形式 ,其中“的”提取“(作 /当 )NP”的主语 ,这种“的”跟“VP +的”中的“的”是同一个名词化标记。从汉语的发展趋势看 ,“NP +者”演变为“NP +的”后 ,最终的结果将是名词化标记“的”的脱落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有一类包含助动词"想"的"NP+想助+VP"句式。考察"NP+想助+VP"句式的准入条件和构式特点,并借鉴叙事学理论讨论该句式得以产生的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4.
"NP了"是汉语语法研究中广受关注的一种句式。论文从北京口语事实出发,发掘出该句式的更多类型,指出述谓性、变化性、完成性是句式的成句条件,并对"系列推移性"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5.
格式“NP1+连+NP2+都/也+VP”产生歧义的原因是由于两种不同的语义共用一个格式及格关系源和语义指向源的不明;激发歧义的条件是NP1和NP2都必须是生命实体,有施动和受动能力,且VP是二价动词或三价动词,其动作双向具有可逆性;决定歧义度的主要因素是语义;分化此格式歧义的途径是选词、改变语序和设置语境。  相似文献   

6.
"NP+了"结构具有口语性。能进入"NP+了"结构的NP主要有五种语义类型:阶段NP、时间NP、关系NP、处所NP和数量(名)NP,并且NP具有[+顺序义]、[+推移性]、[+特指性]的语义特征。含有"NP+了"的句子,句式不同,语义重心所在不同。  相似文献   

7.
"还NP呢"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习用的一种句式,我们将"还NP呢"分成S1~S6六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逐一进行考察。六组状中结构表达了不同的语义:NP名不副实(S1名大于实,S6名小于实);连不如NP的都没有实现,就更不用说NP了(S2);NP已经不复存在(S3);NP和不如NP的相比,程度上更高(S4);通过说话人对NP的戏谑否定,实现否定前述信息的目的(S5)。并由此传递或责备、或否定、或褒扬的语气。  相似文献   

8.
NP=P?     
本文简要介绍了NP完全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中所起的作用。此外,还讨论了几个典型的NP完全问题,最后给出了NP完全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解决NP完全问题的前景预测。  相似文献   

9.
基于前人的研究和对人民网语料的分析,可以讨论“指+量+X+啊”句式中“指+量”(主要是“那个”)的定性、X的功能分类问题.同时,从该句式的语体色彩、应用范围、在语段中的位置以及与同类句式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出发,也可以对“指+量+X+啊”句式作全方位的研究.该句式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功能拓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运用题元理论探讨隐形被动句中N受事+V+ Location一类句式的动词特征及该类句式与其深层结构、存现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动词语义上的准入条件为:[+致使义]、[+生命体参与]、[+主体控制]、[+位移义].(2)功能上N受事+V+ Location结构中的动词吸收深层结构中的施事题元与标志词”把”,指派能力不变.(3)N受事+V+ Location类句式只能与N受事+Location+V着结构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11.
以汉语“NP+V起来+AP”句为切入点,搜集和整理汉语中各种“V起来”句,并基于英语和汉语中动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汉语“V起来”句进行归类、分析与对比,反思和总结汉语中动句的合法构句条件。通过对汉语“V起来”句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的分析和考证,认为汉语中的“NP+V起来+AP”句和中动句并非一一对应,只有部分“NP+V起来+AP”句属于中动结构。汉语“NP+V起来+AP”中动句有三种构式:NP(受事)+V起来(行为动词)+AP,NP(受事)+V起来(感官动词/情感心理动词)+AP,NP(旁格)+V起来(行为动词)+AP。  相似文献   

12.
"不为……"和"为……不"两种否定性"为"字句在构成、语义、功能层面都存在差别。构成层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为"字宾语"O"和中心项"V/VP"充当的成分上;语义层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句式义上;功能层面的差别表现在造句功能、预设、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乔姆斯基管约理论的指导下,首先将句首名词短语分为"论元性句首NP"和"非论元性句首NP";其中把"论元性句首NP"分为受事性论元句首NP和非受事性论元句首NP两类,将受事性论元性句首NP分为由于整体性移位造成的和分裂性移位造成的两类;最后证明这种结构是分裂移位和说明句首NP的格的获得情况。  相似文献   

14.
句首“N时的NP”结构是由于时间状语和受事宾语话题化后和主语NP或受事NP发生句法重组而形成定中关系。非典型的“N时的NP”定中结构增强了NP的话题功能并蕴含对比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把"字句的研究史上,仅有较少人对从属于"把"字句的一个典型而又特殊的句式:"我把你这个+Np"进行过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大量实例的考察,对该句式作了相关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重点考察其语用功能的演化,认为该句式来源于一般"把"字句,其作用正逐步由表示责骂向表示嗔怪和无可奈何之情转变。  相似文献   

16.
特征统计算法是为了解决复杂多极值优化问题而开发的一种新的全局优化算法。为了检验该算法的性能,应用它在一类具有代表性的NP组合优化问题-旅行商问题(TSP)上作了计算。结果发现,该算法虽不是专为TSP问题而开发,却在该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结果。所得到的结果表明,特征统计算法可以作为解决这类NP组合优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现代哈萨克语短语识别与短语块库构建技术研究工程为背景,以NP和VP结构的歧义类型研究及消除为目的,提取统计方法来处理NP和VP结构的歧义问题.该方法在已经统计与分析出的哈萨克语短语基础上,对哈萨克语NP和VP短语组合结构歧义做全面分析和整理.用互信息方法解决NP和VP的歧义问题准确率(72%)并不高.为了达到更好的准确率就需要数量较大的训练语料库,但是目前实验环境并没有足够的语料.因此,基于规则方法标注好语料并采用人工方式完善训练语料库,再使用最大熵方法来处理歧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统计方法解决NP和VP结构的歧义问题是有效的,其准确率在封闭测试中达到了80.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NP最优化问题的可近似性。按照不同的可近似性将问题分类,证明了这些类是不同的 (在P≠NP的假设下),并定义了问题之间保持近似比的归约,为每一类找到了在此归约下完 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滕春艳 《科技信息》2010,(17):159-159,164
以英、汉NP+VP+CP"主表被"结构特点为依据,对该结构的句法及语义属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角度,利用X-阶标理论和深层、表层结构关系,提出英、汉NP+VP+CP"主表被"结构基础生成的(base-generated)模式假设,并探讨了从深层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规则。内部论元NP[-animate,+agent]已经占领标示语位置,其语义属性表现出强性的施事性[+agent]特征,大于谓词动作发出者这个外部论元,同时,谓词VP表现出强性的状态性[+state]语义属性,从而使这一动作发出者的施事角色隐性,在人们的概念中弱化。  相似文献   

20.
NP问题是密码学中的一个难题,用DNA计算解决NP问题是目前DNA密码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阐述了DNA编码问题及约束条件,归纳出用DNA计算解决NP问题的基本步骤,分析了Adleman解决哈密尔顿回路问题的实验中DNA编码的质量,提出了可选的更好的编码,并总结了目前DNA编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